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3日11:00
来源:《求是》期号:2005.4作者:中共中南大学委员会
中南大学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47000余人,其中6500余名学生拥有计算机,64%的学生经常上网。

面对网络社会化和社会网络化的影响,学校党委认识到: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挑战。

高校要打好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主动仗,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按照提高素质、优化结构、相对稳定的要求,主动建设思想水平高、网络业务强、熟悉学生思想状况和上网规律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为此,我校大力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专职干部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和学生骨干队伍建设,不断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向更深的层次、更广的范围、更高的水平发展。

建设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专职干部队伍,抢占德育新阵地。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具有前沿性的重大课题。

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能否切合时代要求,将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与互联网这一新生事物有机结合起来,找到一套适合青年学生特点的、行之有效的教育引导方式,是决定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败的关键。

在工作中,我们紧紧抓住这一关键,充分发挥专职干部队伍作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引导者、创新者和主力军的作用。

学校按照“专业化、年轻化、高层次、重素质”的原则,组建了160余人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专职干部队伍,其中既包括了传统的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干部,也吸收了宣传部、校办、网络中心、党校等职能部门的网络管理人员、各校园网站的负责人及管理人员。

为保证这支队伍的质量,学校引入考核激励机制,落实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专职人员岗位责任制。

疏通学生辅导员进出渠道,每年在全国挑选优秀硕士毕业生担任学生辅导员。

定期开展信息工作培训,分专题研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专职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水平。

目前,这支队伍中89%的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或在职攻读研究生,36%的人具有高级职称。

学校以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专职干部队伍为主要力量,建成了连接三个校区的千兆高速光纤互联校园网,先后建立和承建了16个各具特色的德育网站,连通了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校团委、学生社团联合会等四个网
络思想政治工作子系统,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校园网络紧密结合,以生动鲜活的教育内容充实校园网站,开展形式多样的网上主题教育活动。

我校提出并实践了建设“绿色网络校园”的理念,即坚持弘扬“红色的”,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正面教育吸引学生的眼球,引导德育主流;全力封堵“黑色的”,建立功能全面、多级防范的网络管理体系,确保网络安全;坚决删除“黄色的”,严格监控管理,消除和减少网络中色情、暴力信息的污染和毒害,净化网络环境;着力疏导“灰色的”,对网上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群体性问题加强教育疏导,把握正确导向,进而营造健康高雅的“绿色”校园网络文化,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建设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拓展德育主渠道。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德育的主渠道。

学校以深化教学改革为重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网络教学水平,促进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有机结合。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多媒体教学水平。

学校大力提倡电化教学,每年举办网络技术培训班,组织多媒体教学竞赛、网页设计大赛,不断强化教师的电脑技能,将多媒体计算机水平作为对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改变了熟悉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不懂电脑,懂电脑的教师不会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象,努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成为网络和德育相结合的专家。

2003年,学校有9个思想政治理论课课件在湖南省高校多媒体课件竞赛中获奖。

建设网络课程。

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编制了10多门多媒体课件,将课堂搬到网络上,这些课件集讲授、辅导、答疑、测试于一体,图文并茂,情景交融,深受学生喜爱。

如《思想道德修养》课件在试运行阶段就有45000人次上网访问。

建立网络教学研究基地。

学校以湖南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地为依托,组织教师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新思路,调研和总结国内外利用互联网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先后出版学术专著和主编规划教材3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1200多篇,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7项。

激活网上课堂教学。

学校开辟网上论坛,组织网络课程调研,公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电子邮箱,以影视经典片等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内容激发
青年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在虚拟的网络空间敞开思想、提出见解,使老师有针对性地组织课堂教学,融教学内容于平等互动的交流讨论中,大大增强了教学活动的吸引力。

建设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学生骨干队伍,探索德育新模式。

学生是大学德育的主体。

为调动广大学生在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校始终坚持“依靠学生建网站,支持学生管网站,指导学生用网站”的基本原则,引导学生在网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依靠学生建网站。

学校每年投入150万元网站维护费,组织学生勤工助学,参与网站建设和维护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6年多来,共有4000余名学生参与网站建设。

目前,16个校园网站共有400余名学生员工活跃在不同岗位上,包括栏目设计、网页制作、程序开发、网络安全、信息采编等,他们是校园网站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支持学生管网站。

学校现有网上团校学生教员800人,学生网络信息员1400人,他们既是被教育者,也是教育者,在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骨干作用。

学校依靠网上团校学生教员组织网络调研,制定网上道德自律规范、网络文明公约,引导学生在网络中筑牢自律防线。

学生信息员遍布各大校园网站,负责捕捉、反馈网上信息,定期总结BBS上的主要观点,及时反驳消极信息。

2002年以来,他们编辑的《网上信息直通车》已办了204期,成为学校管理决策的重要参考。

指导学生用网站。

学校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经常组织学生访问著名理论网站,了解学科前沿和学术动态,撰写网上研究论文,利用校园网开展理论宣传和各种社会服务活动,如网上“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联盟”拥有会员1000多名,开展了20余项志愿者网上服务活动,“大学生网上心灵天使”为300余名大学生提供了心理援助。

商学院一名学生利用网络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撰写了反映乡政府债务情况的社会调查报告,受到国务院领导的重视,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执笔:徐建军,中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张朝晖,中南大学党委办公室干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