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语阅读理解的方法总结

英语阅读理解的方法总结

英语阅读理解的做题方法总结
一、六种常选文章结构
(1)现象解释型。

这种结构模式的文章作者一般开头先摆出一种现象或提出一
个概念,接着围绕这一概念或现象进行进一步解释说明,最后总结这一现象产生的意义或再一次阐述概念;或者摆出现象,阐述现象可能产生的后果,最后提出自己的建议。

总体而言,主线有两条,即提出现象——解释原因——总结意义或摆出现象——阐述后果——总结建议。

(2)信息传播型。

这种结构的文章表达方式事实多,细节详细(包括人物、地
点、时间、情景、特点等等),多为说明性体裁的文章。

阅读时要尽量记忆文章所介绍的各条信息,可以根据内容进行分析,提纲挈领地记住短文的中心思想,也可以运用想象力设想所介绍的事物或情境的各个方面。

这类文章的题目若出现观点态度题,答案一般为impartial,objective之类表示客观的形容词。

(3)观点论证型。

这是论说文常用的一种结构模式,对于这种类型的阅读,考
生掌握了作者的观点立场以及相关的论证,也就掌握了这篇文章的得分点。

这种类型的文章按照观点提出的先后又可以分为G——S型观点论证与S——G型观点论证。

G——S型,又称一般——特殊型或者演绎型文章;文章开头先给以个一般观点,之后的部分是特殊观点,是一种由总到分、由大到小的组织模式。

这种模式在考研阅读文章镇南关最为常见。

这类文章遵循从观点到材料,从抽象到具体逻辑法则,其基本框架是先总论后分论,中心论点出现在分论之前。

S——G型则相反,采用的是由分到总得行文格式,这类文章先从数据、科学观察、实验结果和引用权威等事实论据出发引发一个议题,最后得出结论。

(4)事实证明型。

这类文章往往是有个结论,或放在开头,或放在结尾,余者
为数据、科学观察、实验结果和引用权威等事实。

G——S或S——G格式。

它和观点论证型的不同在于:这种文章没有个人观点,因此就不会有分析论说型文章中的那些短语。

阅读时要先抓住结论,然后仔细理解每项证据,可以假设自己并不信服结论,看作者如何逐步说服读者。

(5)问题解答型。

这种类型文章首先陈述文章背景,在该背景下提出问题,然
后给出问题的解答方法或对该问题的反应,最后评估该方法。

问题解答型文章模式的特征可以用四个字母概括:S(situation)——P(problem)——S(solution)——E(evaluation)。

总体布局上有时会舍去situation或evaluation部分,大部分该类型文章都是如此。

出题者就P——S类型文章设题时,在陈述背景部分设题的可能性往往较小,即使在这一部分设了题,通常也是一些细节题,在提出问题部分,往往会设一些与主旨或观点态度有关的题,出题者在问题解答部分和给予评价部分设的题通常很灵活,有时会设主旨大意题,有时会设细节题,甚至还会设一些观点态度题。

(6)匹配型。

段落的发展主线为两种事物之间的类比,可以是两种事物各自优缺点的一一对应,也可以是先介绍完一个事物,再接着介绍另一个事物。

这种类型文章结构模
式:两种论点概述——一种论点——另一种论点;或者是现象——一种事物——另一种事物——得出结论。

对比包括两种类型:立足于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行比较,从而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这种类型的文章行文模式是两种事情平行论述,没有主次之分,作者一般不发表态度和结论,可以把两种观点的开头当作文章主旨。

还有一种情况是文章主旨通过对比的两方面来体现。

出题者就该类型设题时,在两种事物综合部分往往会设一些主旨大意题、观点态度题以及与主旨相关的题,在两种事物分别说明段会设一些细节题。

二、主旨大意:
关注各段首句,关注首段末句,定位中心词,识别干扰项
干扰项的特征:
(1)选项内容只涉及文章的某一细节,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2)选项内容涉及某一自然段的大意,而非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犯了归纳不够的错误。

(3)选项概括范围太宽,其内容超出文章阐述的部分,犯了归纳过头的错误(这类干扰项常常在提问文章标题的题目中出现)
(4)与文章内容毫不相干或与文章内容相悖。

二、事实细节
充分利用特殊标点符号,充分利用关键词,同义转述是解,有绝对语气词的一般不是解。

干扰项的特征:
(1)选项照抄部分原文信息
(2)选项为含有原文中没有的内容
(3)选项与原文相矛盾
(4)张冠李戴的内容(把A的特征加在B上)
(5)偷梁换柱的内容(与原文内容一半相同一半不同,即选项仍用文章中的句法结构和大部分词汇,但换了几个关键词,造成意思上的改变
(6)与原句内容相似但过于绝对化。

三、推理判断
与主题相关是解、肤浅项不是解,含有模糊性概括词的往往是解,含义不绝对的一般是解
干扰项的特征
(1)以假乱真、编造信息。

选项内容不是在文章事实或上下文(句)逻辑基础上进行推理而得出的观点,而是与原文无关的信息。

(2)混淆本末、主次不分。

选项内容虽然是以文章提供的事实或内在逻辑为基础进行推理得出的结论,但推理过头,概括过度。

(3)直接、间接不分。

将文章中明确表达的内容当成推理出来的论断,也就是说选项内容是对原文内容的简单重复,不是推导出来的结论。

(4)逻辑关系颠倒。

选项将原文的逻辑关系做了颠倒处理,比如原文的原因变成了选项中的结果,或反之,把原文的手段变成了选项中的目的,或反之。

(5)偏离主题,主观臆断。

选项的内容属主观臆断得出的结论,文章根本没有提及或者说背离文章的主题。

四、观点态度
(1)辨别文章的文体:议论文中,文章的中心句处一般暗示作者的态度。

说明文中,因为其体裁的客观性,作者的态度也往往采取中立。

描述性文章中,因为文章的观点往往不直接提出,而且作者写作时也常常带有某种倾向,所以考生在读这种文体时要细心捕捉表达或暗示情感态度的词或短语,捕捉那些烘托气氛、渲染情感的词句。

(2)利用人名或组织机构名称进行定位
(3)结合所举例子进行判断
(4)结合文章主题综合推断
(5)注意文中表示假设、想象之类的词语。

当文章中出现claimed as,suppose,perceive as,ranked as等表示假设或声称之类词语时,其后所体现的观点,往往与作者的观点相反。

(6)熟悉具有感情色彩的词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