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趣味诗《断肠谜》 [清] 弘历乾隆皇帝(弘历)很欣赏纪晓岚的渊博学识,有时候故意出难题考他。
有一次,乾隆出了这样一个颇为有趣的词谜:下珠帘焚香去卜卦,问苍天,侬的人儿落在谁家?恨玉郎,全无一点真心话。
欲罢不能罢,吾把口来压!论文字交情不差,染成皂,难讲一句清白话。
分明一对好鸳鸯,却被刀割下,抛得奴,力尽手又乏。
细思量,口与心俱是假。
乾隆得意洋洋地问纪晓岚:“老爱卿,你可知道这个词谜的谜底是什么?”纪晓岚沉思了片刻答道:“圣上才高千古,令人敬佩!这表面上是一首女子绝情词,实际上各句都隐藏着一个数字。
”原来谜底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解法是:“下”去“卜”是一;“天”不见“人”是二;“王”无“一”是三;古时候“一”(也可竖写成“1”)“罢”去了“去”是四;“吾”去了“口”是五;“交”不要差(叉谐时,意指×)是六;“皂”去了“白”是七;“分”去了“刀”是八;“抛”去了“力”和“手”是九;“思”去了“口”和“心”是十。
《玉房怨》[清] 顾春清代某皇室子弟之妾、满族女词人顾春的《玉房怨》,用一至十的10个数字作谜底,依序撰写了一首词,深沉地抒发了元宵之夜独守空闺的怨愤心情:元宵夜,兀坐灯窗下。
问声天,人在谁家?恨玉郎,全无一点直心话。
叫奴欲罢不能罢。
吾今舍口不言他。
论交情,曾不差。
染尘皂,难说清白话。
恨不得,一刀两断分两家。
可怜奴,手中无力能抛下。
我今设一计,教他无言可答。
顾春这首《玉房怨》,现据有关记载,与宋代著名才女朱淑贞的《断肠谜》,又何等相似!《怨妇词》民间流传我国民间有许多谜语,构思精巧,耐人寻味,特别是以诗词为谜面的隐语谜,更是有意有情。
《怨妇词》一谜长期流传在民间,读来情真意切,它以一个被遗弃的妇人愤怨之情为词,更是感人,其底面扣合巧妙,字字有味。
其词是:与子别了,天涯人不到,盼春归日落行人少。
欲罢不能,你叫吾有口难分晓。
好相交你抛得我有上梢无有下梢。
皂热难分白,分手不用刀。
无人不为仇,千相思还是撇去了好。
这条词谜连扣十个数字,整条词谜以损减法破之,谜面又相连成文,十分难得,别有一番情趣,流传较广。
它的原型可能是宋代女诗人朱淑真的一则谜语,当然,也可能朱淑真是将民间流传的前述词谜改编成了新体。
现剖析如下:“与子别了”这第一句是把“子”的“了”去掉而得谜底“一”字;“天涯人不到”是将“天”字去掉“人”而余下“二”字;,“盼春归日落行人少”则是将“春”字中的“日”与“人”舍去而为“三”字;“欲罢不能罢”的“罢”是繁体字,因此去掉“能”则为“四”;,“你叫吾有口难分晓”是将“吾”的“口”去掉则得底为“五”字;“好相交你抛得我有上梢无有下梢”是将“交”字下边去掉成为“六”字;“皂热难分白”是将“皂”字去掉上边的“白”而得谜底“七”字;“分手不用刀”是“分”字去掉“刀”而成“八”字;“无人不为仇”是“仇”字去掉“人”字偏旁成为“九”字;“千相思还是撇去了好”,则是将“千”字去掉上边的一撇而剩下“十”字了。
《怨情郎》流传民间下午去卜家,半天无人答话。
恨玉郎全无一点直心话!叫奴欲罢不能罢,这事儿气得吾口哑。
想交情也不差,现在一刀切成两段,分明是撇下刀一把。
无力把手抛,细思量心和口都是假!还有一首隐含一至十的数字的诗,用的也是思夫的口气,但更为泼辣大胆,与上一首词虽有雷同之处,但也各有千秋。
诗曰:上长街去卜卦,问苍天,人在谁家?恨玉郎,全无一点知心话,事临头,欲罢不能罢,吾当绝口不言他,论交情也不差,染成皂,说不得清白话。
要分离,除非用钢刀来把鸡巴(八)割下到如今,抛得我手亏力又乏,细思量,口与心全是假。
诗谜 [ 清] 禇人获百万军中卷白旗,天边豪富少人知。
秦王斩了余元帅,辱骂将军失马骑。
吾被人言欠口信,辛苦无干夜自嗤。
毛女受到腰际斩,分尸不得带刀归。
一丸妙药无人点,千载终须一撇离。
此诗每句隐一字,运用减损法,得出谜底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以上均为谜面是诗,而谜底为数字。
七绝·数字谜语诗(十首)启蒙识字常授先,倒顺排名列最前。
万事蓄胸皆可忘,唯它易记印心间。
(打一数字)终极比试总接招,始距颠峰一步遥。
永与亚军同步走,古今荣誉路人昭。
(打一数字)王孙公子好荒唐,丢下功名直去藏。
此举行为难以解,若知真相问三娘。
(打一数字)有家羁旅好从容,丢下皮革弃马冲。
只剩娇儿方院守,春秋冬夏乐其中。
(打一数字)加人便可成一队,减竖方称土霸王。
添口非言能代我,单双数字位中央。
(打一数字)一字生得怪异多,数中有数两相和。
出征选日求吉利,只在星期做大哥。
(打一数字)这字成双生事变,此节聚会爱绵绵。
若如马上知根底,还望多查史典篇。
