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使用及管理情况调查报告——南京农业大学SRT项目小组分报告之三项目编号:0411A11一、引言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院校的教辅单位,汇集了人类文明和知识的精华,是莘莘学子获取知识的第二课堂和课余生活的精神归宿,它可以从一个侧面直接反映高校的师资水平与育人能力,所以图书馆是大学校园里最重要的公共设施之一。
一所拥有丰富的馆藏,配备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及完备的现代化设备的高校图书馆是所有高校老师及学生的希望。
为了了解我校图书馆的使用及管理情况,我们SRT小组于2005年5月—8月对我校学生及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了一次调查。
希望我们的调查可以对图书馆未来的建设起到帮助作用,为我校学生的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此次调查采用问卷法与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005年6月在我校图书馆内,运用偶遇抽样方式选取100名在馆阅览的学生发放问卷。
问卷由四部分构成,主要询问了学生的基本资料,对于图书馆硬件设施的满意度,对于图书馆管理制度与服务的看法以及自身的使用情况。
回收问卷99份,有效回收率达到99%。
问卷数据运用SPSS专业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资料显示被调查者中,本专科生占93.9%,研究生占5.1%;农科专业占31.3%,非农专业占48.5%,另有20.2%的人没有填答自己的专业。
这些读者每周到图书馆的平均次数2—4次的占35.4%,5—6次占31.3%,7次及以上的占28.3%。
2005年8月,针对问卷中提出的问题对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了访谈,获得了较全面的资料。
本调查是《南京农业大学公共设施使用与管理现状调查分析》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针对文体公共设施的使用与管理,由于图书馆的重要性故以此为典型性代表。
下面将就调查结果进行以下描述性分析。
二、现象描述(一)、图书馆的硬件设施状况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是由原金陵大学图书馆、中央大学图书馆的部份人员和书刊合并而成。
图书馆实行总馆分馆制,总馆(卫岗校区图书馆)下设浦口分馆、社科分馆、畜牧兽医分馆、农业遗产分馆。
总馆于1983年落成,2004年扩建,现总馆面积2万平方米。
设有办公室、采编部、图书部、期刊部、多媒体服务部、参考咨询部、校园网管理中心、多媒体教育中心,我们的调查也以总馆为主。
1、对于馆藏书籍数量与质量的满意度。
截止到2004年底,馆藏图书157万册(包括普通图书,报纸、期刊、杂志及每年订制的17—18万册电子图书)。
2003年购进图书7566种,共26562册,总计金额785772.61元;电子版图书3275种,共16375册,总计金额69000元。
2004年购进图书8136种,共39524册,总计金额912965.10元;电子版图书与2003年基本持平。
虽然图书馆会定期采购新的图书,且依近两年的统计数字来看数量呈上升趋势,然而调查中很多读者仍然反映图书馆书籍资料相对不足。
26.3%的人表示经常在图书馆找寻不到所需图书,70.7%的人偶尔无法找到,从没有发生找寻不到现象的占3%。
进一步对被调查者所找寻不到的图书种类进行调查发现,在出现找寻不到书籍情况的被调查者中有44.4%的人次找寻不到专著类图书,28.2%的人次找不到教材,工具书占20.2%,期刊占15.1%,杂志占8%。
对于馆藏休闲书籍24.2%的人表示满意,63.6%的人感觉一般,11.1%的人不满意,并且有很多表示“数量少,种类不齐全,畅销新书太少”(其中包括部分表示“一般”的被调查者)。
2、对于图书馆检索机、阅览座位数量设置、以及照明温度和整体环境的满意度。
重新翻修后,图书馆总馆共有22台图书检索机,普通阅览座位3350席,各阅览室均配备了1—2台空调。
调查显示38.4%的人对于检索机数量质量满意,50.5%的人感觉一般,11.1%的人不满意,他们反映“很多检索机不能使用,可能很长时间坏损却无人检修”,当然也有少部分人是因为自身不会使用的原因而有所抱怨。
阅览座位设置比较令人满意,只有17.2%的人表示仍旧存在问题,主要是夏天考试前夕很多同学在图书馆上自习存在占位现象,而且为了占位可以不辞辛劳早上六点多钟就到图书馆门口排队。
在照明温度以及图书馆整体环境上,被调查者基本表示新馆建设的比较令人满意,有少部分人提出阅览室与借阅处有时听见同学打手机或是说话、吃东西的声音,影响图书馆本来安静的读书环境。
3、对于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机位数量与电脑质量的满意度。
现在电子阅览座位(包括视听室)400多席,均为2004后新购联想牌电脑,四楼机器由多媒体服务部负责检修维护,五楼由供应商直接负责。
调查显示34.3%被调查者对机位数量设置不满意,49.5%感觉一般(见表1),他们表示虽然新馆电子阅览室从机器质量到数量比以前都有了极大的进步,但是在一些上机高峰时段仍要排队等待。
等待的平均时间长度大约集中在15—30分钟,也有人表示要等30—60分钟(见表2)。
对于电脑质量,38.4%的被调查者感到满意,49.5%觉得一般,少部分人觉得有些机器有质量问题影响网速。
表1 对电子阅览室机位数量的满意度表2 上机平均等待时间(二)、图书馆的管理制度与服务我校图书馆有比较完整的管理制度,规则中对开馆时间(包括各分馆),馆藏布局,借阅规则,各阅览室读者须知,超期及丢失惩罚等方面都作了详细的规定。
此外,除传统的人工服务外,网络为读者提供了信息查询,自助服务,入馆指南,参考咨询和网络导航等一系列互动式服务。
