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7年温州十大金融事件

2007年温州十大金融事件

2007年温州金融业10件大事
2007年温州金融业继续朝着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

金融业对温州市GDP
增长的贡献率超过7%,实现利润超过100亿元。

金融生态环境在全国参评城市中再次被评为最高等级的Ⅰ级城市,名列第二。

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将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贷款增长仍然是较快的一年,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3462.25亿元,比年初增加525.1亿元,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2783.72亿元,比年初增加549.97亿元,增量均超过520亿元。

不良贷款率0.85%,持续7年实现“双降”。

全市证券期货业机构交易业务量空前,达到1.2万亿元,其中13家证券机构一年的开户数增加20万户,利润是2006年的10倍以上。

证券营业部股票交易额比2006年增加7倍,增幅居全国之首。

全市保险业金融机构经营运行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保费收入达到51.88亿元,居全省第二位,同比增长20.3%,超额完成市政府提出的年均增长17%的发展指标,是2004年以来,增长率最高的一年。

政策性农房保险全面铺开,在抗台救灾中发挥作用积极。

外资、港资保险机构率先于银行业机构、证券、期货机构进入温州市场。

推进中小企业上市取得初步成效。

2007年8月市金融办工作力度不断加大。

按照“改制一批、培育一批、上市一批”的总体思路,第一批18家拟上市企业名单已经确定。

在未来3至4年中,将有超过50家企业计划通过资本市场融资。

其中,2008年将有6至8家企业计划向中国证监会申报材料。

如果深圳开立“创业板”还将有3至5家左右的中小企业有意愿在“创业板”上市。

温州市商业银行改名为“温州银行”,并成功发行5.5亿元次级债和在丽水地区衢州市开设分行。

永嘉、苍南信用联社获准筹建农村合作银行、洞头二级法人联社获准筹建一级法人联社。

部分金融机构扩大保证贷款范围和信用贷款比重,试点突破集体土地融资瓶颈等。

市人民银行完善金融支付清算体系、成功举
办“非现金支付结算日”。

辖内小法人金融机构逐步完善利率风险管理和定价机制。

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和温州银监分局分别开展“金融保险服务送农村”暨深化县域金融服务试点工作和“送金融知识下乡”及防范金融风险活动。

各银行业机构推出一批支持小企业发展的新金融产品。

“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的建立,直接为小企业增贷近30亿元。

邮政储蓄机构推广样板示范所建设。

全市金融业机构积极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活动,全年实现安全无事故案件。

监管部门组织对1000个网点开展安全大检查活动,成功堵截10多起金融诈骗案件。

举办银行业“合规文化建设”行长培训班和第二届“内控论坛”。

超过2200亿元的温州民间流动性资本在各个投资领域引发热潮。

以温州本土资本为主的私募股权基金——温州东海创业投资合伙企业的成立,掀起温州投资者基金热,一掷数百万、上千万元购买新发行的基金不在少数。

民间地下金融活动再度活跃,民间借贷利率水平不断攀升并创历史新高。

中介机构,特别是部分担保公司办理融资性业务,扰乱金融市场,受到政府管理部门重视并联手开展清理整顿。

部分地区发生非法集资、非法融资等案件,地方政府主动介入,妥善开展清理和化解工作。

全社会民间非法金融活动得到控制,社会秩序和经济金融秩序总体稳定。

市政府金融办
2007年,温州金融市场热点不断:全市证券期货业机构交易业务量空前;外资、港资保险机构率先进入温州市场;中小企业上市取得初步成效;温州市商业银行改名为“温州银行”……本刊特此整理如下,供读者参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