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律逻辑学讲义(第八讲)2

法律逻辑学讲义(第八讲)2


(2)主观上不能
虽然对象的数量有限,但由于条件不允许或无必要, 也不能运用完全归纳推理考察全部对象
15
2013-7-9
二、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1.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inductive reasoning by simple enumeration) :根据某类事物的许多 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且未遇反例,从而概括 出关于该类事物一般性结论的推理。
23
2013-7-9
1.因果联系与因果推理

(1)因果联系的涵义
相互联系的许多现象中,若一现象的出现 必然引起另一现象的出现,则前一现象为 原因,后一现象为结果。
24
2013-7-9
(2)因果联系的特征
因果联系的显著特征是:时间上的先后相继 性,即前因后果。 “以先后为因果”(post hoc ergo propter hoc,直译:“在此之后,因此之故”)的逻 辑错误,它是“轻率概括”的一种表现形式。
5 .怎样提高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结论的可靠性
(1)如果可能,应尽量增加考察对象的数量; (2)如果可能,应尽量考察可能的反例; (3)如果可能,应尽量增加考察对象的广泛性。
21
2013-7-9
6.“轻率概括”(以偏概全)的错误
轻率概括(hasty induction):运用简单枚 举归纳推理时,仅仅依据少数几个极不充分 的事例,仓促地概括出关于该类事物的一般 性结论,并将该结论视为完全可靠的。
22
2013-7-9
三、弥尔方法(Mill’s methods)
Mill’s methods,国内通称“穆勒五法”或 “弥尔五法”,是探求因果联系的最简单的 逻辑方法,也是传统归纳逻辑的主要内容。 弥尔方法最早是由英国逻辑学家l在其 《逻辑体系:归纳与演绎》(严复译为《穆 勒名学》)中总结概括出来的。

2.1.契合法的涵义
契合法(method of agreement),亦称求同 法:就是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若干不同场合 中,只有一个相关因素相同,进而确定这个 惟一相同的相关因素与被研究现象之间具有 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
30
2013-7-9
2.2.契合法的运用过程(公式)
相关因素 场 合 (不同的场景) (可能的原因) 被研究现象 (已观察到的结果)
38
2013-7-9
提示: 差异法要求只能有一个不同的相关因素, 而此例却有两个影响小麦产量高低的不同 相关因素,即: (1)土质不同(甲、乙两地) (2)小麦品种不同(A、B两品种)
39
2013-7-9
4.共变法 (method of concomitant variations)
4.1.共变法的涵义
13
2013-7-9
5.2.完全归纳推理的逻辑特征
(1)由个别(特殊)到一般的推理 (2)结论必须是全称概括(全称命题) (3)必然性推理(只要前提都真结论就必然为真)
14
2013-7-9
5.3.完全归纳推理的局限性
完全归纳推理的运用受制于各种主、客观条件:
(1)客观上不能
当考察的对象无穷多时,根本不可能运用完全归纳 推理穷尽所有的考察对象。
4
2013-7-9
2.归纳推理的逻辑形式
S1具有P属性 S2具有P属性 S3具有P属性 或者 …… Sn具有P属性 S1、S2 …… Sn都是S 所以,所有S具有P属性 S1—P S2—P S3—P …… Sn—P (S1-Sn)都是S ∴ SAP
5
2013-7-9
归纳推理的逻辑形式,也可表示为:

8
2013-7-9
(2)休谟问题(Hume's problem)
休谟问题,亦称“休谟疑难”或“休谟栅栏”。
其一:由事实推不出价值(由“is”推不出“ought”)。 其二:归纳的前提无法保证其结论的可靠性。 休谟指出:单个的观察陈述不管数量多大,他们在逻 辑上不可能蕴涵无限制性的普遍陈述。因此,该“休 谟问题”亦称为“归纳问题”。
25
2013-7-9
(3)基于探求因果联系的归纳推理
(因果推理) 因果推理(causal reasoning):就是 确定某一现象是另一现象的原因(或 结果)的推理。 因果推理属不完全归纳推理的范畴。
26
2013-7-9
(4)探讨因果联系的目的
①希望取得某种预期的效果(有利结果); ②防止某种事情(不利结果)的发生; ③弄清楚谁应对某一行为负责任以及应负何 种责任; ④满足人们的好奇心。

