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经济增长理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新经济增长理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新经济增长理论力求以一种与传统新古典经济学相当不同的思路来解释各国经济增长率的差异,为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开拓新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思路,因而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和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当中。

当今发展中国家及新兴工业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新经济增长理论恰好为它们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理念和开拓新的道路。

一、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几点严重问题(一)贫富差距急剧拉大,“三农”问题日趋严重城乡差距、贫富差距急剧拉大,三农问题日趋严重、社会不稳定因素在增多加大。

至今仍有2500万农村人口生活在绝对贫困中,吃不饱、穿不暖。

按联合国设定的日均1美元的贫困线基准,中国目前的贫困人口则达2亿多。

据世界银行测算,2001~2003年间,中国10%的最富裕人口的收入增加了16%,而10%的最贫困人口的收入却降低了2.4%,这一差距于今更大。

按官方统计,20012年,中国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已达0.474,业已超过了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城乡人均收入的差距为3.10:1,这一差距已超过国际公认的严重程度。

若按专家学者的测算,中国的基尼系数和城乡收入差距数据都远远超过官方的统计。

(二)社会保障体系薄弱,消费水平下降中国社会保障薄弱,国内储蓄过高,导致消费下降,也严重影响扩大内需消费为主的经济增长。

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增长,虽然迅速而成效显著,但却未能在其发展过程中相应配套地建立起社会保障体系。

应与经济改革和增长同步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不仅严重滞后,而且在农村和贫困人口中甚至欠缺。

由此而造成人们普遍感到经济上无保障和社会安全网的缺失,因而不得不压缩开支、节制消费,增加预防性储蓄,这导致中国家庭储蓄率高达30%,而且总体消费水平20年来一直在下降。

据官方统计,政府和公众总体消费从20世纪80年代占GDP 的62%,下降到2012年的43%;公众消费占GDP的比例已从1991年的48.8%下降到33%。

这一比例大大低于亚洲国家50%~60%的水平。

(三)投资过度,污染严重中国经济连续保持8%左右增长,主要依赖于国内投资持续不断地高涨和进出口贸易的连年高速增长。

从理论上来说,长此下去,过热过快的投资增长必将造成生产力过剩和通货紧缩,而出口贸易的过速持续增势必将造成贸易摩擦和经济的不平衡。

中国现在已经面临这种严峻的问题,必须加以有力的调控。

中国一直在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宏观经济调控,实施紧缩政策,但成效不大,第一二三产业投资比重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另外,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过度投资是以能源、资源的高耗费和环境的严重污染为代价换取的。

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到了必须彻底改变的时候了。

中国中东部大地的水系、土壤、空气大都被严重污染,废气、废水、废物的排放一直未得到有效治理。

二、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思想纵观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过程, 从哈罗德多马模式到现在, 经济增长理论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从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到哈罗德模式是第一个发展阶段, 索洛模式和丹尼森模式是第二个发展阶段, 舒尔茨模式是第三个发展阶段, 目前出现的新经济增长理论是第四个发展阶段。

新增长理论强调特殊的知识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积累所引起的递增收益对经济增长重要作用,它不仅对发达国家, 对发展中国家也具有借鉴意义。

(一) 罗默的经济增长理论罗默认为生产要素应包括四方面: 资本、非技术劳动、人力资本(按接受教育的年限来衡量) 和新思想(按点子和专利权的数量来衡量)。

四个要素中以特殊的知识即新思想为最重要, 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知识能提高要素的收益, 而且能使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投入也产生递增收益, 从而使经济的规模收益是递增的。

递增的收益保证着经济的长期增长。

这就能说明长期收益为什么能增长, 也能解释各国增长率为什么有差异, 为什么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要素边际收益。

知识既是生产要素之一, 也就如同资本一样, 要通过投资才能取得。

过去投资于知识积累, 现在就能取得利润, 因此有可能存在有良性循环, 投资促进知识, 知识促进投资。

物质资本是稀缺的, 而新思想、点子是丰富的, 知识和点子的复制不需要或只需要很低的成本,所以收益可以递增。

罗默找到了使要素收益增加的办法, 就等于找到了经济增长的新源泉。

罗默把知识作为独立因子纳入经济增长,把知识分解为一般知识和专业化知识。

他认为一般知识可产生外在经济效应, 使全社会都能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专业化知识产生内在效应, 使个别厂商获得垄断利润, 而垄断利润又能使个别厂商有能力研究开发新产品。

产出中的内在和外在效应表明, 作为经济增长中的一个独立的知识积累过程, 从一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来看,不仅它本身收益是递增的,而且可以带动劳动和资本投入的收益也是递增的,给厂商和全社会带来递增收益。

