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概论--第一章绪论——电动汽车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第一章绪论——电动汽车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1、21世纪汽车工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第一节课内容)内燃机汽车经过120多年的发展壮大,逐步实现机电一体化和全面应用现代高科技,在安全、节能、环保、可靠、舒适、成本等性能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由于内燃机车以石油为燃料,石油燃烧后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污染环境,因此传统内燃机车辆正面临者石油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带来的严峻挑战。
1.1石油危机——汽车发展遇到石油风险石油是一种总量有限、不可再生的石化资源,是当前人类经济社会的重要能源,交通运输(航空、航海、铁路、公路)长期以来都以石油制品作为主要原料。
目前世界汽车保有量已超过6亿辆,每年新生产汽车超过3500万辆,每年消耗石油70亿桶以上,约占世界石油产量的一半以上。
按科学家预测,地球上的石油资源按照目前的消耗水平,仅仅维持几十年(40-60年左右,说法不太一致),石油资源日渐枯竭。
21世纪人类面临更加严峻的石油资源挑战,石油资源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当前世界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我国目前的能源结构为缺油、少气、富煤。
当前中国石油消费量近4亿吨,产量和进口量各占一半,对外依存度达50%,远远超过30%的安全线。
因此,大量进口高价石油,势必影响本国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加剧国际石油危机和抬高石油价格,损害我国和全球人民利益。
一旦出现国际风波,更会危及国家安全。
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石油需求量为5亿~6亿吨,而中国只能生产2亿吨,其余的3亿~4亿吨要靠进口,对外依存度将达60%~67%。
中国目前的进口量是当前世界石油总消费量的1/10,相当于德、法、英、意4个国家当前石油消费量总和。
进口如此大量的石油,极具风险。
内燃机汽车所需要的石油资源逐渐枯竭是必然趋势,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而人工合成燃料、液化天然气、氢气等能源来源有限,还不能完全取代石油燃料,电能来源广泛,人们对电力的使用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1世纪电能必然会成为各种地面在运工具的主要能源,发展电动汽车是交通运输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汽车工业发展的总趋势。
燃料电池直接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使燃料的发电效率提高到50%-55%,而且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
1.2环境污染内燃机汽车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使汽车排气污染日益严重,已成为城市最重要的污染源。
HC, CO, NO X, CO2,SO2,颗粒物(铅微粒、碳微粒)以及光化学烟雾(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在适当的条件和阳光作用下,会产生光化学烟雾。
)、噪声(发动机噪声)1.4电动汽车分类:纯电动汽车:(EV, Electric Vehicle)结构简单、成本低,控制简单;节能效果好,零排放。
但续驶里程短,应用场合受限。
混合动力汽车:(HEV,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结构复杂、成本较高,控制较复杂,节能排放效果较好,但续驶里程长,应用场合不受限。
燃料电池汽车:(FCEV, 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技术难度大,成本高,控制复杂,节能效果好,零排放。
续驶里程长,应用场合不受限。
短期内难以产业化。
2、电动汽车发展历程——电动车发展的三次浪潮世界上第一辆机动车就是1834年诞生的第一辆电动汽车,他比1886年问世的世界上第一辆内燃汽车要早半个世纪。
一百多年来,电动汽车在汽车发展史中经历了三次重大机遇。
第一次发生在一百余年前,19世纪末期到1920年是电动车发展的一个高峰。
由于当时电池和电机的发展较内燃机成熟,而且石油的运用还没有普及,使电动汽车在早期的汽车领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电动汽车在当时的汽车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据统计,到1890年在全世界4200辆汽车中,有38%为电动汽车,40%为蒸汽车,22%为内燃机汽车。
到了1911年,就已经有电动出租汽车在巴黎和伦敦的街头上运营,到了1912年在美国更有至少3.4万辆电动汽车运行。
随着美国德州石油的开发和内燃机技术大大提高,电动车在1920年之后渐渐地失去了优势。
汽车市场逐步给内燃机驱动的汽车所取代。
第二次发生在 20世纪70年代,第一、第二次石油危机促使发达国家启动电动汽车研发,日美德英政府规划并资助电动汽车研发,当时出现了少量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政府组织这些电动车在区域试运行。
第三次发生在1990年第三次石油危机爆发,多国政府推出电动汽车推广计划,消费方面,税费减免等鼓励措施出现,欧洲部分城市加快电动汽车配套设施的建设。
多数世界级汽车企业启动新能源汽车项目,具有实用价值的二代产品出现。
美国:政府持续投资电动车项目1976年7月,美国国会通过《电动汽车和复合汽车的研究开发和样车试用法令》,以立法、政府资助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加速发展电动汽车。
1991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和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共同协议,成立了“先进电池联合体”(USABC),共同研究开发新一代电动汽车所需要的高能电池,并且与美国能源部签订协议在1991~1995年间投资 2.26亿美元来资助电动汽车用高能电池的研究。
2002年,美国能源部批准经费l500万美元,用于“工业研究、开发和演示使用电池的电动汽车”的费用共担项目,包括使用效率和动力储存、供电质量等。
小型、低速、特种用途的纯电动汽车不断发展。
