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最新2019-2020年人教统编南方新课堂金牌学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七写作训练临考突破重实效21三
最新2019-2020年人教统编南方新课堂金牌学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七写作训练临考突破重实效21三
商无信不兴。商人做买卖最讲究的就是诚信,丧失了 诚信,只能坑了自己。譬如三鹿奶粉,当初是名满天下的 企业,却因为丧失了诚信而失去了市场,最终破产……
国无信则衰。诚信,对一个国家来说也是极其重要的。 诚如古人所说:“朝廷应取信于天下,作为一国之君不应 该出尔反尔。”在这方面,晋公子重耳为我们树立了典 范……拥有这样的君王,国家怎么会衰败呢?
写作范式三 分论点式层次清
议论文中我们为了论证中心论点,往往从不同角度、 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展开,这每一面、每一层,就是一 个分论点。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和说明,是中心 论点的具体化。有了分论点,文章的条理就显得比较清 晰。分论点是在中心论点的制约下提炼出来的,是为中 心论点服务的。
中间部分一般分三至五段,一般是从不同角度设置 三个分论点,一定要注意的是分论点之间要形成并列或 递进关系,不能有交叉。
1.正反对比范式 正面例子→反面例子→对比分析
2.运用正反对比范式应注意
(1)要围绕中心论点选择比较材料,确定对比点。所 选对象必须是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论证 时要紧扣文章的中心。
(2)正反论证应有主有次。若文章从正面立论,论据 部分则以正面论述为主,以反面论述为辅;若文章从反 面立论,则以反面论述为主,以正面论述为辅。
典例:作文《一步一生》正反对比论证 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的 下场;唐太宗虚心纳下,开创了“贞观盛世”;楚怀王闭 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落得个客死他乡的结果; 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这样的事例 不胜枚举,同是帝王,为何结局如此不同?
由此可见,要想治理好国家,“从谏如流”势在必行!
典例 1:作文《传统文化需坚守》辩证分析 然而坚守,不意味着故步自封,我们同样需要用发展 的眼光来看待传统文化。千百年来,文化的诞生脱离不了 人们的生活,随着人们生活的日新月异,文化所遭受的冲 击势必不可避免,而文化的改革也是大势所趋。纵观历史 长河,文化也是在不断的发展中传承,
从先秦诗歌的四言诗句,到如今形成的百花争鸣,从 过去“之乎者也”的措辞,到如今普及天下的白话文,哪 样又不是在变革中生存下来的。也许变革后的传统文化, 显得更加“时尚”,然而今天所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又 何曾不是一度成为古人口中的“时尚”呢?
廉颇身为赵国重臣、一代名将,却为名利与蔺相如相 争,不能不说他在错误的道路上迈出了一步,可是,“知 错能改,善莫大焉”。他及时发现并改正了自己的错误, 从而成就了“将相和”的美谈。越王勾践失去自己的国 家,自己也沦为奴隶,在这样的打击面前,再英勇的人也 要低下头了吧?
可是,勾践却能“卧薪尝胆”,积蓄国力,最终一洗 国耻。
写作范式二 正反对比观点明
在议论文写作时,运用对比式,就是把两种对立的 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互相矛盾的两个方面进行对照比较, 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就显得格 外分明。具体地说,就是在论证过程中既要正面说理, 又要反面阐述;在对比分析中,表明正确的观点,从而 达到写作的目的。
这种方法,所举事例形成正反对照,然后加以分析, 论证观点。也就是将相对或相反的论据摆在一起进行分 析议论,从对比中突出、强化其对中心论点的论证力量。
运用分论点式结构范式展开论证,要注意: 1.多角度分析问题、认识事物,不能停留在一个层 面和角度。 2.要把握好并列或递进层次之间的轻重程度及其相 互关系,确定合理的顺序。
3.形式要一目了然,每段的中心句最好放在开头, 并且中心句的句式应保持一致。
典例:作文《诚信》设置分论点论证 人无信不立。缺失诚信的人在社会上是无法立足的, 而讲诚信的人必将赢得他人的尊重。比如北京某体育彩票 站老板,代业主购买彩票中奖后,在第一时间把彩票交给 了业主。彩票站老板的守信行为赢得了大家的肯定和好 评,因此获得了“最诚信业主”称号。
当然,一切变革的前提都是我们可以坚守住传统文 化,只有先守住老祖宗留下来的家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传统文化才能为我们所用,否则不过是空中楼阁,“伐根 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的析 古语云:“一步错,步步错。”“一失足成千古恨。” 这些用血泪写成的话里包含着多少深刻的教训啊!不过, “一步错”真的就“步步错”吗?“一失足”真的就“千 古恨”了吗?“浪子回头金不换”又给我们重新振作的勇 气,只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同样,可以成就精彩人生。
2019-2020年人教统编南方 新课堂金牌学案高考语文 二轮复习专题七写作训练 临考突破重实效21三种范
式写好主体部分课件
学案 21 三种范式写好主体部分
2.运用“二分法”应注意的事项 不能把正面与反面、得与失、利与弊、内因与外因 同等看待,应该明确指出哪一方面是主要的,并对主要 一面做重点论述,对另一面只捎带几笔。这样,才能避 免模棱两可、片面,使观点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