我们就与调查目的关系密切的借阅规则,超期及丢失惩罚,信息查询以及人工服务为主要调查和分析范围。
1、对于借阅管理制度的满意度。
图书馆借阅规则规定总馆北三楼图书借阅室和六层书库的图书,教师、研究生、基地班同学每次可以借书10册,本、专科生每次5册;浦口分馆,教师、研究生每次15册,本、专科生每次5册;畜牧兽医分馆,教师、研究生每次5册,本科生每次2册;社科分馆与农业遗产分馆不对本科生开放。
其中总馆普通书籍一次借阅30天,可以续借30天,新书一次借阅15天,不得续借。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30.3%的人对于这样的借阅数量安排表示不满意,52.5%表示一般(见表3);而对于借阅时间38.4%表示满意,44.4%觉得一般,17.2%的被调查者不满意。
在其填答的开放性问题中主要反映“本科生允许借阅数量受限”,“新书可借时间只有15天,不便于寒暑假借阅”,“真正一些极为有用的专著往往只藏于各个分馆,本科生无法借阅”等意见。
在续借问题上,38.4%的被调查者表示满意,46.5%表示一般,有少部分人不能理解“为什么新书不能续借”。
表3 可借阅书籍数量满意度2、对于超期罚款与赔偿制度的满意度。
根据图书馆规则,所有图书,逾期不还,按每册每天0.10元罚款;丢失图书或赔偿原书或照原价3倍赔偿,有时也会根据丢失者表现从轻惩罚。
现刊及图书阅览室另外规定污损期刊或图书罚款5元,如有偷窃按原价10—20倍罚款,并视情节轻重给于其他处分。
问卷显示,53.5%的人表示图书馆规定的超期罚款制度比较合理,22.2%觉得一般可以接受,13.1%的人觉得有些严厉(见表4)。
而在赔偿制度上,38.4%认为比较合理,22.2%的人认为有些严厉,18.2%表示一般无所谓。
表4 对超期罚款制度的认同度3、对于信息查询系统与图书分类的满意度。
图书馆信息查询系统中主要包括书目查询,读者查询,新书通报,订购征询,信息发布等内容,其中书目查询是被读者使用最多的一项。
读者可以通过简单查询、普通查询或高级查询等方式对所需书目进行查询,也就是说输入书目的不完整资料同样可以检索到馆藏图书。
调查显示47.5%的人认为满意,另有47.5%觉得一般,只有4%明确表示不满。
但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明显为读者造成不便的现象:(1)有些书籍编号在查询系统中存在,但在实际书架上却找不到;(2)有些书籍在馆中可以找到,但是查询系统中却不能检索到;(3)简略输入关键字查找却不能得出与想象中符合的书籍资料。
图书分类上42.4%的被调查者觉得分类方式便于查找图书,41.4%觉得还可以,基本上没有什么困难只是因为“有时需要往返于三个书库之间有些不方便”。
4、对于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技能水平与服务态度的满意度。
调查显示44.4%的人对工作人员的服务技术表示满意,51.5%的人表示一般,只有4%的人觉得还不够使人满意。
而在态度方面,41.4%的人感到满意,47.5%的人觉得一般,少数11.1%的被调查者觉得还有待改善。
(三)、图书馆资源的使用情况在被调查者表述完对图书馆硬件设施和管理制度的意见后,我们对其使用图书馆资源的情况作了简单的了解。
被调查者表示到图书馆的主要目是完成作业和实验研究的需要,此外扩充课外知识、娱乐消遣、上网视听等也占有不小比例。
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期刊与图书成为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的仅次于纸制书刊的重要资源。
我校图书馆从2001年开始加入了中国期刊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网、方正Apabi数字图书馆,超星电子图书馆等数个中文数据库,以及Springer Link、Elsevier Science Direct、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IDRC)等外文数据库。
然而,全部调查者中只有2人能全部选出我校图书馆订阅的数据库,47.4%经常使用中国期刊网,24.2%经常使用超星电子图书,16.1%经常使用维普期刊网,14.4%经常使用方正Apabi,其他英文数据库使用更少,另有34.3%的人在这一项上没有填答。
可以说图书馆为同学免费提供的电子图书及数据库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另外,我们对读者使用行为的调查显示: 52.5%的人很少超期(少于5次),35.4%的人从没有超期过,经常超期者占12.1%。
被调查者中73.7%的人对于现行的30天借阅周期认同,5.1%的人认为应该缩短至15天(非新书),也有少部分人表示希望延长借阅时间,从20—45天不等,反映最多的是对于希望延长新书的借阅时间,或是希望新书入馆较短时间(有些同学提出三个月为宜)后即转入普通书籍阅览室。
在询问被调查者是否有过破坏图书的行为(例如涂画、折叠)时,67.7%的人表示自己从没有过此种行为,31.3%的人偶尔有过(见表5);另外有98%的人说自己没有丢失过图书。
表5 破坏图书行为的频数三、问题分析总结问卷调查资料和访谈调查,我们认为当前学校图书馆在建设和使用方面面临以下四个比较突出的问题:1、图书经费总量偏少,在各专业间尚未形成一个恰当比例;2、图书资料的选购工作尚未理顺,没有充分发挥有限的资源;3、公共设施:信息查询系统有待完善,硬件设备不能及时检修,电子阅览室机位仍然紧张,校园网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4、本科生需求的满足程度较低。
下面加以具体阐述。
1、图书经费。
根据图书馆方面的访谈调查显示,截止到2004年底馆藏各种期刊杂志、电子图书以及普通纸质图书及副本共157万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