2009年奥巴马上台后明确表示,到2015年美国要有100万辆充电式混合动力车上路。
美国能源部将设立20亿美元的政府资助项目,用以扶持新一代电动车所需的电池组及其部件的研发。
欧洲:政府企业联动电动汽车普及良好相对于国内市场而言,西欧有着一个非常成熟的电动汽车市场及商业推广电动汽车产品的市场环境。
与美国相比,欧洲更崇尚追求完美零污染的纯电动汽车。
成立于1990年的欧洲“城市电动车”协会至今在欧共体组织内已有60座城市参与,帮助各城市进行电动汽车可行性的研究和安装必要的设备,并指导城市的电动汽车运营。
德国政府十分重视环境保护,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电动汽车的研制。
1971年,成立了城市电动车交通公司(GES),积极组织电动车的研究与开发。
1991年,在拜尔州投入了300辆电动汽车进行运行。
拜尔州还拨400万马克,购买电动汽车的消费者可以得到车价30%的资助。
另外,汉堡市也采取了资助用户车价的25%,用来鼓励用户购买电动汽车的措施。
英国是当今世界生产电动汽车较先进和使用最广泛的国家,使用历史已有50年之久,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英国就有12万辆电动汽车在运行。
英国政府投资二千多万英镑支持电动汽车的开发,实行多项优惠政策给使用者,例如免收牌照税、养路费,夜间充电只收1/2的电费等。
英国国际汽车设计公司从1979年开始研制电动汽车。
1991年克罗德里蓄电池公司投资建立电动汽车生产集团,研制成MOL.C3型混合瓶动电动汽车,行程130km。
目前,在欧洲还有一些机构继续在做纯电动汽车的研究开发.法国电力公司与达索集团签约了纯电动汽车的合作开发项目。
追随法国进行理论研究和产品开发的是比利时,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之中,例如布鲁塞尔和列日(Liege)大学。
此外还有意大利着重两轮纯电动车的研发和运营.瑞士则侧重研究超级电容器,尤其是电动城市轻轨方面的研究。
日本:政府规划持续推进日本通产省1965年正式把电动车列入国家项目,开始进行电动汽车的研制。
1967年,日本成立了日本电动汽车协会,促进了电动汽车事业的发展。
1971年,日本通产省制定了《电动汽车的开发计划》。
1991年,日本通产省又制定了《第三届电动汽车普及计划》,提出到2000年日本电动汽车的年产量要达到10万辆,保有量达到20万辆的目标。
在新能源汽车研发战略中,更多的日本汽车企业选择了混合动力汽车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坚持纯电动汽车蓄电池技术研发的重点落在三菱重工、富士重工等动力装备类企业。
纯电动汽车的产品开发向小型化发展,单人和2人车型成为主力车型,车辆技术、零部件技术、充电设施技术都已相对成熟。
截止到2002年,日本纯电动汽车的保有量为2696台。
2007年,日本贸易部表示在未来的五年之间,会耗资17亿美元,日本政府希望能在2010年将一台电动车的价格压至24660美元,而2020年则可以降低至16440美元,开发便宜的混合动力车型。
日本政府计划要减少燃料电池车的研究发展,而把重点放在电动车的开发上。
第二节课内容我国电动车研发进程我国电动汽车发展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
1、十五期间研究情况2001年,确立“十五”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项目,明确了我国的电动汽车战略发展基本原则,即提出“三横三纵”研发布局,并招标确定纯电动轿车由上汽奇瑞、天津汽车来牵头研制。
燃料电池汽车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电机及控制系统电池及管理系统中科院电工所、上海811所、清华大学、上海同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单位,在“863”计划和“十五”国家科技专项等国家项目的支持下,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培养了一支能力较强的研发队伍,人才储备体系正在日趋完善。
2、十一五期间的研究情况2006年开始实施的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对电动汽车研发战略也大体相同。
按照项目规定进程,纯电动汽车功能样车已经实现,纯电动轿车和纯电动客车在国家质检中心的型式认证试验中各项指标均满足有关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的规定,关键零部件高功率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性能有了较大提高。
因此,虽然在传统汽车的开发上,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有30年以上的差距,但在纯电动汽车技术开发上的差距并不大,几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而且关键零部件技术平台相同,有专家认为研发水平最大差距不超过5年。
甚至在某些领域,如锌-空气电池和锂电池研究方面,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从09上海车展可以看到企业在新能源产品的巨大投入,23款新能源中,有13款为纯电动车。
上海车展新能源参展车辆汇总企业 车型类型 长安 E301 混合动力 上汽 上海牌燃料电池轿车燃料电池 杰勋 混合动力 荣威750轿 混合动力 奇瑞 A3-ISG 混合动力 城市公交车纯电动 风云2BSG 混合动力 混动城市公交客车 混合动力 吉利IG 概念车 纯电动依维可宝迪电动车 纯电动 远景电子等平衡动力版混合动力燃料电池发动机、动力蓄电池、超级电容----驱动电机、电机传动系总成、发动机-- 新材料、新器件、共性技术、基础设施相关技术--各 类 整 车 产 品检测试验 技术标准 政策法规 示范运营 产业融资 知识产权 技术信息 整车动力系统集成技术 整车产品开发 关键零部件技术 共性基础 技术 公共支撑平台建设 代 用 燃 料 汽 车研发及新型燃料应用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总体布局燃料电池汽车 动力系统技术平台 混合动力汽车 动力系统技术平台纯电动汽车 动力系统技术平台东风风神BSG 混合动力广汽A-HEV概念车混合动力风神iCar 纯电动华晨EV概念车纯电动比亚迪F3DM 双模电动长城欧拉纯电动E6 纯电动长丰猎豹CS7 混合动力海马Me 纯电动众泰2008EV 纯电动Mpe 纯电动青年莲花竞悦纯电动注:23款参展新能源中,13款电动车新能源汽车扶植方向及上市计划3、“十二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现代交通技术领域电动汽车关键技术与系统集成(一期)重大项目课题申请指南本项目总体目标是:加强电动汽车产业化关键技术突破,强化示范考核和产业化研发,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撑和引领我国汽车工业技术进步和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