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健康教育处方高血压病的定义:一种常见的、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的临床症候群,未服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正常成人动脉的收缩压≥ 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即称高血压。
高血压能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病因:⑴遗传;⑵环境;⑶饮食:高盐、多不饱和脂肪酸、高蛋白、低钾;⑷精神压力过重;⑸肥胖(尤其向心性肥胖);⑹烟酒;⑺体育锻炼少。
临床表现:起病缓慢,可有头痛头昏、乏力、眼花、失眠等。
可出现心脏、脑、肾、动脉、眼部等全身多处并发症。
影响血压的因素:⑴年龄:随年龄增长是增高的,收缩压比舒张压显著。
⑵性别:女性在更年期前低于男性,更年期后,血压升高,差别小。
⑶环境:寒冷环境可升高;高温环境可下降。
⑷昼夜和睡眠:清晨最低,然后逐渐升高,至傍晚最高;睡眠不佳也可升高。
⑸体形:高大、肥胖者较高。
⑹体位:立位高于坐位,坐位高于卧位。
⑺身体部位:右上肢高于左上肢10-20mmHg;下肢高于上肢20-40mmHg。
⑻其他:还有情绪激动、紧张、恐惧、兴奋、剧烈运动、吸烟、饮酒、摄盐量、药物对血压都有影响。
测量血压的注意事项:1、测量前,应检查血压计的压力表有无裂损,汞柱是否保持在“0”点处,水银量是否充足,橡胶管和输气球是否漏气。
2、袖带的宽度要符合标准,过窄可使测得的数值偏高,过宽则偏低;袖带缠得松,血压值偏高,缠得紧血压偏高。
3、测量前保持安静。
劳累或剧烈运动者,应休息20分钟后再测。
4、测血压时精神不要紧张,不要屏住呼吸,因为屏住呼吸可使血压升高。
5、在测量前的1小时避免吸烟和饮咖啡。
6、对于偏瘫的病员,应测量健侧手臂血压,因患侧血液循环有障碍,不能反映真实血压。
7、测量血压时坐正,把上衣一侧袖子脱下,不要卷起紧的衣袖,手臂平放,手心向上,上臂和心脏在同一水平位上,肌肉要放松。
如果是卧位,也要使上臂和心脏处于同一水平。
血压计“0”点应和肱动脉、心脏处于同一水平。
手臂高于心脏,血压偏低。
8、对要求密切观察血压的,应尽量做到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
9、血压计要定期检查,保持性能良好,应平稳放置,不可倒置。
健康指导:1、肥胖者应适当减轻体重:肥胖的高血压病人,体重每下降1公斤,血压可下降毫米汞柱,体重减轻应该为每周~为宜。
2、限制食盐摄入:每日最多不得超过5克。
3、戒烟限酒4、参加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和适当的体育活动,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骑自行车和游泳、做家务、效游、垂钓等,避免竞技和力量型运动,如球类比赛、举重、俯卧撑等。
5、保持情绪稳定,心平气和,保持生活规律,注意劳逸结合。
6、按医生规定坚持服用降血压药物。
糖尿病健康教育处方1.空腹血糖正常值;糖尿病者餐后2小时血糖应,<L。
2.饮食要注意控制总热量,三餐中主食的分配为早餐1/5,午餐 2/5,晚餐 2/5。
合理配餐,各种营养的比例要适宜,保证优质蛋白的供应。
饮食应清淡,烹调用植物油。
可以少量吃不太甜的水果,但不要选择在正餐前后。
3.禁烟限酒。
合理锻炼,每天3--5次,每次30分钟,运动的最大心率不易>170-年龄(次/分),运动后10分钟恢复正常。
4.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
5.患者外出时,随身携带健康卡片,写上姓名,病名,地址及病人用药情况,以便病人发生昏迷时及时救治。
6.低血糖的主要症状:心慌、手抖、无力、出冷汗、面色苍白。
出现低血糖时要及时补充糖分,可以饮用温糖水,吃水果、饼干,严重者应立即送医院。
7.学会自我保健,掌握自测血糖的方法,每周复查血糖1-2次,并认真做好记录。
8.做到长期,准时,按量服药。
用胰岛素治疗者用量要绝对精确,且用药后必须及时用餐。
日常保健1、饮食调控和适度运动是治疗糖尿病的两大基石。
2、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及病情制定食谱。
