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场设计图,小型养猪场设计图,大养猪设计图库选择场址应注意:1.要求地形整齐、开阔,以便于充分利用场地和合理布置建筑物,减少施工前清理场地的工作量。
要求地势高燥、南向、平坦或有缓坡。
2. 粪尿最好通过附近的农田、果园、渔塘等自然消化,它是很好的肥料;防止造成环境污染。
3.交通要便利,否则会给生产、职工的生活及产品的销售等带来困难。
4.应建在离城区、居民点、交通干线等较远的地方。
5.水源和电源方便并且成本较低。
猪舍建筑应注意:1、圈舍朝向,坐北朝南偏东15-30度最好。
2、配套设施齐全,有进场人员消毒设备,有足够的病死猪处理去处等。
3、猪舍对环境的可调控能力,保证猪舍温度、湿度、空气质量饲养密度。
4.结合实际预定养猪生产的可能指标来设计工艺流程。
建场前业主应考虑:1.育肥猪或种猪或苗猪的销售渠道。
2.猪场占地面积、使用面积及预留地等充足。
3.排污通畅。
4.资金充足。
5.饲料原料有保障。
保育舍平面图猪舍怎样建造更为科学肉猪生长的适宜的环境气温是16-22℃。
猪舍选建座北朝南、背风向阳的地方,做到冬暖夏凉,以减少饲料“肚皮外消耗”。
目前比较经济的保温措施是塑料防寒大棚,圈内多加垫草,冬季保持在0℃以上。
夏季搭凉棚,撒凉水,防止中暑,圈舍内要清洁卫生,并使猪吃、睡、便分开定位,减少饲料损失。
猪场生产管理手册,猪场建设1.猪场选址原则猪场建设地应远离村镇、交通要道、其它畜牧场3公里以上,远离屠宰场、化工厂及其它污染源。
向阳避风、地势高燥、通风良好、水电充足(万头猪场日用水量约100-150吨)、水质好、排水方便、交通较方便。
最好配套有渔塘、果林或耕地。
2.猪场布局猪场布局应设置四区,即生活管理区、生产配套区(饲料车间、仓库、兽医室、更衣室等)、生产区和种猪运动区;生产区应包含繁殖、保育、育肥区,每区应相距10米以上;配种舍、怀孕舍、保育舍、生长舍、育肥(或育成)舍、装猪台建设,应按从上风向下风方向排列。
配种舍要设有运动场。
3.防疫环境与生物安全猪场大门需设消毒池并配备消毒机,车辆要消毒;设人员消毒通道,进入人员登记消毒;猪场周围禁止放牧,协助当地周围村镇的免疫工作;最好设围墙、防疫沟及防疫林。
4.粪尿处理与环保建场前要了解当地政府30年内的土地规划及环保规划、相关政策,因地制宜配套建设排污系统工程,特别应注意沼气配套工程的建设。
5.猪场各类猪舍设计原则及参数原则:产房、保育舍按生产节律分单元全进全出设计;猪栏规格与数量的计算,产房两栏对应保育一栏,保育与育肥栏一一对应;先设计好生产指标、生产流程,然后再设计猪舍、猪栏。
主要参数:以饲养500头基础母猪、年出栏约1万头商品猪的生产线为例,按每头母猪平均年产2.2窝计算,则每年可繁殖1100窝,每周平均分娩20-21窝,即每周应配种24头(如果配种分娩率85%)。
产房6个单元(如果哺乳期3周、仔猪断奶后原栏饲养1周、临产母猪1周、空栏1周),每个单元20个产床;保育5个单元(如果保育期4周、空栏1周), 每个单元10个保育床;生长育肥16个单元(如果生长育肥期15周、机动1周),每个单元10个育肥栏;肉猪全期饲养23周。
第二节猪舍常用设施及维修一、猪场常用设施为了提高专业户养猪场的生产效率和便于养猪生产操作,养猪户应按照猪的生理生长的规律,对所采用的主要设备的基本要求、选材、规格、制造及安装要求有所了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厂化养猪设备得到不断改进和完善,由于各地的实际情况和环境气候等的不同,对设备的规格、型号、选材等也有应所不同,在使用过程中不必强求一致。