3
2013-7-9
1.归纳、完全归纳与不完全归纳推理
(1)归纳推理(inductive reasoning):根据 一类事物包含的许多对象的共同情况,从而推 出关于该类事物的一般性结论的推理。 (2)完全归纳推理(complete inductive reasoning):根据一类事物包含的全部对象的共 同情况,从而推出关于该类事物一般性结论的 推理。 (3)不完全归纳推理(incomplete inductive reasoning):根据一类事物包含的个别对象的 共同情况,从而推出关于该类事物一般性结论 的推理。
36
2013-7-9
3.4.差异法的逻辑要求
在被研究现象出现和不出现的两个场合 中,除一个相关因素不同外,其余相关 因素都必须完全相同。
37
2013-7-9
课堂练习
若要在甲、乙两块土质不同的地里播种 小麦,并运用差异法来确定小麦品种A的 产量是否比小麦品种B的产量更高,应如 何安排播种?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所以,所有S具有P属性
11
2013-7-9
5.1.2.分类归纳推理
(1)界定 分类归纳推理:就是借助于分类的方法,将 包含有许多乃至无限个体对象的一类事物分 成若干个有限的小类,通过考察这些小类, 从而推出关于该类事物一般性结论的推理。
12
2013-7-9
(2)分类归纳推理的逻辑形式
S1具有P属性, S2具有P属性, S3具有P属性, …… Sn具有P属性, S类只有S1、S2……Sn种可能情况, 所以,所有S具有P属性
9
2013-7-9
5.完全归纳推理及其局限性

5.1.完全归纳推理的类型
•5.1.1.穷举归纳推理
•(1)界定
穷举归纳推理:就是通过考察一类事物的全 部个体对象,从而推出关于该类事物一般性结 论的推理。
10
2013-7-9
(2)穷举归纳推理的逻辑形式
S1具有P属性 S2具有P属性 S3具有P属性 …… Sn具有P属性 S1、S2……Sn是S类的全部个体对象
18
2013-7-9
3.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推理依据
(1)某种现象在一类事物中不断重复出现; (2)未遇反例。
19
2013-7-9
4.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结论为什么不可靠
(1)一类事物中部分对象具有的属性,只 是可能、而并不必然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 象具有; (2)未遇反例≠没有反例
20
2013-7-9

16
2013-7-9
2.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逻辑形式
S1具有P属性, S2具有P属性, S3具有P属性, …… Sn具有P属性,
S1、S2……Sn是S类的部分对象,且未遇反例,
所以,所有S具有P属性。
17
2013-7-9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逻辑形式,也可表示为: 被观察到的S1、S2 …… Sn, 每一个既是S又是P, S1、S2 …… Sn只是S类的部分对象, 且没有观察到是S而不是P的对象, 所以,所有S都是P。
(2)不同点:
契合法只考察被研究现象的出现; 共变法在此基础上,还要考察被研究现象的变化。
45
2013-7-9
5.并用法
(joint method of agreement and difference)
某甲 (1)
某乙 (2)
A B C
A D E
食物中毒 x
食物中毒 x
某丙 (3)
……
A F G
……
食物中毒 x
……
(n) 第N个人
所以,A是x的原因
A Y Z
食物中毒 x
31
2013-7-9
2.3.契合法的运用特点
契合法的特点:排异求同(或异中求同)。 契合法是通过被研究现象出现的若干场合的 比较,排除其中不同的相关因素,寻找其中 惟一相同的相关因素来判明因果联系的。
43
2013-7-9
4.5. 共变法与差异法的异同
(1)相同点:
二者考察的都是被研究现象发生变化的场合。
(2)不同点:
差异法考察的变化是“有”与“无”的变化,即质 变; 共变法考察的变化是不同程度的变化,即量变。
44
2013-7-9
4.6.共变法与契合法的异同
(1)相同点:
二者考察的都是被研究现象出现的各种场合。
某甲 (1) 某乙 (2) 某丙 (3) …… 第N个人(n) 所以,A是x的原因
相关因素 (可能的原因)
A1 B C A2 B C A3 B C …… An B C
被研究现象 (已观察到的结果)
轻微的食物中毒 一般的食物中毒
x1 x2
较严重的食物中毒 x3 …… 特别严重的食物中毒 xn
41
2013-7-9
1
2013-7-9
第八讲 推理论
——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
2
2013-7-9
一、归纳推理概述


二百多年前,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发现,一些奇数分别都等于 三个素数之和,例如: 25=13+7+5 77=53十17十7 79=53+19+7 461=449十7十5 哥德巴赫从少数例子出发提出一个假设:所有大于5的奇数都 可以分解为三个素数之和。他把这一猜想告诉了欧拉,欧拉肯 定了他的想法,并简化了这一猜想:4以后的每个偶数都可以 分为两个素数之和。例如: 10=3+7 14=7+7 24=17+7 38=19+9 这一命题与前一个命题是等价的,这两个命题,后来被合称为 “哥德巴赫猜想”,即: 偶数=素数+素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