3、主食以杂粮为主.如米面、豆面、荞麦面。
燕麦面等。
4、副食适量食用精肉、家禽、蛋、奶及新鲜蔬菜瓜果。
5、尽量少吃动物内脏。
肥肉、蛋黄及动物油等,减少脂肪及胆固醇摄入。
6、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运动。
7、只要病情允许,就应积极运动.一般采用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太极拳等。
8、运动时要防止发生低血糖.应随身携带糖尿病卡和含糖食品。
9、有条件的家庭应自备小型血糖检测仪,以便随时检测血糖,指导饮食和用药。
基本知识1、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内分泌、代谢疾病,近年发病率不断上升。
我国有糖尿病患者约4000万人。
2、糖尿病分为1型和2型。
以2型最常见,占90%以上。
3、典型症状是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即“三多一少”。
4、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 mmol/L;或者餐后2小时血糖或随机血糖> mmol/L。
5、糖尿病以综合治疗为原则,包括饮食、运动、药物疗法和接受糖尿病知识教育.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6、治疗的理想目标是把血糖长期稳定地控制在正常范围,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7、病情控制不好,容易导致冠心病。
脑卒中、肾功能衰竭、失明、肢端坏死等并发症,严重危害健康及生命。
8、糖尿病一般门诊治疗即可,病情严重、疗效不佳、发生严重并发症.需住院治疗。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健康教育处方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时应卧床休息,平卧或低枕位。
作卧位改变时,动作应轻缓。
2、室内定时通风换气,温度适宜。
3、作好各种防护,保证病人安全。
4、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疗和护理。
5、解除病人的恐惧、急躁等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6、饮食指导:宜以清淡,少油腻,易消化的柔软平衡膳食为主。
应限制动物脂肪,如猪油、牛油、奶油等,以及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蛋黄、鱼籽、动物内脏、肥肉等。
可采用植物油、茶油、芝麻油、花生油等。
饮食中应有适当蛋白质,常吃些蛋清、瘦肉、鱼类和各种豆类及豆制品,以供给身体所需要的氨基酸,一般每日饮牛奶及酸奶各一杯。
要多吃新鲜水果及蔬菜,因其中含有维生素C及钾、镁等。
可多食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带、紫菜、虾米等。
每日食盐在6克以下为宜,因食盐中含有大量的钠离子,人体摄入钠离子过多可增加血容量和心脏负担,并能增加血液粘稠度,从而使血压升高。
忌用兴奋神经系统的食物,如酒、浓茶、咖啡及刺激性强的调味品,此外,少吃鸡汤、肉汤,且忌暴钦暴食。
7、运动指导:行走:是既安全又能锻炼身体的一种方式,选择的地点应尽量是安静幽静、空气清新的地点,在楼房里居住或工作的人,应有意识的上下楼梯行走,自己该做的事情尽量自己去做,以增加上下楼的机会,勤做家务,也可增加行走的机会,如买米、买菜、倒垃圾、拖地板等。
跑步:是体育锻炼的一种方式,要求呼吸要有节奏,口鼻同时呼吸,尽量深呼气,然后深吸气,以利气体交换。
开始跑时速度要慢,逐渐适应后再加快速度,将要结束时,步子幅度要减小,速度要减慢,逐渐停下来。
8、预防复发:建立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劳逸结合,避免长期过度紧张。
预防并积极控制高血压。
戒烟、减少饮酒,避免重体力劳动及激烈的情绪波动等。
患者应知道有TIA病史者,发生卒中的危险性非常高,卒中和TIA的常见病状和体征有:A、突然发生的脸、胳膊或腿的无力、麻木或瘫痪(特别是症状出现在身体的一侧时)。