(打一数字)村头财主李扒皮,自幼闲游吝啬奇。
一次偷鸡失左手,为何巴掌有人迷。
(打一数字)仇人去了属我巍,日落身边更碧辉。
一点胸中成细药,撇下儿孙乙必追。
(打一数字)早日离家去远方,定能分满慰爹娘。
如今又设一囊计,教你无言辩论长。
(打一数字)谜底:依顺序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谜面是数字,谜底是诗:清代禇人获的《坚瓠集》载:传司马相如去长安谋官,后拜中郎将,地位的变化让他渐渐疏远文君,长达五年没有家书寄蜀。
后来竞生休妻之念,托人捎给给卓文君这样一封家书:信中只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 13个数字,唯无亿(忆)字。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卓问文君阅后,心知其意,欲与自己分离。
于是她来信中的数字联缀为诗,以为答复。
相如读后大为感动,遂迎文君入长安。
其诗如下:一别之后,两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相思,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倚栏。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红似火,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欲乱。
忽匆匆,三月桃花逐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
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此类诗只是民间传说,在民间类似的很多,如传说一男子浪游在外,久不归家,后得妻子一信,信中只写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询问书生,书生读出一首诗来:上长街去卜卦,问青天我的人何在?玉人儿无一点心怀。
欲罢又不能,吾今无口去问他。
论交情也不差,你是一件漂不白的皂罗纱。
若分开刀儿难下。
抛得我财穷力尽,望君不日早回家。
(宋长生编:《杂体诗选》,29页)物谜诗中含数字:古代诗人的咏物诗,诗面上绝不能提及本物,近似隐语,可视为诗谜,像唐诗人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再如清代诗人纪昀的《咏雪》: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片片飞,飞入芦花皆不见。
此诗全诗咏雪,将数字一至十巧妙嵌入诗中,人们回看诗题才恍然知是咏雪。
《咏雪》郑板桥(清)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皆不见。
这首诗前三句平淡无奇,如稚童在数数,最后依据去奇峰突起,令人耳目一新,只见大雪与芦花融为一体,大地一片白茫茫。
民间谜语此类物谜很多,如:大哥尖尖,二哥圆圆,三哥打伞,四哥划船,五哥偷米不用袋,六哥杀生不用刀,七哥一身疮,八哥精打光,九哥一身毛,十哥两把瓢。
(谜底是辣椒、南瓜、藕、蛙、鼠、猫、苦瓜、茄子、冬瓜、葫芦)大姐尖尖,二姐圆圆,三姐打伞,四姐捏拳,五姐红带紫,六姐紫带香,七姐遍身疮,八姐双对双,九姐穿红袍,十姐满身毛。
(谜底:笋、番薯、芋、蕨、苋菜、紫茄、苦瓜、豇豆、南瓜、冬瓜)这两首诗谜都是将数字从一按顺序排至十。
还有的则是先说总数,后分叙,如:同等生来五兄弟,大家同姓不同名:大哥天上管日月,二哥凡间断米粮,三哥河边管水路,四哥房内管衣服,惟独五哥不长进,被人打得气腾腾。
(谜底是星斗、米斗、水斗、熨斗、糯斗)自小生来十兄弟:四个上中国玉帝,两个磨地磨过世,一个红心红过世,一个黑心黑过世,一个白心白过世,一个口水流过世。
(谜底是星斗、门斗、熨斗、墨斗、灰斗、水斗)再如:一无骨头四四方,二无骨头渡长江,三无骨头打土洞,四无骨头睡棉秧。
(谜底是豆腐、蚂蝗、蚯蚓、棉虫)字谜诗中含数字:此类诗谜如:其它像唐代皮日休所作一诗:欲知圣人姓,田八二十一;欲知圣人名,国头三屈律。
(谜底:黄巢)《醒世恒言·苏小妹三难新郎》中的两日齐相投,四山环一周。
两王住一国,一口吞四口。
(谜底:田)民间字谜类似的很多,如:言对青山不是青,二人土上说分明。
三人骑牛牛无角,草木之中有一人。
(谜底:请、坐、奉、茶)一字生得奇,共唱四出诗:第一出霸王举鼎,第二出王婆骂鸡。
第三出武松打虎,第四出吴汉杀妻。
(谜底: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