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记忆方法:1、u>2f,倒立缩小的实像 f<v<2f 照相机简记为:外中倒小实(或物远像近像变小)2.u=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v=2f 可用来测量凸透镜距简记为:两两倒等实3、2f>u>f 倒立放大的实像 v>2f 放映机,幻灯机,投影机简记为:中外倒大实(或物近像远像变大)4.u=f 不成像 平行光源:探照灯简记为:点上不成像5.u<f 正立放大的虚像 无 虚像在物体同侧 放大镜简记为:点内正大虚注:u 大于2f 简称为远——离凸透镜远一些;u 小于2f 且大于f 简称为近——离凸透镜近一些记忆口诀: 物三像二 小实倒 物二像三 倒大实 物与像同侧 正大虚1倍焦距分虚实,2倍焦距分大小,物远像近,像变小,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跟着物体跑。
3 视觉的形成:它把来自物体光会聚在________上,形成物体 、 的 像,再通过视网膜上的________传输给大脑而形成视觉。
眼睛通过________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瞧近处物体,它________(收缩还就是放松?),使晶状体变________(填厚或薄);瞧远处物体时,它________(收缩还就是放松?),使晶状体变________(填厚或薄)。
4、人类视觉上的限制:人类视觉上有限制,有远点、近点、 等。
5、近视(1)原因:主要就是眼球的前后径 或晶状体曲度 ,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 使物像模糊不清。
(2)矫正:可以配 做的眼镜来矫正。
6、远视(1)原因:主要就是眼球的前后径过 或晶状体弹性变 ,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 使物像模糊不清,(2)矫正:可以配 做的眼镜来矫正。
7、失去正常人辨别颜色能力的先天性色觉障碍,称为 。
8、近视与远视(1)近视 成因: (2)远视 成因:在下图近视与远视的眼球前画上合适的透镜进行矫正:矫正: 矫正: 1、在视觉形成过程中,形成实像与视觉的部位分别就是( )A.视网膜、视网膜B.大脑皮层、晶状体C.视网膜、大脑皮层D.大脑皮层、视网膜2、人眼相当于凸透镜,当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就是( )A 正立缩小的虚象B 正立缩小的实象C 倒立缩小的虚象D 倒立缩小的实象3、不论较近或较远的物体.正常人都能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这就是因为 ( )A.视网膜可前后调节移动B.眼球前后径可随时凋节C.瞳孔可缩小或扩大D.睫状肌可调节晶状体的曲度4、 图5中的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与矫正做法的就是( )A.②①B.③①C.②④D.③④5、【中考链接】近视眼就是青少年常患的一种疾病,近视眼究竟就是怎么回事?某校兴趣小组举行了以下探究实验。
如图所示,把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中间,使光屏上映出清晰的像。
(1)拿开眼镜,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改变蜡烛与凸透镜的位置,如何移动光屏能使像又变得清晰。
(2)观察眼球结构图并结合以上实验,回答:①您猜想眼球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实验中的_____________。
②近视眼患者不戴眼镜时,瞧见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________(填“前方”或“后方”)。
③矫正近视眼应配戴的眼镜就是凹透镜,其作用就是___ ___。
6、将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主轴上,分别离透镜20厘米、14厘米与6厘米时,各能得到缩小的实像、放大的实像与放大的虚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应:( )A、10cm>f>6cmB、10cm>f>7cm;C、14cm>f>10cm;D、20cm>f>14cm。
7、一物体通过凸透镜成一倒立且与物体等大的实像,此时物体与透镜相距24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就是( )A.小于12cmB.等于12cmC.大于12cmD.无法判断8、当物体距凸透镜8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像。
若只将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个清晰的像,那么该透镜的焦距为( )A.2cm<f<4cmB.4cm<f<5cmC.5cm<f<8cmD.无法确定9、小星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7所示。
她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就是最小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 )A.一定小于LB.一定大于LC.可能等于L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10、小字做完实验后,又想用手表代替蜡烛,瞧在光屏上能成什么样的像。
于就是她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手表盘,如图16(甲)所示。
把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16(乙)所示。
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像为止。
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就是图16(丙)中的哪一个?[ ]11、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当蜡烛距离凸透镜36 cm时,像成在距凸透镜20cm另一侧的光屏上,瞧到的就是____、____的____像,所用凸透镜的焦距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8 cm.12、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处移到距凸透镜20 cm处,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就是( )A.10 cmB.20 cmC.12 cmD.以上都不对13、一个蜡烛位于凸透镜前,调节透镜与光屏位置可在光屏上呈现放大的清晰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 )A.在光屏上不再呈现像B.在光屏上呈现等大的像C.在光屏上呈现缩小的像D.在光屏上呈现放大的像14、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在屏上得到了烛焰的像,恰有一小虫飞落在透镜的中间部分,那么在屏上所成的像( )A、变成了小虫的像.B、像的中间没有了.C、大小不变,亮度比原来暗了.D、大小与亮度与原来一样.15、在透镜的主光轴上,放一根木棒,A端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B 端在二倍焦距之外,则下列判断正确的就是( )A、B端变大,A端变小B、B端变小,A端变大C、两端都变大D、两端都变小1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缩小的像,光屏离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当蜡焰距凸透镜的距离为30cm时,烛焰所成的像( )A.