B、突然不能说话(或讲话模糊不清、没有逻辑)或不能理解别人讲的话。
C、突然发生的一侧眼睛的失明或视力下降。
D、突然发生不明原因的剧烈头痛。
E、突然发生的无法解释的眩晕、失去平衡或运动不协调。
患者应记住这些症状和体征。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或体征,应及时早到医院就诊。
中老年保健常识1、中老年人保健要点(1)吃得合理。
少吃多餐,吃营养均衡的低脂肪食物。
(2)喝得适当。
多喝水,少喝酒。
(3)戒烟。
戒烟不分迟早。
吸烟会增加人体患心脏病或癌症的机会并缩短寿命。
(4)散步。
散步是保持机敏灵活和健康的较好办法。
新鲜空气比补药更好。
(5)多寻求乐趣。
与家庭、朋友和邻居保持联系。
记住要活到老、学到老、教到老。
(6)积极自信。
爽朗乐观使人容易接近你。
(7)时时当心。
你的生命和别人的生命有赖于你头脑清醒,视力清晰。
(8)性生活。
性生活没有年龄限制。
(9)运动对你有好处。
不很剧烈的运动对你的健康是有益的,而且还可使你接触其他人。
游泳和适应性锻炼特别值得推荐。
(10)药物。
不滥用抗抑郁药和安眠药。
只服用医生推荐的药物。
记住你对青少年可能有榜样作用。
2、血压的形成与标准血压是指血液流动在血管内对动脉壁所产生的压力。
血压的数值以Kpa(干帕)或mmHg(毫米汞柱)表示。
1Kpa=。
血压分为收缩压和舒张压。
正常成人血压标准,由世界卫生组织 (WHO)统一规定为:收缩压90~140mmHg(12~;舒张压60~90mmHg(8~12Kpa)。
3、如何确定高血压血压有无增高,耍通过血压计测量才能确定,大多数高血压病人早期并无什么症状,只有少数会有头晕、头痛、失眠、心慌、气短、乏力、耳鸣等表现。
但大多不被重视,以致最后发生高血压心脏病、中风等严重后果。
中老年人应主动定期检测血压。
如血压大于或等于140/90mmHg,即为高血压。
但应在不同日期检测两次均升高才能确诊。
4、心脑血管病高发的原因心脑血管病包括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病、中风等,是我国乃至世界人类健康面临的主要疾病威胁。
在我国的疾病死因构成占第一位,特别是脑血管病,死亡率高、致残率高。
近年来发病逐渐增多,主要原因有:(1)人类寿命延长,使动脉硬化性疾病发病率增加。
(2)传染病,特别是烈性传染病发病率得到控制。
(3)生活水平提高,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
(4)社会竞争增强,工作紧张,精神厌压力增大。
5、什么是脑卒中脑卒中即急性脑血管意外,或称“中风”。
包括脑血栓、脑出血、脑栓塞及蛛网膜下腔出血。
其中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为出血性中风;脑血栓、脑栓塞为缺血性中风。
病人多数表现为半身瘫痪、失语、昏迷等。
6、脑卒中的诱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糖尿病)、高年龄 (年龄高于 50岁)、高体重 (肥胖)、吸烟、高盐饮食等。
7、脑卒中的预防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以前难以预防,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采取综合措施是可以预防的。
8、脑出血的预防(1)及早发现并治疗高血压。
(2)避免情绪激动。
(3)避免头颅外伤。
(4)注意有无出血性疾病及脑动、静脉畸形存在。
(5)饮食清淡、低盐、低胆固醇饮食等。
9、脑血栓形成的预防(1)控制高血压。
(2)及早发现并治疗高血糖、高血脂。
(3)戒烟、低盐、低脂饮食。
(4)生活有规律,适当参加体育锻炼。
10、冠心病的主要症状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
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或是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中老年人患病率较高。
其主要症状是心绞痛,常在劳累、激动、寒冷、饱餐时发生。
心前区、胸骨后压迫性或缩窄性疼痛,可向左肩、左上肢放射,疼痛时间仅数分钟,休息或含服消心痛可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