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世纪军事通信形势与趋势

新世纪军事通信形势与趋势

浅析新世纪军事通信形势与趋势【摘要】现代战争早已进入了科技战争的时代,信息化战争已成为当今战争概念的主流。

如何打赢正在向信息化战争过渡的高科技战争,是21世纪初崭新的历史性课题。

本文阐述了军事通信卫星面临态势及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并对其发展及趋势进行分析。

【关键词】军用通信;信息技术;面临态势;未来趋势现代信息技术使高科技战争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呈现出大立体、全纵深、高强度的特点。

作战行动将在地面、海上、空中、外层空间以及电磁频谱领域昼夜不断地进行。

军事通信系统和网络成为连接战场、指挥中心、作战部队、武器平台等各要素的“纽带”,是指挥作战的“神经”网络,是实现信息互通和共享的“桥梁”。

一、军事通信面临发展的态势自1895年,当意大利人马可尼和俄罗斯人波波夫分别研制成功了无线电收发报机,这一能够跨越江河、大海和高山障碍,实现与飞机、舰船和运动中坦克通信的新技术,很快就风靡世界。

红色经典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主人公李白就用他的秘密电台架起了延安与上海之间的“空中桥梁”。

通过红色电波把党中央的指示及时传达到上海,一份份珍贵的情报从此飞往延安。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但对整个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而且开拓了军事信息高技术领域,促使军事技术日益走向信息高技术化,在军事领域里引发了一场深刻的变革。

从电通信时代到光通信时代,从模拟通信时代迈向数字通信时代,使军事通信技术发生了“质”的变化。

军事通信飞速发展,接力通信、微波通信、散射通信、地(海)缆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移动通信、数据通信等相继投入使用,使军事通信技术实现了五个突破:从模拟通信技术发展到数字通信技术;从电通信技术发展到光通信技术;从人工接转技术发展到程控交换技术;从固定通信技术发展到移动通信技术;从地面通信技术、空中通信技术发展到太空通信技术。

军事通信装备实现了五大变化:从模拟通信装备变为数字通信装备;从单一功能通信装备变为综合通信装备;从品种多样的通信装备变为系统通信装备;从独立通信装备变为融入武器系统一体化装备;从大型通信装备、固定通信装备变为小型通信装备、移动通信装备。

军事通信网络实现了五大发展:从物理通信网络向逻辑通信网络发展,从有形通信网络向虚拟通信网络发展;从窄带通信网络向宽带通信网络发展,从单一通信网络向综合通信网络发展;从树状逐级通信网络向扁平通信网络发展,从区域通信网络、广域通信网络向全球通信网络发展;从军事专用通信网络向专网、公网结合通信网络发展;从军事通信网络向军事信息网络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四次现代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中,美国掌握了信息战的绝对优势,并广泛使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与精确打击武器系统,有的放弃打击目标。

充分证明通信装备是信息战的基础,是军事装备中的重中之重,甚至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武器装备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是军队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军队战斗力发展历史表明,不论是从冷兵器战斗力发展到热兵器战斗力的第一次革命性“质”变;还是从热兵器战斗力发展到核武器战斗力的第二次革命性“质”变。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军事通信成为现代战争制胜的关键。

在信息化战争中,由于通信在整个信息系统中起着联接诸军兵种、贯穿全过程的作用,加之通信系统覆盖范围大、环节多,在作战中,攻击敌信息传输系统特别是该系统的薄弱环节和关键设施,破坏敌指挥控制能力,使敌指挥员无法了解战场情况,失去制信息权,成为战争的首要目的。

新的更为广阔的作战空间已形成并迅速扩大。

在美国,陆军强调发展“远距离投送能力”;海军战略则提出“由海到岸”;而空军规定“全球到达”。

信息技术的进步使人类驾驭作战空间的能力增大。

俄军曾用两枚导弹一举击毙车臣反政府武装首领杜达耶夫,奥巴马通过远程视频系统实时观看海豹突击队围歼本·拉登。

这些战例证明,远程突击、隐蔽突防、精确打击的“拔点式”“斩首式”作战行动正成为现代战争的首选。

信息支援通过面向用户、面向服务的精确资源调配,贯通传感器、指挥员和武器平台之间的信息链路,实现了作战的精细筹划、精选目标、精确打击、精准评估。

二、军事卫星通信应用的时空观通信在军事中的运用由来已久被称为“千里眼、顺风耳”。

从独立保障系统到融入作战指挥、武器装备体系。

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火力制胜的战争中,尽管军事通信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保障系统越来越先进,但军事通信始终是一种独立的勤务保障体系。

直到70年代以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群物化出新一代的信息化装备,并成为主宰现代战场的主导性武器。

在战场上任何武器装备离开军事通信就不能发挥其效能和作用;从受战场控制发展到有效控制战争。

随着军事革命的发展,信息化战争形态逐步显现出来。

在信息化战争中,通过以“信息流”控制“能量流”和“物质流”来提高武器的效能和部队的战斗力,尤其是军事通信解决了战场信息实时传递、武器控制横向一体化,情报、通信、指挥、控制、后勤支援等功能一体化问题后,信息在战争中的作用有了“质”的飞跃;从区域通信到广域通信乃至全球通信,从通信保障到通信保密乃至信息安全,从军事通信网络到军事信息网络乃至国防信息高速公路。

