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护理不良事件分级

护理不良事件分级

作者版权。

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与对策[摘要]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在分级、种类、发生高危人群、高危科室分布的特点,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原因,为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采用设计好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由病区护士长对本科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登记、分析上报,护理部每月组织全体护士长对本月发生的所有不良事件进行分析。

结果:一般差错最高,占总不良事件的55.56%;责任事故占2.52%。

医嘱处理错误、给药错误、管道脱出、皮肤压力伤、静脉穿刺技术是临床护理中最常见的护理不良事件,分别占16.45%、13.92%、10.13%、10.13%、8.86%。

五种护理不良事件占护理不良事件总数的59.49%。

护士工作年限以6年以下发生率高,占总发生人次的70.17%,尤以2年以下护士发生率高,占总人次的39.47%,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多发病区是内科系统、儿科、妇产科、ICU,其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数占全院总数的68.36%。

结论: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防范应以医嘱处理错误、药物准备错误、管道脱出、皮肤压力伤、静脉穿刺技术为重点,同时杜绝责任事故的发生,加强高危科室和高危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和人员的培训工作。

[关键词] 护理不良事件;高危环节;管理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工作中,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常称为护理差错和护理事故。

为准确体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内涵及减少差错或这种命名给护士造成心理上的压力而命名。

安全生产是全社会都在积极倡导的,医院安全问题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全更不容忽视。

医疗不良事件不但造成患者及家属的重大损失,而且导致医院社会信誉下降,患者群体的安全感丧失。

在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尤其是护理工作者,与患者交流、接触的机会最多,时间最长,加之护理工作的繁忙、琐碎及操作重复性,因而发生护理差错的机会多。

如何保证安全,一直是被重视和研究的课题。

我院为了能够在最早时间、以最快速度掌握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早将不良事件可能诱发的医患纠纷消除,于2009年7月特制订了我院管理体制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后得以及时上报、及时分析,制订改进措施,杜绝类似事件重复发生。

现将2010年1~11月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分析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按照护理缺陷评定标准,根据我院2010年1~11月上报的79起护理不良事件及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114人次资料进行分析。

其中,缺点19起,占24.05%。

一般差错45起,占55.56%,严重差错6起,占7.59%,其中包括1起骨科输血患者,提血单与供血者、受血者实际血型不符,由于血库工作人员粗心打错输血单,而护理人员在取血及输血时均未执行三查八对制度;另一起胸外科血糖高患者错将0.9%生理盐水粘贴到5%葡萄糖250 ml液体给患者静脉滴注,虽未引起不良后果,但性质严重故列入严重差错。

输液反应8起,其中3起由于儿科年轻护士违反消毒隔离制度引起,另有5起输液反应占6.33%,其中4起发生在儿科,护理人员经过以上3起教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查明5起输液反应非护理因素1使用红花30 ml(用药原则20 ml),引起药物反应,护士长均如实上报,杜绝了以后可能再次由此引发的不良事件。

一般差错是指在护理工作因各种原因而发生的差错,对患者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延长治疗时间,影响治疗效果,增加患者痛苦。

不良后果严重的为严重差错。

缺点是指未按时执行治疗但在2 h内及时纠正,且未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的[1]。

责任事故是指护理人员因违反规章制度及护理常规等失职行为所致的事故[2]。

1.2 方法护理部制订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对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要求科室及时上报,并制订整改措施。

护理部每月组织全体护士长对本月上报的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共同讨论,分析发生的因素,在全院引起重视,杜绝此类事件重复发生。

2 结果根据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讨论,现将79起事件按分级构成、方式以及发生不良事件的护士的工作年限构成、科室分布构成见表1~3。

2.1 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分级情况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分级情况见表1。

2.2 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114人次与护士工作年限构成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114人次与护士工作年限构成见表2。

2.3 临床护理不良事件按科室分配构成情况临床护理不良事件按科室分配构成情况见表3。

3 讨论3.1 临床护理不良事件方式分类及原因分析护理不良事件中以医嘱处理错误、药物准备错误、管道脱出、皮肤压力伤(1例为难免压力伤Ⅱ度,其余均为Ⅰ度)、输液穿刺失败发生率高,占所有护理不良事件的59.49%,是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危环节。

控制好这些高危环节就能使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得以控制。

主要原因:处理医嘱错误主要发生在内科系统,与患者较多,工作较繁杂,执行医嘱后查对和操作前、中、后三查七对不认真有关;输液技术不熟练主要出现在儿科,头皮静脉输液要求技术含量高,个别患儿过度肥胖加之患病更不易穿刺,且孩子娇生惯养,多次穿刺引起患儿哭闹,陪伴者由于心疼孩子免不了多说几句,年轻护理人员认为“我尽力了”,免不了嘟囔几句,由此引发陪伴者不满而争吵。

违反劳动纪律和缺乏责任心构成的责任事故是全院血的教训,要求全院必须严格劳动纪律,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与对策(2)责任事故发生是全院血的教训,其中ICU责任事故由于值班医护人员睡觉,叫不开门,导致新入院垂危患者不能在ICU抢救,引发医疗事故。

