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幼儿的言语..
10/5/2018
(二)社会化言语
• 社会化言语涵盖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 1、适应性告知 • 当儿童把某些事情告诉他的听众而不是讲给自己听,或者 当儿童在对自己讲话的同时也在于别人合作时,或者他与 他的听众进行对话时,便产生适应性告知。适应性告知实 际上是儿童要促使别人听他讲话并且想方设法影响别人, 即在传递思想。 • 2、批评和嘲笑 • 这是一类有关别人的工作和行为的话,他也与特定的听众 相关联,但富有强烈的情感因素,肯定自己而贬低别人。 • 如:“我妈给我买了一支冲锋枪,比你的大得多。”
• 言语活动可以分为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其中外 部言语又分为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 • (1)口头言语 • 是通过人的发言器官所发出的语言声音来表达思 想和感情的言语。 • (2)书面言语 • 是人借助于文字而表达的思想感情,传授知识经 验。也就是写作的文字,看到的文字。
10/5/2018
主要表现形式:朗读、写作运用适当的连接词构 成复合句以反映各种关系。
2岁左右的孩子所说的句子中,简单句占 96.5%,到幼儿中期,简单句仍占多数,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简单句所占比重逐 渐下降,复合句逐渐发展。4岁以后, 还出现各种从属复合句。如会用:”如 果·····就······“,”因为······所以······“ 但是幼儿完全不理解双重否定句, 如:你没有那一次不迟到?
• 3.掌握基本语法和口语表达力,口头言语 和书面言语的表达方式虽有不同,但二者 都需要遵循基本的语法规则。 • 4.幼儿图形知觉的发展,字母、数字、字 词特别是方块字,犹如图形。汉子只不过 是一种特殊的图形知觉。 • 4岁左右是图形知觉发展的敏感期。
10/5/2018
第二节 幼儿言语与活动
• 一、活动中幼儿言语的特点分析 • (一)自我中心言语 • 自我中心,是指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 的动作和观点上的现象。在言语方面表现 为讲话是不考虑自己在同谁说话,也不在 乎对方是否在听自己讲话,他或是自言自 语,或是由于和一个偶然在身边的人共同 活动感到愉悦而讲话。
10/5/2018
10/5/2018
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幼儿的发音练习,尤其是 4岁左右的幼儿,更应该实施正确的语言教育
• 2.词汇量增加,内容变化大。 • 言语是由词以一定方式组成的,因此词 汇的发展可作为言语发展的重要标志。表 现为: • (1)词汇量增加,幼儿期是人一生中词汇 量增加最快的时期。 • 3岁幼儿词汇约为800-1000个,4岁幼儿词 汇约为1600-2000个,5岁幼儿词汇约为 2200-3000个,6岁幼儿词汇约为3000-4000 个。
10/5/2018
自我中心言语有三个范畴:
• 1、重复(无意义字词的重复) • 儿童为了感到说话的愉快而重复这些自此和音节。他并末 想到和谁在说话,甚至在讲一些有意义的字词时,也是如 此。 • 2、独白 • 儿童对自己说话,似乎在大声思考,其实并不是对任何人 说话。 • 3、双人和集体的独白 • 在有人存在的情况下,儿童之间相互说话,但并不构成沟 通思想或传递信息功能。说话的儿童并不要求旁人参与谈 话,也不要求他懂得这种谈话,更不注意旁人的观点,旁 人只是刺激的作用。这种双人或集体的独白实际上只是儿 童在别人面前大声的对自己说话。
10/5/2018
3.初步掌握语法
•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法是使用规则, 幼儿在与环境的不断交往中,自然掌握了 一些基本语法结构和句型。 • 词汇是基础,语法是使用方法。 • 发展趋势为: • (1)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多用单词句和 电报句。 •
10/5/2018
• • • • • • •
果果 果果 吃 我不吃苹果 妈妈吃大苹果,果果吃小苹果。 你吃苹果吗? 好大的苹果啊! 我爱吃红红的、甜甜的苹果。
• • • • (1)对话言语的发展和独自言语的出现 对话言语:在两个人之间的相互交谈 独自言语:一个人独自向听者讲述 幼儿前期多采用对话形式,进入幼儿期进 行商议性对话,幼儿初期叙述时有较多的 废词来帮助缓解表达的困难。 • 例:“这个这个,然后然后,后来后来等”
10/5/2018
(2)情境性言语的发展和连贯性言语的产生 • 情境性言语是指幼儿在独自叙述时不连贯 不完整并伴有各种手势表情,听者需结合 当时的情境,审查手势表情,边听边猜才 能懂得意义的语言。
• (3)内部言语 • 是一个人对自己发出的声音,是自己默默 无声地思考问题的言语活动。 • 写作文属于书面语言,写作文前的打腹 稿属于内部言语,写作文后的朗读作文属 于口头言语。
10/5/2018
• 外部言语——用来进行交际的言语 • 内部言语——支持思维活动进行的、不出声的言 语 – 在进行内部言语活动的时候,发音器官还是在 活动着的,只是比较隐蔽,不出声而已。 – 内部言语比较简缩,不完整,是个思想的轮廓, 只要保证思维沿着正常方向进行就行。也正因 为这样,内部言语的速度比较快。要使内部言 语转化成外部言语比较顺利,需要培养思维的 严谨和深刻的品质。
