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外汉语中文化教学的现状

对外汉语中文化教学的现状

对外汉语中文化教学的现状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功能法的引进以及国际“汉语热”、“文化热”的兴起,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界围绕着对外汉语教学中应如何进行文化教学进行了热烈、持久而有意义的讨论。

讨论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问题
语言教学中要不要渗入文化教学?这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尚且还是一个有待肯定的问题。

受传统教学法的影响,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界和外语教学界普遍将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语言技能看成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目的,而把文化看成是历史、地理、哲学等非语言专业的教学内容。

这种纯语言教学的观念和模式所导致的结果就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低下。

(二)文化教学的内容与分类问题
对外汉语教学必须渗入文化教学,这已成为公论。

但文化的内容浩如烟海,究竟哪些文化内容该纳入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范畴,哪些文化内容不该纳入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范畴,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它涉及到如何给文化教学准确定位。

所谓交际文化,指的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熏陶下的人,在交际时,由于缺乏有关某词、某句的文化背景知识而发生误解。

这种直接影响交际的文化知识就属于交际文化。

(三)文化教学的方法与原则问题
上个世纪90年代,除了对文化因素的定性、定位、定量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外,对外汉语教学界的另一个研究热点就是关于文化因素教学的方法与原则问题。

围绕这个问题,共出现过四种观点,即“文化导入说”、“文化揭示说”、“文化融合说”、“文化语言有机化合说”,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是“文化导入说”和“文化揭示说”。

(四)文化教学的大纲与教材问题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界对文化因素教学的重视和研究的深入,部分学者开始关注文化教学大纲的构建与教材编写问题。

上个世纪90年代对文化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讨论基本都是围绕着文化因素的教学来进行的。

2000年以后,这种状况有所改变,张英(2004)和赵宏勃(2005)在严格区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和“对外汉语文化教学”这两个概念的基础上,突破了仅在语言课教学范围内进行文化因素教学研究的局限,主张重视专门的对外汉语文化课的教材和大纲的研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