为此,医院进行严肃处理,给予严重处罚、停职检查、分摊赔赏患者家属的要求,护理占重要份额。

血液透析室责任事故是因为透析患者视力差,在无护理人员在场情况下自行入室,被隔离台绊倒致硬膜外血肿。

原因是透析室为新成立科室,尚未建立患者入室透析制度,科主任及护士长均是新聘任人员尚无管理经验,所以医院未对科室处理,医院承担患者在ICU住院治疗。

3.2 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危人群及原因分析表2所示,低年资护士工作年限在6年以下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人次80人,占70.17%。

提示低年资护士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危人群,尤其2年以下的护士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最高。

所以控制这些人群的发生率就能大大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总体发生率。

低年资护士护理缺陷的发生率高与护理经验缺乏有关,表现为值夜班睡觉、离岗、不及时巡视病房、对患者不负责任、工作时思想不集中而造成严重后果,如ICU值班低年资护士睡觉引发责任事故1起、儿科新上岗护士值班睡觉引起患儿陪伴者不满1起。

另外与业务技术掌握不熟练有关。

有研究表明,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缺陷、事故的发生往往有着直接的联系,是维护安全的最重要的基础[3]。

所以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加强责任心,对确保护理安全至关重要。

3.3 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危科室的原因分析表3所示,内科系统、儿科、妇产科、ICU是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危科室,发生率占全院临床科室的68.36%,与这些科室病员多,护理人员编制不足有关,其中3个内科床护比为1∶0.30~0.35;儿科床护比为1∶0.25~0.30,秋冬季则更不能达标;妇产科床护比为1∶0.300~0.375;ICU床护比为1∶1.6;尤其夜间2名护士要护理5位或以上重症患者。

在内科系统患者多为老年人,脏器功能差,体弱多病,用药繁杂,护理人员承担着繁杂劳动甚至干着非护理人员所承担的任务如登帐等;ICU患者多昏迷,病情危重,建立管道多,护理人员超负荷工作;妇产科、儿科要求服务质量高且儿科要求技术高等。

所以满足这些科室的人员编制就能大大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4 对策4.1 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防范力伤问题、输液技术问题为重点。

此5类护理不良事件占总事件数的59.49%。

另外,加强劳动纪律更不容忽视,它是导致2起事故的导火线。

将上述事件作为护理风险防范的重点,护理不良事件将得到有效控制。

医嘱处理问题、给药问题、管道脱出(药物中毒洗胃胃管、留置尿管)、输液技术问题均属于护理差错,其后果给患者造成直接经济负担,这些事件的原因多与护士的责任心和专业素质有关,所以避免这些不良事件的的关键是提高护士的责任心和专业素质。

皮肤压力伤事件的发生不仅与护理管理工作有关,而且与患者自身因素有一定关系。

目前我院为防范皮肤压力伤制定以下措施:全院护士学习使用皮肤压力伤发生可能性评估表,用评分的方法确定高风险的患者;同时成立皮肤压力伤评估小组,该小组成员对全院皮肤压力伤评估风险高的患者进行单项护理检查,并对各科室责任护士给予技术支持,使已发生皮肤压力伤的患者得到及时优质的护理服务。

护理风险管理的理念是把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后的消极处理,变为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前的积极预防[4]。

4.2 加强护理不良事件高风险护士的防范意识和培训工作临床护理不良事件主要发生在6年以下工作年限的护士,以2年以下发生率最高,提高低年资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这对预警风险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有关专家指出:只要有医疗活动,就必定存在医疗风险[4]。

虽然护理不良事件不能完全避免,但通过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特别是对年轻护理人员的管理,护理风险事件随时可以减少或避免[5-6]。

对这些护理人员的管理,最重要的是教育和培训。

4.3 加强风险事件高发科室的管理表3结果显示:内科系统、儿科、妇产科、ICU是高风险科室,护理管理者要重视这些科室的护理工作,不仅在人力资源上给予支持(包括人员素质和人员数量),而且在护理专业技术上也要给予重点扶持和培训,同时还要加强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以满足这些科室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高要求。

血液透析科立即制订患者入室制度,由护理人员陪伴入室,患者不得自行入室。

4.4 建立医院护理安全管理机构临床护理风险管理是医院风险管理的一部分,临床风险管理必须与医院风险管理同步发展,护理风险管理只有在全面建立医院风险管理的基础上,护理风险管理工作才有可能取得较好效果。

因为在临床护理不良事件中,有些事件虽然发生在护理工作中,但风险事件的原因并不只是护士自身,而是由于其他科室或后勤保障支持系统工作失误等原因造成的。

因此护理风险管理必须与医院风险管理同步和协调发展。

335起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来源: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探讨如何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为提高患者安全管理,制订相应防范措施减少不良事件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o08年度护理系统上报的335起不良事件,对不良事件分类、发生原因、时间特点及护患比例进行研究。

结果①护理不良事件前三位分别是管路滑脱、压疮、跌倒。

②主要原因分别是评估不足和沟通不良。

③护士资历与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关。

④资历较低的护士在评估及沟通方面存在显著不足。

⑤一周之内以周三、周四为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峰,而在一天之内,以8:00、15:00和22:00为不良事件发生的三大高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