只可能就是倒立缩小的实像B.只可能就是倒立放大的实像C.只可能就是正立放大的像D.倒立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都可能17、如图9所示,F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A'B'为物体AB的像,则物体AB在( )A.图中Ⅰ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B.图中Ⅱ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下C.图中Ⅲ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D.图中Ⅳ区域,比A'B'小,箭头方向向下18、在“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小华同学进行了如下两个探究:(1)为研究像距与焦距的关系,她选用焦距不同的三个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右表①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保持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则像距越(选填:“大”或“小”);(2)小华用若干个发光二极管组成形状如“E”的发光物体,如图17(甲)所示将发光物体、凸透镜与光屏依次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在光屏上成的像如图(乙)所示如果只将“E',换成“R”,并在同一位置观察,光屏上成的像应就是图17(丙)中的(填数字序号)19已知凸透镜的焦距就是f,要想得到把物体的高放大4倍的实像,则物距u应满足的条件就是[ ]A.u>4f.B.2f>u>f.C.u<f。
D.u=4f.20、烛焰发出的光,经凸透镜在屏上生成一实像.如果在屏上所生成的像再大些,并保持清晰.应[ ]A.把凸透镜适当向屏移动,其她不动.B.使屏适当远离透镜,其她不动.C.把凸透镜向烛焰适当移近,并适当减少屏与凸透镜间距离.D.把烛焰向凸透镜适当移近,并适当增大屏与凸透镜间距离.21、.如图所示,蜡烛的烛焰在凸透镜的右侧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图中O点就是凸透镜的中心,A、B、C、D四个点中有一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且AB=BC=CD=DO,根据成像情况可知,______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22、甲、乙、丙、丁就是同一架可调焦距照相机的四种不同的使用情况,如图(a)所示.用它们对着同一景物——亭子各拍一张照片,如图(b)所示A、B、C、D.我们可以判定:甲拍______,乙拍______,丙拍_______,丁拍_______.23、摄影师利用“135”照相机对着一学生拍完一张全身像后,接着对站立不动的该生再拍一张半身像,则摄影师应( )A.缩短相机与学生距离,同时将镜头内缩B.缩短相机与学生距离,同时将镜头外推C.增大相机与学生距离,同时将镜头内缩D.增大相机与学生距离,同时将镜头外推24、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实像,如果这时用硬纸板将凸透镜遮住一半,则( ).A.屏上不能成像B.屏上不能成完整的像C.屏上仍能成完整的像,但比原来暗D.屏上仍能成完整的像,且与原来的像没有任何不同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图1所示就是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图,正确的就是( )2. 把发光体放在离凸透镜15cm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出现了该发光体倒立、放大的像,该透镜的焦距可能就是( )A. 5cm B、10cm C、18cm D、20cm3、投影仪就是教学中常用的仪器,如图2所示就是投影仪的结构图,在水平放置的凸透镜的正上方有一与水平面成45°角的平面镜,右边竖直放一屏幕。
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与平面镜后,可在屏幕上成一清晰的像。
一教师在使用投影仪时,发现在屏幕上的画面太小,正确的调节方法就是( )A、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B、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C、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D、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4、简易“傻瓜”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不能改变,暗箱长度(底片到镜头的距离)也不能改变,拍照时只要把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器内,无论物距如何变化,都能拍出比较清晰的照片。
这种“傻瓜”照相机的镜头应选用( )A. 焦距较大的凸透镜B、焦距较小的凸透镜C、焦距较大的凹透镜D、焦距较小的凹透镜5、下列知识框架不正确的就是( )6、有甲、乙二个凸透镜,焦距分别为f甲、f乙,将它们分别放在光具座上做蜡烛成像实验。
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若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都相等,则( )A. f甲>f乙B、f甲=f乙C、f甲<f乙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7、一发光物体“b”放在距凸透镜2倍焦距外,则在光屏上得到的像就是( )8. 市场上出售一种“人参酒”,在酒瓶中浸着一支人参,您瞧到浸在瓶中的参就是( )A. 实物B、等大实像C、放大虚像D、放大实像9. 如图4所示为凸透镜成像的一种现象,AB代表物体,A‟B…代表物体的像,这种现象可用作( )A. 照相机拍摄照片B、投影仪放映投影片C、幻灯机放映画面D、放大镜观察物体10、在离焦距就是15厘米的凸透镜的正前方100厘米处,一物体以12厘米/秒的速度向凸透镜靠拢,运动8秒钟时物体所成的像就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等大倒立的实像11.如图5就是常见的视力缺陷成像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就是( )A. 甲图表示的就是近视眼,乙图表示就是远视眼B、甲图表示的就是远视眼,乙图表示就是近视眼C、甲、乙两图都表示就是近视眼D、甲、乙两图都表示就是远视眼12、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跟实像到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如图6,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A、60 cmB、45 cmC、30 cmD、15 cm二、填空题:13、将表格填写完整:14、小明的金鱼缸就是圆形的,当她从侧面观察鱼时与正上方观察同一条金鱼时比较,发现从侧面瞧到的金鱼比正上方瞧到的要____________(填“大”或“小”)一些,这就是因为圆形鱼缸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_,所瞧到的“金鱼”就是鱼的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