猪场常用设施及设备见表 1.2.1。
在经济条件不富裕或养猪自然环境较好的地区,不应强求安装先进的设备,其猪场建设与设备安装应以“土洋结合”为主。
表1.2.1 猪场建设常用设施与设备二、常用设备要求及维修(一)喂料设备1、种猪限围栏母猪料槽为内径30cm半圆形的水泥或pvc槽,料槽应能装不少于3kg的饲料。
公猪料槽为宽30cm*长35cm的不锈钢半圆型槽,容量不下于3kg。
2、大栏在怀孕舍和育肥舍一般采用水泥食槽喂料比较好(不主张撒在地面)。
为了防止猪进入食槽,可采用弯成“┌”钢筋嵌入食槽上方,将食槽分割成宽度不低于30 cm的单个喂料槽。
(二)给水设备1、给水标准每头猪每天应给水12-18L(平均15L),饮水器的流量应为1.5L,水中细菌数不大于30万/ml,酸硷度6-8为好。
2、饮水设备鸭嘴式饮水器,10~15头猪一个(至少每栏2个),保育舍高度分别为30cm~35cm(杯式饮水器高度为15cm),育成舍高度分别为45cm和60cm,倾斜45℃。
(三)设备保养与维修1、排汽扇维修保养每周除尘和蜘蛛网一次;每月注射黄油一次;每周检查皮带松紧及是否损坏一次。
2、水泵维修每周清洁水池及周围一次;每周检查渗漏和破损一次。
3、电器维修每月检查一次接触口松紧,看是否冒火或烧坏;发现异常声音,立即报电工维修;每个电器应有用途标识。
猪舍的建造建造猪舍即要造价低,简易适用,又要适应猪的生理特点,给猪创造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1.猪舍建筑的一般要求根据猪对过冷过热,急剧的气候变化及潮湿等都很敏感的生理特点,一般要求舍内温度保持在10-20度,相对温度40-75%,每头猪占用猪舍面积(参考数)种公猪为5-7.5平方米,妊娠后期和哺乳母猪4.6-6.5平方米,妊娠前期和空怀母猪1.5-2.4平方米,后备猪1.6-3平方米,幼猪和架子猪0.5-1.5平方米,圈外运动场面积最好为猪圈面积的1.5-2倍,猪舍的形式较多,可根据饲养规模情况而分别设计.2.猪舍内的主要附属设备水槽饲槽为养猪的常用的重要设备.(1)水槽:饮水槽可单设在饲槽的一侧,或设在运动场上较低的地方,水槽一般长度为40厘米,宽为30厘米,深度为20厘米,槽底呈"U"字形,一端设排水孔用木塞塞好.(2)饲槽:饲槽多为长方形,用砖砌,再用水泥砂浆抹光,槽底呈"U"字型.一端开排水孔,用木塞塞好,清洗时拔开.饲槽的大小应根据猪的种类和每槽喂猪数量而定.(3)补料间:仔猪补料间在猪栏的一侧,用木栏铁栏或砖隔成,仔猪补料间也可先作初生仔猪保育间使用,待仔猪需要补料时,再改成补料间.故补料间应留有仔猪的出入孔,并铺垫草,天冷时也可在栏的上面放几束干草把,让仔猪钻在草下取暖.猪舍的搭建,猪场设计在建筑物内实行舍饲猪的主要理由是通过为动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来提高生产力和改善其健康和舒适状况;建筑物还可提供更好的工作条件,利于粪便管理和防治鼠、虫害。
建筑物是控制诸如太阳辐射、降雨、泥浆、风、温度、相对湿度和污染物这些重要环境因素的第一道设施。
对场地的需求建筑物需有一定的大小,以给猪群(圈栏空间)、猪的运动区域(通道)、冲洗猪的区域、病猪隔离区域、饲料贮存地和办公地点等提供足够的空间。
猪圈的面积过小会导致应激,从而降低动物的生产力,恶化健康和舒适状况。
表20.1和表20.2列出推荐的完全舍饲猪舍内每头猪需要的圈栏面积。
表20.3列出带室外运动场的开放式猪舍所推荐的猪圈面积和室外场地面积。