二、言语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 (一)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也就是幼儿 社会化的过程,依靠语言,可以表达请求、 愿望、陈述等作用,人与人之间交流更离 不开语言。 • (二)言语与幼儿的认识过程:语言是思 维的武器,个体言语水平影响其思维过程。 由于语言的参与,使幼儿认识过程发生了 质的变化。
10/5/2018
10/5/2018
(2)词类范围日益增大。 • 主要是掌握意义比较具体的实词,同时逐 渐掌握些抽象的词。 • 例: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 • 妈妈>走>美丽的>努力>快>也······也 • 玩具、家具等
10/5/2018
(3)词义逐渐丰富和加深,对词义的理解趋向丰富 和深刻化。 • 幼儿期,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与思维发展的同 时词的概括性联系系统逐渐发展,对词义的理解 趋向丰富和深刻化。 • 如”兔子“一词,对较小的幼儿来说就是兔子的 外部特征;而对较大的幼儿来说,则还包括着兔 子的生活习性,兔子和人类的关系等。 • 此外,幼儿的积极性词汇和消极性词汇都在增加 • 积极性词汇:既理解又会运用的词汇。 • 消极性词汇:光理解不会正确使用的词汇。
10/5/2018
当语言作为工具进行交际的时候,就是言语活动。 • 2.言语的含义? • 运用语言进行实际活动的过程,是一种心理现象。 • 一个人说话、听说、写作,阅读中的说、听、读、 写等活动,就是交际过程的言语。 • 例:讲话时老师用的是汉语这种语言,而讲述的 过程是言语,是一种动态的过程。
10/5/2018
10/5/2018
• 3.问题情境的含义? • 是指那些在幼儿的生活和活动中能激 发幼儿提出问题的情境。 • 4.幼儿初期的思维特点是什么?如何 针对该特点来组织幼儿的活动。 • 5.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10/5/2018
第一节 幼儿言语发展的特点
• 一.语言、言语的概念? • 1.什么是语言? • 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过来的交际 工具,是一种社会上约定成俗的符号系统。是一 种社会现象。 • • 语言可以使人类在你较短的时间内认识和掌握 科学知识,可以接受老一代的经验,他以一定的 语言和字型被人们所感知; •
第八章 幼儿的言语
主讲人:张靓
10/5/2018
幼儿的思维回顾:
• 1.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 以具体形象性为主,抽象逻辑性开始 萌芽。 • 2.幼儿理解事物的特点?
• (1)幼儿对事物的理解是孤立的,不能发现事物 之间的内在联系。 • (2)幼儿对事物的理解主要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 • (3)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不能理解 事物的内在含义。
10/5/2018
总的来说,幼儿对词义的掌握是不够丰富和深刻的,对于多 义词幼儿通常不能掌握其的全部意义,只能掌握基本 或常用的意思,对词的转义几乎不能掌握。
• 由于消极性词汇的出现,导致这一阶段的幼儿在 说话时频繁出现乱用或乱造句的现象。 • 例:"一个人“--”一只人“ • "陆陆续续指有先有后,时断时续。小朋友写:下 班了,爸爸陆陆续续的回家了,老师批语:你到 底有几个爸爸?“ • 又如:”天涯海角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 小朋友写:妹妹乱跑跑到天涯海角。老师批语: 你妹妹真能跑。"
10/5/2018
总结,语言与言语的关系
语言 言语 是一种过程,心理现象,心理 活动。 动态过程
区 别
含义 交际工具,约定俗成的符号系 统,社会现象。 特点 在较短的时间内认识和掌握科 学知识,可以接受、收老一代 的经验,它以一定的语言和字 形被人们所感知 词性 名词 例子 汉语、英语、俄语 是一 种相 互依 存的 关系
10/5/2018
3、命令、请求和威胁
• 这一类言语有明确的相互作用。 • 如:“你过去一点,挡住我了。”“老师,请你 过来一下。”“等一会儿,现在不要来。”“别 动,我要生气了。”等 • 4、问题与回答 • 在社会化交往中,儿童提出的大多问题要别人回 答,而儿童的回答有拒绝和接受两种。但是,这 些回答不是有关事实的答复而是有关命令的请求 的答复。如:”你把玩具还给我,好吗?“”不, 我才玩了一会儿,我不给你。“
• 换句话说:情境性言语说了还是不懂,还得猜
• 连贯性言语则指句子完整,前后连贯,能 反映完整而详细的思想内容,使听者从语 言本身就能理解所讲述的意思的语言。
• 换句话说:连贯性言语——一说就懂
10/5/2018
5.出现内部言语的过渡形式-出声的自言自语 • 言语按活动目的和是否出声,分为外部言 语和内部言语,这种自言自语有两种形式: 游戏言语和问题言语。 • (1)游戏言语的特点是一边做动作,一边 说话,用言语补充和丰富自己的行动。 • (2)问题言语是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或问 题使产生的言语用以表达困惑、怀疑、惊 奇等。 • 例:鱼在水中也会死阿?
10/5/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