从而知识积累使总产出的规模收益产生递增, 为长期稳定增长提供保证。

由此, 罗默得出知识积累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新源泉。

罗默将社会各部门划分为消费品生产部门和研究与开发部门即知识积累部门。

由于知识积累对经济的增长作用越来越超过物质的积累而处于支配地位, 研究和开发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罗默指出,由于各国间的贸易可以使知识在世界范围内加速积累, 从而提高全世界的总产出水平。

特别是对后进国家, 可以产生赶超效应。

(二) 卢卡斯的经济增长理论卢卡斯将人力资本作为一个独立的因素纳入经济增长模式,运用更加微观的、个量的分析方法, 将舒尔茨的人力资本和索洛的技术进步结合起来。

卢卡斯将人力资本引入索洛模型, 视其为索洛模型中“技术进步”的另一种增长动力形式, 视人力资本积累为经济长期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并使之内生化、具体化为个人的、专业化的人力资本, 认为只有这种特殊的专业化的人力资本的积累才是增长的真正源泉。

卢卡斯将资本划分为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 并据此把劳动力划分为纯体力的原始劳动和表现劳动技能的人力资本,认为只有后者才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卢卡斯给出了人力资本对生产的内在效应和外在效应。

内在效应是指单个个人的人力资本对他自身的生产率的影响, 外在效应是由平均的人力资本所引致的。

他认为人力资本的积累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进行: 一是通过脱离生产的正规和非正规学校教育, 使经济活动中每个人的智力和技能得以提高, 从而提高职工的劳动生产率, 这类似于舒尔茨的人力资本观点; 二是通过生产中的边干边学、工作中的实际训练和经验积累也能够增加人力资本, 这类似于阿罗1962 年提出的边干边学模型理论。

卢卡斯认为,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产生的是人力资本的内在效应, 而边干边学所产生的是人力资本的外在效应。

这种区分的意义在于它拓宽了人力资本形成的途径, 尤其是为那些教育经费缺乏的不发达国家设计了一种提高人力资本形成的方法, 即: 引进外国的高技术产品, 通过直接操作新机器或消费高技术产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掌握先进技术, 从而提高穷国的劳动力素质并使它转化为人力资本。

三、新经济增长理论对经济发展的启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提出,突破经济增长的瓶颈在于将人力资本发展包括在内的技术问题,这是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应该参照先进国家的路径,更多地提高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走向高速增长的通道。

(一)树立正确的观念,加速中国人力资本和新知识的积累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新知识和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经济增长持续和永久的源泉与动力,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要提高经济增长率和收入水平,就要加速新知识和人力资本的积累。

例如,国家可以通过大力增加对教育的预算、平衡不同地区间的教育投入、建立开放的劳动力市场和运转良好的人力资本投资借贷市场等途径来增加劳动力的流动性,鼓励个人终身学习,鼓励技术革新和知识进步,促进人力资本和新知识的积累。

(二)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事业,并将重点放在技术培训上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基础,科技是加快经济发展的保障。

发展科教事业一方面可以提高国民总体素质;另一方面可以形成一个具有规模的新兴产业,扩展增长空间。

因此我国要继续提高国家财政的教育经费和科技经费支出比重,使科教费用支出增长率高于国家财政支出的增长率。

吸收和激励海外华侨、社会团体、企业以及个人捐资助教;加强教育、科技和生产的一体化进程,消除它们相互割据的状况;改善教育和科技的内部管理机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知识、科技和人力资本的外部效应或外溢性,尽量做到资源共享。

此外,政府还应依靠整个社会的教育培训体系和高效的技术交易体系,在合法范围内加快新思想和新知识的扩散速度。

依托企事业单位的教育培训职能,使基本的知识普及推广。

(三)完善各项相关的制度和措施,为经济增长提供良好的环境要提高经济增长的潜在水平,就必须建立良好的社会大环境,减少经济运行在微观层面的扭曲,使更多的社会资源用于生产性行为。

加强对个人和企业合法财产的保护,加强企业再投资信心;建设有效的社会信用体系,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扩大投资规模,提高投资质量。

(四)发挥技术进步的作用,鼓励技术革新教育和知识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推动力,而它们对生产的直接作用是通过技术和发明,提高物质资本的生产率。

技术具有外溢性和独占性;外溢性表现在技术就是经验,知识是公共产品,任何其他企业都可以无成本地获得。

外溢性能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向发达国家取得“示范效应”,吸取经验,保持持续性。

技术的独占性表现在技术就是创新,创新者在一段时间内可以保持竞争优势,提高生产效率。

国家要重视对创新成果的保护,使本国产品在国际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经济将逐步占据国际经济的主导地位。

知识经济对处于实现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因此,我国要借鉴新增长理论的有益思想,加快人力资本和新知识的储备,选择适时的政策和措施,发展新的产业群,以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