表20.4列出为减少应激问题而推荐的每个圈中可饲养猪数的最大限量。
每间猪舍允许饲养的最大限量猪数为300头,以减少疫病传播之虞。
猪舍通道通常宽约0.9米,但用于喂料车的通道宽度可定为1.2米。
根据上列表格推荐的母猪产房、保育猪、生长猪和肥育猪建筑物的布局图例示于图20.1。
表20.1全漏缝或部分漏缝地板饲养生长猪所需要的圈栏面积猪的生长阶段猪的体重(千克) 地面面积(平方米/头)培育前期仔猪5.5~13.5 0.18~0.23培育期仔猪13.5~34 0.28~0.37生长猪34~68 0.56育肥猪68~100 0.74表20.2 种猪所需的圈栏面积种猪类型猪的体重(千克) 实体地面总面积(平方米/头) 全漏缝或部分漏缝地板面积(平方米/头)繁殖后备母猪115~135 3.7 2.2繁殖母猪135~225 4.5 2.8公猪135~225 5.6 3.7怀孕新母猪115~135 1.9 1.3怀孕母猪135~225 2.2 1.5表20.3 带运动场的开放式猪舍所需的猪舍及运动场面积猪的种类猪的体重(千克) 猪舍面积(平方米/头) 运动场面积(平方米/头)培育期仔猪13.5~34 0.28~0.37 0.56~0.74生长、肥育猪34~100 0.46~0.56 1.1~1.4怀孕母猪148 0.74 1.3公猪182 3.7 3.7配种母猪148 1.5 2.6表20.4 每圈养猪数的最大限量培育前期仔猪10~16培育期仔猪16~20生长猪20~25肥育猪20~25种母猪6怀孕母猪6~12 公猪1在一个系统生产的猪场里,所有的建筑物都需要按一定的规格营造,为的是每幢建筑物容纳家畜的能力都与整个猪生产系统的家畜容量匹配,否则猪场内就会有某些建筑物的尺码太大,而另一些建筑物则偏小。
精确地决定每幢建筑物容纳的动物数量需要对猪由小到大辗转各级猪舍的过程作非常详尽的分析,并准确地估计猪的受胎率、出生率、生长率、死亡率及测定诸如清洗等管理操作所耗费的时间。
猪场每座建筑物在动工之前应对其容量精确的大小作出详细的设计规划。
然而,由表20.5能够粗略地估测各猪舍的动物容量。
表20.5列出的每月分娩计划,每期每10头分娩母猪需要一间有10个产仔栏的产房。
按每周的产仔计划,可能至少需要4间(总共40个产栏)这样的产房。
有5 间(每个产房10个产栏)可能更好,以便在每两批分娩期间有一星期的清洗消毒期。
“乘数”可以用来乘以这些数值以确定每间产房所需的产栏数量。
表20.5猪舍容纳动物数的估算表每期每10头产仔母猪所需的动物容量这些数值应用的“乘数”分娩计划怀孕母猪容量公猪容量培育猪容量生长猪容量育肥猪容量每年每月48 6 160 160 160 960每周168 7 640 640 640 4160〔注〕本表设受胎率为80%;每窝育成出售8头猪;猪出售时平均为26周龄;管理方式为“全进全出”。
猪在培育、生长和育肥猪舍内各待8周左右。
因为采取“全进全出”管理,即使猪生长缓慢,也不能将它们留下;因此,某些猪从一间猪舍内迁出时,全群同时迁出。
“乘数”是将每期实际的产仔母猪数除以10得出。
例如,若按每周产仔计,每星期实际产仔母猪为12头,并非表20.5中的基数10头,因此,乘数为12/10=1.2。
为了估计猪场内其它建筑物的动物容量,表列出的数值均应乘以倍数1.2:妊娠母猪的容量=1.2×168=202;公猪的容量=1.2×7=9;培育猪的容量=1.2×640=768;生长猪的容量=1.2×640=768;肥育猪的容量=1.2×640=768;每年出栏猪数= 1.2×4160=4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