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学》学习笔记:重镇安神药之龙骨

《中药学》学习笔记:重镇安神药之龙骨

《中药学》学习笔记:重镇安神药之龙骨
为古代多种大型哺乳动物,如三趾马、犀类、鹿类、牛类、象类等的骨骼化石或象类门齿的化石。

生用或煅用。

【性味归经】甘、涩,平。

归心、肝、肾经。

【功效与应用】
1.镇惊安神,用于神志不安、心悸失眠、惊痫癫狂。

龙骨有良好的镇惊安神作用,可用治各种神志不安病证,常与朱砂、远志、酸枣仁等同用。

合牛黄、胆南星、礞石等化痰、止痉之品,又治惊痫抽搐、癫狂发作者。

2.平肝潜阳,用于肝阳眩晕。

本品能平肝而潜敛浮阳,常与牡蛎、代赭石、白芍等同用治疗阴虚阳亢之头晕目眩、烦躁易怒等证,如镇肝息风汤。

3.收敛固涩,同于滑脱诸证。

龙骨收敛固涩之功颇佳,尤善涩精。

常用于遗精、带下、虚汗、崩漏等正虚滑脱之证。

治肾虚遗精、滑精,常与牡蛎、沙苑子、芡实等配伍,如金锁固精丸。

治带下赤白及月经过多,可与牡蛎、海螵蛸、山药等同用。

治虚汗,每与五味子、牡蛎等配伍。

此外,煅龙骨外用,有吸湿敛疮之功,又可敛疮生肌,可用于湿疹痒疮及疮疡溃后经久不愈,常与枯矾同用。

《医学衷中参西录》:龙骨,质最粘涩,具有翕收之力,故能收敛元气,镇安精神,固涩滑脱。

凡心中怔忡、多汗淋漓、吐血衄血、
二便下血、遗精白浊、大便滑泄、小便不禁、女子崩带,皆能治之。

其性尤善利痰,治肺中痰饮咳嗽,咳逆上气。

其味微辛,收敛之中仍有开通之力,故《本经》谓其主泻痢脓血,女子漏下,而又主症瘕坚结也。

徐(大椿)氏议论极精微,所谓敛正气而不敛邪气,外感未尽亦可用之者,若仲景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诸方是也,愚于伤寒、温病,热实脉虚,心中怔忡,精神骚扰者,恒龙骨与萸肉、生石膏并用。

龙骨既能入气海以固元气,更能入肝经以防其疏泄元气,且能入肝敛戢肝木,愚于忽然中风、肢体不遂之证,其脉甚弦硬者,知系肝火肝风内动,恒用龙骨同牡蛎加于所服药中以敛戢之,至脉象柔和,其病自愈。

愚用龙骨约皆生用,惟治女子血崩,或将漏产,至极危时,恒用煅者,取其涩力稍胜,以收一时之功也。

【用法用量】煎服,15~30 g,先煎。

外用适量。

收敛固涩煅用,其他生用。

【处方用名】生龙骨、花龙骨(生用,主要用以安神、平肝)、煅龙骨(用以收涩)
【附药】龙齿:为古代大型哺乳动物如象、犀牛、三趾马等的牙齿骨骼化石。

性味涩凉。

功能镇惊安神。

适用于惊痫、心悸等症。

用量与用法与龙骨相同。

龙骨与朱砂、磁石虽都有重镇安神的功效,但龙骨重镇安神之功不如朱砂、磁石,收敛固涩却是它的特长。

故在临床上常与牡蛎配伍,用以收涩固脱、潜敛浮阳。

龙骨与龙齿相比,也各有特点,龙齿善能镇惊安神,而固下涩精之功不足;龙骨的作用正与它相反。

【方剂举例】金镇固精丸(录自《医方集解》):龙骨、牡蛎、沙苑子、芡实、莲须、莲肉。

治遗精滑泄。

【现代研究】本品主含钙盐,尚含铁、钾、钠、氯等。

其所含钙盐被吸收后,有促进血液凝固、降低血管壁通透性及抑制骨骼肌兴奋等作用。

养心安神药之酸枣仁
养心安神药多为种子类药物,质润性补,能滋养心肝阴血,多具养心安神作用。

主要用于阴血不足,心脾两虚及心肾不交等所致的虚烦不安、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等证。

酸枣仁
《本经》
为鼠李科植物酸枣Ziziphus jujubaMill. Var. spinosa (Bunge) Hu exH. F. Chou.的成熟种子。

生用或炒用,用时打碎。

【性味归经】苦、酸,平。

归心、肝经。

【功效与应用】
1.养心安神,用于失眠、心悸。

本品补养心肝阴血,宁心安神作用较强,是养心安神要药。

主要用于心肝血虚引起的心烦、不眠,对兼有心悸不安、虚汗的患者尤宜。

常与当归、白芍、何首乌、龙眼肉同用。

若肝虚有热之虚烦失眠,常与知母、茯苓等同用,如酸枣仁
汤。

若心肾不足、阴虚阳亢所致虚烦不眠、心悸、健忘,可与玄参、生地黄、柏子仁等同用,如天王补心丹。

2.敛汗生津,用于体虚多汗。

本品味酸,有收敛止汗生津之功,常用于体虚自汗、盗汗,兼心神不宁者尤宜。

如合人参、茯苓各等分为末,米饮调下,治盗汗。

《本草经疏》:酸枣仁,实酸平,仁则兼甘。

专补肝胆,亦复醒脾。

熟则芳香,香气入脾,故能归脾。

能补胆气,故可温胆。

母子之气相通,故亦主虚烦、烦心不得眠。

其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及四肢酸疼湿痹者,皆脾虚受邪之病,脾主四肢故也。

胆为诸脏之首,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五脏之精气,皆禀于脾,故久服之,功能安五脏。

【用法用量】煎服,10~20 g。

研未吞服,每次1.5~3 g。

【处方用名】炒枣仁(炒微焦用用时打碎)、生枣仁(生用,用时打碎)
酸枣仁味酸性平,功能养心益肝,为治虚烦不眠的要药。

除汉代《金匮要略》的酸枣仁汤以本品为主药外,宋代《济生方》的归脾汤,也以酸枣仁配合人参、黄耆、白朮、当归、龙眼肉等补气养血药,以治气血不足,心脾两亏、惊悸失眠、体倦汗出等症。

前人有“熟用治不眠,生用治好眠”之说,经临床实践,本品不论生用或炒用,都有良好的镇静催眠功效,用治失眠并无不良作用。

【方剂举例】酸枣仁汤《金匮要略》:酸枣仁、甘草、知母、茯苓、芎藭。

治虚烦不得眠及盗汗。

【使用注意】内服剂量过大易引起中毒。

孕妇慎用。

【现代研究】本品含多量脂肪油和蛋白质,另含白桦酯酸、多糖、酸枣仁皂苷及黄酮类化合物等。

有镇静、催眠、抗惊厥、镇痛和降温作用,能抗心律失常、改善心肌缺血、降血压、降血脂。

还能增强免疫功能和抗血小板聚集。

并有兴奋子宫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