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与提升
摘要::企业要在现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培育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本文根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以及现状,提出了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最终取决于企业是否具备核心竞争力。
加强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之能够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快速发展。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自1990 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文以来,一场核心竞争能力(Core Competences) 研究热潮得以掀起, 研究者及有关报道层出不穷。
在《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书中首次提出“核心竞争力”,认为“核心竞争力是在一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技术、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机能和整合不同技术和技能。
”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提供企业竞争优势基础的多方面技术、技能和知识的有机组合,它是企业竞争力的基础和获得竞争优势的根源,从根本上决定并制约了企业自身生存和持续发展以及持久企业的竞争优势。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大小最终体现为获利能力、市场份额、企业形象及公众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认同等。
不同企业由于在某个方面较为突出,在其他方面比较薄弱,但整体竞争力较强,表现出强烈的企业竞争力特色。
这也正好可以理解为什么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其他企业所特有的和不易模仿的。
二、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性
核心竞争力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由于企业管理人员难以识别、实施,外部竞争者难以复制和模仿,从而使得拥有某方面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长期保持与其他企业不同的特点,形成自身的特色;同时由于核心竞争力经历了市场的长期检验,易于被消费者所识别,从而获得消费者的特殊青睐,因此会推动企业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青岛海尔集团原本是一家亏损、面临倒闭的小厂,从1984年至今短短20余年,成为家电行业的龙头老大,发展成为跨国企业集团,呈现急速发展的旺盛势头,根本原因在于它有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
事实证明,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占领市场的基础,是企业制胜的法宝。
三、我国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现状
1、企业缺乏发展潜力,生命短暂。
我国企业的平均寿命为 3. 5 年,而美国大型企业的平均寿命为40 年,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普遍缺乏发展潜力和后劲。
此外,我国企业普遍存在重视研发不够、投入少、转化慢的问题,这也是造成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没有后劲的主要原因。
2、缺乏核心技术
我国耐用消费品,如彩电、电脑、VCD 等,不论从质量还是从价格上都足以与洋品牌抗衡,但其核心技术却不是我们自有的。
彩电的核心技术都是从美国一家企业引进的同一类型的芯片;VCD 品牌虽多,但其核心部分的芯片却都是采用飞利浦公司的技术,仅此一项,该公司就从中国人手里赚走了40亿美元。
同时,核心技术的趋同化,使中国企业频频采用价格战略实现占领市场的目的,竞争的双方实际都蒙受了巨大损失,这些都是没有核心技术的典型遭遇。
3、缺乏有效的知识管理机制
膺理就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
显性知识易于整理和进行计算机存储,例如专利、商标、产品设计等而隐性知识则难以掌握,因为它集中存储于员工的大脑之中。
通常,企业保护专有技术和知识,会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常常鼓励保密而不是信息公开和共享,这就需要实施有效的知识管理,需要设计一种制度安排,促使员工愿意将个人所拥有的知识转化为集体知识在企业同部实现共享,同时推动和进行企业的知识创新,从而为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服务。
四、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1、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
成为促使人力资本沉淀于企业并促使企业核心能力成长的关键。
一方面, 由于人力资源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吸引和留住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人才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另一方面, 由于信息不对称、激励不兼容, 股东控制权减弱而经营者控制力增强,公司治理难以延续股东利益最大化,经营者为实现自身目标和利益最大化,容易出现“代理问题”。
为员工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 进行员工职业生涯设计,激励员工不断寻求自身发展途径,加强权利激励、职位激励和荣誉激励,满足他们追求工作成就感、权力支配程度和地位荣誉的需要,这对于充分开发企业人力资源,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2、注意资源要素的整合
高效率的协同整合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所掌握的资源,而且能巧妙地利用许多企业所不了解的资源。
对于中国企业来讲,不求各个子系统都强, 但求整体协同性要强,“协调、整合第一”, 高效地协同整合资源配置就是企业的强项,这样可以弥补中国企业技术上的比较劣势。
企业在资源整合时,不仅要明确对核心
竞争力培养有益处的内外资源,还要善于利用和整合这些资源来完善和加强核心竞争力。
同时,内部优化配置要围绕企业战略规划进行。
凡与战略规划不一致的经营单位、资源等都必须进行逐步剥离和改造。
在战略职能管理、产品经营、资本运营上,应该依据战略目标、方向,重新规划、整合,把企业做强、做大。
3、树立核心竞争力理念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前提
当今世界,开放和竞争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经济全球化的深人,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竞争。
企业要在国际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具备竞争优势,而核心竞争力正是形成和维系竞争优势的战略基础。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和价值增长的重要保证。
但是我国许多企业不仅缺乏核心竞争力,而且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核心竞争力意识都十分淡薄。
决定企业竞争力的最终要素是企业理念,或者说,企业竞争力决定链条是理念斗制度叶技术升产品什市场。
树立核心竞争力的理念,是识别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前提条件。
所以,要培育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全体员工尤其是企业经营管理者要牢固树立核心竞争力理念。
总之,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任何企业惟有培育核心竞争力,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成功的企业已不再把自己看成是一些制造产品的事业单位的组合,而是核心能力组合。
因此,我国企业必须重视和加快培育、提升核心竞争力,使企业迅速成长和持续发展,这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建南、李怀组.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9 , (1)
[2] 周永亮.中国企业前沿问题报告[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3]武敬.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J].宁夏社会科学,2004, (2): 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