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118条:“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历代医家多认为本方是治太阳病误火劫津复下、重伤心阳,以致心阳虚损而烦躁惊悸之主方。

火疗主要包括温针、烧针、灸法等,适用于沉寒锢冷的疾病。

若不应使用火疗而误用之,导致的变证称为火逆。

医者见病不愈,转而用下法,一误再误,致使心阳受损,神失所养,以致心神浮越,出现烦躁不安的症状,应选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之。

方中桂枝辛温,甘草甘温,二药合用,辛甘化阳,能温复心阳;甘草用量倍于桂枝,因心阳浮越,用药宜缓,而不宜过于辛散。

龙骨、牡蛎同用固涩潜阳,收敛浮越之心阳,安神止烦。

酌加黄芪、党参益气助阳,夜交藤、远志安神,益智仁固精缩尿,白芍敛阴。

全方可补益心阳,安神定悸。

伤寒学家陈亦人在《伤寒论求是》中将该条文与112条:“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并提:“118条和112条皆是心阳损伤,一则程度较轻,仅出现心神烦扰的烦躁;一则程度较重,遂出现心神浮越的惊狂,卧起不安。

因此,两者皆治以温通心阳,重镇安神。

一则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剂量很小,一则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实际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用量增大的加味方,加生姜、大枣以调补脾胃,加蜀漆以劫痰开结。


根据‘心藏神’的脏象学说,烦躁、惊狂等精神症状属于心病范围。

心血管神经症是以心血管疾病的有关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该病症状多变而经检查无客观疾病证据,尤其常见于更年期妇女当中,给患者身心造成很大的痛苦。

神经官能症,凡是符合心阳虚而心神烦扰的病机,均可使用桂甘龙牡化裁治疗。

心悸的主要病机是心之气、血、阴、阳亏虚,兼夹气滞、血瘀、痰浊、寒凝。

心属火,主温通,为阳中之阳。

故心以阳气为用,心之阳气推动心血,温通全身,生机不息。

若心阳不足,血液运行无力,瘀滞不畅,则精神不振,心神不宁。

临床中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被用于治疗多种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心房纤颤、阵发性室上心动过速等,亦有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与炙甘草汤、酸枣仁汤合用,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风心病、病毒性心肌炎所致的室性早搏,均有较好疗效。

失眠的病机关键在于阴阳失和。

《素问?生气通天论》明确指出,“阳气者, 精则养神, 柔则养筋”, 阳气充足是神安志和的基础; 同时,“阳气者, 烦劳则张”, 阳气因心身烦劳而张弛虚散; 阳气虚微, 阴寒内盛, 逼阳外越, 阳不得入于阴, 因此不能入寐。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是仿桂枝汤调和阴阳, 将桂枝甘草汤变其用量之比例, 改温补心阳之剂为交通阴阳之方, 再加龙骨、牡蛎组成,临证效佳。

其桂枝用量小,不足以补心阳, 但是可引心阳下交于肾; 甘草用量倍于桂枝, 重在补中益气、滋养血脉, 使阴津充而上奉以养神, 则阳有所附, 此调和阴阳治本之法; 牡蛎、龙骨育阴潜阳、宁心安神, 加之酸枣仁、夜交藤养心安神, 均属治标之策。

诸药合用, 则标本兼顾, 阴阳相交, 则阳盛阴衰、阴阳失交之失眠症自然可平。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临床运用广泛,可用于治疗心悸、虚烦、脏躁、失眠、遗精、阳萎等证,其组方蕴涵了阴阳平衡、动静结合、升降互补、刚柔相济、相反相成的配伍思想,心阳虚损所引起的病证均可以此加减化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