在空间上不断扩展,覆盖面积增大为百万平方公里,范围发展到空中和海上。

随着战略性武器的大量出现和运用,战争在时间上进一步缩短,空间上进一步扩大。

随着光通信、卫星通信、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军事通信时空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通信时效已是实时信息传递或近乎实时的信息传递(以秒为数量级),通信已能覆盖全球任何一个角落,包含了地下、地上、海洋、空中、太空等各个方面。

这时军事通信追求的是全球的、多维的、实时的信息传递。

军事通信卫星是现代战争“制高点”。

军用遥感卫星常被人们称为间谍卫星,当前在美、俄两个军事强国的军用卫星中,这种卫星约占60%以上。

它是利用光电遥感器、无线电接收机或雷达等侦察设备,从太空轨道上对目标实施侦察、监视或跟踪,以搜集地面、海洋或空中目标的军事情报的人造地球卫星。

茫茫太空,群“星”灿烂。

在众多的人造卫星中,军用卫星堪称是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军用卫星种类繁多,按其功能,主要分信息传输和信息获取两大类。

信息传输主要依靠军事通信卫星,信息获取主要依靠军事军用遥感卫星。

军事通信卫星可以在卫星区域内的各种终端均能通过卫星联网互通,极大地方便了通信网络的建立。

覆盖范围广,通信距离远。

利用1颗卫星单跳最远通信距离即可达到18 000 km。

能覆盖其他地球通信手段覆盖不到的地方,适合偏远边区,利用3颗卫星可实现全球通信。

由于没有过多的地面中继站损耗,所以卫星通信质量更高。

卫星通信地球站可根据需要设置,不受复杂地形等限制。

正是由于卫星通信具有其他通信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且适用于现代军事通信领域。

军事卫星通信正在成为现代战争中越来越重要的通信手段。

军事通信卫星可为陆、海、空三军提供服务,从而建立快捷、高效的三军指挥通信网络,因此可广泛应用陆、空、海立体化现代战争的各个环节。

三、军事通信在未来战争中的发展趋势1、战场要素数字化。

数字化是现代军事通信的一个概念,在信息领域讲的数字不是数量的概念,而是指信息编码的一种方式,即把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模拟信号变为“0”和“1”数字组合的信号。

数字通信是现代军事通信的基本特征和最突出的发展趋势,其优点有:易处理、能增强、信号传输质量高;抗干扰、易加密,信号传输安全性能高;易共享、多业务,信号传输效率高。

军事通信的数字化为开创和发展数字化战场和数字化部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数字化技术装备是数字化战争的客观基础,数字化部队是数字化战场的主体。

2、指挥控制智能化。

光电技术、计算机技术、卫星技术和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等现代高新技术的应用,为指挥控制智能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c4isr系统为指挥控制智能化的核心,在武器装备体系中,它起着协调和粘合剂的作用,是“神经中枢”和“战斗力的倍增器”,也成为作战中敌方首先打击的战略目标。

作战行动精确化。

从情报侦察、目标定位、指挥控制到效果评估都可以做到非常精确。

全方位、全天候、全频谱的高技术侦察系统,能够为指挥员全面、实时地掌握战场情况提供可靠依据;先进的全球导航定位系统可以自动显示目标的三维坐标、运动速度和准确时间,提供精确度很高的定位信息;在c4isr系统的支持下,精确武器可以做到指哪打哪。

3、科学统筹立体化。

打赢未来战争要抓好五个关键:侦查立体化、打击精巧化、反应高速化、防护综合化,控制智能化。

高技术武器装备在战争中极大的扩展了战场空间,局部战争呈现出高立体、大纵深的特点。

首先从区域战场向全球战场延伸。

高技术战争条件下,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射程和航程增大,武器装备的远距离作战能力空前提高,洲际导弹的射程可以达到上万公里的远程打击能力,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有可能成为战场的一部分;其次从空中战场向太空战场延伸。

自人类发明了飞机从此打开了空战的大门,再到卫星发射人类又开始把战争的触角伸向了遥远的太空,在数次高技术局部战争中,军事卫星已经发挥了巨大威力。

太空已经成为军事争夺最激烈的领域,军事强国都把控制太空看作是赢得未来战争的必要条件;再次从有形战场向无形战场延伸:随着各种电子技术在武器装备中的应用,电子战场开始走上战争的舞台。

电子战是敌对双方利用电子技术设备进行的电磁领域的斗争,它以电子侦察和反侦察、电子干扰和反干扰,电子摧毁和反摧毁为基本内容,其目的是削弱、破坏对方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使其通信中断、指挥瘫痪、雷达致盲,它是现代战场上夺取胜利的“神经中枢”。

参考文献:[1] 王秉钧,王少勇,田宝玉. 现代卫星通信系统[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2] 张冬辰,周吉.军事通信:信息化战争的神经系统[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年.[3]何非常.军事通信:现代战争的神经网络[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