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省2016职业卫生(评价)考试试题(4月20日)

广东省2016职业卫生(评价)考试试题(4月20日)

广东省2016职业卫生(评价)考试试题(4月20日)单位名称:姓名:从事专业:评分:一、填空题(5题,每空一分,共10分)1.用氢气脱硫的过程中,生成的气体为__________,根据有害气体的种类分,该气体为__________性气体,也叫刺激性气体。

相比除去二氧化硫提装置,该气体需要加多一个警示标识为__________。

2. 职业病危害程度的概念,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协同作用的概念。

4.超限倍数的概念。

5. 全面通风根据动力划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根据全面性划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二、判断题(每题一分,共10分)1. 热加工厂房的开口部分应位于夏季主导风向的迎风面,各翼的纵轴与夏季主导风向呈0-45度夹角。

( )2.苯的性质概述,所以苯的泄露无毒。

( )3.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将职业病危害的风险程度分为轻微、一般、严重。

( )4.一个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内有多台同类生产设备时,1-10台设置1个采样点;10台以上,至少设置2个采样点。

劳动者工作是流动的,在流动的范围内,一般每20米设置1个采样点。

( )5.声级≥3dB(A)的噪声为非稳态噪声,持续时间≤0.5s,间隔时间>1s,声压有效值变化≥30dB(A)的噪声为脉冲噪声。

( )6.职业病诊断必须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

凡是已经颁发国家诊断标准的职业病,在诊断时必须严格参照执行。

( )7.2002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开始实施后,职业病诊断证明书要求由五名以上参加诊断的医师共同签署。

( )8.我国政府自建国初期就明确了职业病患者享受工伤待遇,对于国家颁布的社会保险法规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仍未能康复的职业病患者,需要根据必要的医学检查结果进行致残程度鉴定。

( )9.禁忌症是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个人特殊生理或病理状况。

( )10.用人单位应当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逐步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

( )三、选择题(每题一分,共15分)1、制鞋企业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是粘合剂中的挥发性物质A、苯、甲苯、二甲苯;B、正己烷、1、2-二氯乙烷;C、甲醛、正己烷2、接触高温作业工人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职业禁忌症是A、Ⅱ期及Ⅲ期高血压、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慢性肾炎;B、Ⅱ期及Ⅲ期高血压、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慢性肾炎、糖尿病;C、Ⅱ期及Ⅲ期高血压、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慢性肾炎、未控制的甲亢、糖尿病、大面积皮肤疤痕;3、职业病危害因素侵入人体的途径A、呼吸道;B、皮肤;C、消化道;D、呼吸道、皮肤、消化道;4、电焊工人作业过程中可能接触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A、有害气体;B、辐射;C粉尘;D、有害气体、辐射、粉尘、噪声;5、三硝基甲苯(TNT)对机体的主要毒作用表现在哪几个系统。

A.肝脏、血液、神经系统、消化系统B.肝脏、血液、神经系统、呼吸系统C.肝脏、神经系统、眼晶状体、肾脏D.肝脏、血液、神经系统、眼晶状体6、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统称为。

A、职业病危害;B、职业危害;C、职业危害因素;D、职业卫生危害7、生产性粉尘属于哪一种职业病危害因素( )A、化学因素;B、物理因素C、生物因素8、导致肺组织纤维化的主要与粉尘的那种特性有关( )A化学组成(游离SiO2含量) B分散度C溶解度D形状与硬度E荷电性9、以下行业中生产性粉尘存在较多的行业是( )A、建材B、机械、C、化工D、造纸10、在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卫生评价检测时,应当( )A、连续检测3天,其中包括浓度最高的一天,浓度最高的时段B、检测一次,时间15分钟。

C、选择浓度最高的时段检测。

11、按《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2010)毒物分级标准,以下分级正确的是( )A、极度危害、高度危害中毒危害轻度危害B、极度危害、高度危害中毒危害C、高度危害中毒危害轻度危害D、高毒物质中毒物质轻度物质12. 我国总结出的防尘“八字”方针是( )A 革、水、防、风、护、治、教、查B 革、水、密、风、护、管、封、查C 革、水、密、保、护、管、教、查D 革、水、密、风、护、管、教、查13.二氧化硅的种类及类型不同,对人体的危害作用也不同,哪一种致纤维化作用最强( )A 非结晶性二氧化硅B 结合型二氧化硅C 结晶型二氧化硅D 游离型二氧化硅14.长时间采样,是指采样时间一般在_____以上的采样。

( )A 15minB 1hC 8hD 12h15.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学性窒息性气体的是( )A 硫化氢B 氮氧化物C 苯D 氮气四、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职业健康检查包括( )的健康检查。

A.上岗前B.在岗期间C.离岗时D.应急2.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 )。

A.劳动者的职业史B.劳动者的职业病危害接触史C.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D.劳动者的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E.劳动者的既往史3.生产性粉尘的理化特性包括( )A化学组成B分散度C溶解度D形状与硬度E荷电性F爆炸性4.尘肺病患者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有( )A肺结核B支气管炎C肺炎D肺气肿E肺源性心脏病5 .气溶胶物质采样方法( )A滤料采样法B冲击式吸收管法C多空玻板吸收管法五、简答题(每道题10分,共20分)1.根据有关法律,如果职业卫生机构伪造相关的技术报告,应该承担什么法律责任?2.职业卫生调查的内容有哪些?六、计算题(10分)(计算TWA有关的题目)1.某车间某工种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时间8h。

据调查劳动者工作中接触乙酸乙酯(PC-TWA为200mg/m3)状况为:300 mg/m3,接触3小时;60 mg/m3,接触2小时;120 mg/m3,接触3小时。

根据上述情况,请分析判断该工种劳动者接触乙酸乙酯水平是否符合卫生学要求,要求说明理由。

七、论述题(20分)(焊接有关的题目)3.某公司拟建年产5万辆轿车生产流水线,设有冲压车间、焊装车间、涂装车间和总装车间。

该项目的原材料为钢板,主要辅助材料为涂料(主要成分为苯系物、溶剂汽油)、焊丝(主要含Mn、Cu等)等。

其中冲压车间的生产工艺流程为:备料(开卷落料)→冲压成型(各冲压线)→检验(专用检具)→入库。

焊装车间的主要生产工艺流程为:组合→焊接→补焊→检查→涂密封胶→车身调整。

(1)简述冲压车间和焊装车间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及其产生的环节。

(2)简述冲压车间和焊装车间应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答∶(1)冲压车间和焊装车间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及其产生的环节冲压车间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及其产生的环节①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噪声、振动。

②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产生的环节∶冲床生产作业(备料、冲压成型)焊装车间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及其产生的环节①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A、粉尘类∶电焊烟尘;B、化学物质类∶锰及其化合物(锰烟、锰尘、锰化合物)、苯系物、汽油;氮氧化物。

C、物理因素∶高温、噪声。

D、导致职业病眼病的危害因素∶紫外线。

E、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苯。

F、电离辐射。

②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产生的环节∶A、组合、车身调整(噪声);B、焊接、补焊(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氮氧化物、紫外线);C、涂密封胶(苯系物、汽油);D、检查(电离辐射)。

(2)冲压车间和焊装车间应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冲压车间应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①噪声控制A、声源控制∶主要方法包括选用低噪声、低振动的设备,产生噪声的设备安装时设置减振基础、噪声较大的设备设置消音装置等。

B、传播途径控制∶a、图布局合理。

例如将高噪声车间与一般噪声较低的车间、生活区分开,以免互相干扰;对于特别强烈的噪声源,可设置在离厂比较远的地区,使噪声最大限度的随距离自然衰减。

b、控制生产车间噪声。

除选用低噪声工艺流程和生产设备外,对于生产工艺设备的平面布置同样要采取“静闹分区”,防止互相影响,也可以把各车间同类型的噪声源如油压机等集中布置在一个油压机房内,这样不仅防止声源过于分散、扩大噪声污染面,而且也便于采取声学技术措施集中处理c、尽可能利用天然地形上的土坡、树丛和草坪等。

d、利用声源的指向性来控制噪声。

C、个体防护∶在声源和途径上无法采取措施,或采取了声学技术措施仍达不到预期效果时,就必须为作业人员提供良好的个体防护用品,例如防声耳塞、防护耳罩、防声帽盔等。

②振动控制∶A、减少振源的激振强度。

B、切断振动的传播途径或在传播途径上削弱振动。

C、承受振动的建筑或设备可采取防振措施。

③高温控制∶A、减少热源的热作用,即隔热;B、大量排走热量;C、局部降温冷却。

④劳动过程控制∶A、劳动组织和制度及劳动作息制度应合理;B、劳动强度和生产定额应科学安排,如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应相适应等。

⑤应充分考虑人机工效,尽可能消除,或减小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如视力紧张等。

⑥生产环境控制∶A、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的遮挡。

B、厂房建筑或布局应合理,保证采光照明充足,通风顺畅等。

C、避免作业环境空气污染等。

焊装车间应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①有毒化学物质控制∶A、化学毒物预防措施。

a、以无毒低毒物料代替高毒的苯系列,是控制有毒物质危害的根本措施;b、改革工艺。

尽量选择生产过程中不产生或少产生有毒物质的工艺;c、生产过程的密闭化,是防止有毒物质从生产过程中散发、外逸的关键;d、隔离操作。

B、化学毒物治理措施。

采取通风排毒措施。

C、化学毒物净化措施。

对排出的有毒气体应经过相应的净化装置,以达到环境保护排放标准。

②生产性粉尘控制∶A、尘源控制和隔离。

将生产过程中散发的焊接粉尘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使其扩散,从而能够使通风除尘系统发挥最大的作用。

B、通风除尘系统。

③紫外线∶配戴焊接护目镜等个体防护用品。

④高温控制∶A、减少热源的热作用,即隔热;B、通风排走热量;C、局部降温冷却。

⑤劳动过程控制∶A、劳动组织和制度及劳动作息制度应合理;B、劳动强度和生产定额应科学安排,如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应相适应等。

⑥应充分考虑人机工效,尽可能消除,或减小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如视力紧张等。

⑦生产环境控制∶A、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的遮挡。

B、厂房建筑或布局应合理,保证采光照明充足,通风顺畅;有毒和无毒作业不安排在同一车间内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