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七年级下册信息技术音频编辑与处理
七年级下册信息技术音频编辑与处理
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具有纵波一般的波动特性, 例如,反射、折射、绕射、干涉等。
声波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时,它的能量一部分 会被障碍物吸收,另一部分会被反射回来。若在 一个封闭的室内,产生的反射声波会被周围的墙 壁、天花板和其它障碍物所吸收和反射,形成一 系列逐渐衰减的反射声波 。
第一节 声音听觉理论
学习参考书
▪ 《数字音频原理及应用》 机械工业出版社 卢官明主著
▪ 《MIDI技巧与数字音频》 清华大学出版社 颜东成主编
▪ 《多媒体技术基础》 清华大学出版社 林福 宗编著
▪ 《音频视频编缉与制作》中国水利水电出版 社 韩雪涛主编
第一章 音频理论基础知识
第一节 声音听觉理论
一、声波传播特点
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进行传递和存在的。
音色是由混入基音的泛音所决定的,高次谐 波越丰富,音色就越有明亮感和穿透力。不同的谐 波具有不同的幅值An和相位偏移ψn,由此产生各 种音色效果。
示例1:不同乐器 示例2:正常 改变
第一节 声音听觉理论
二、声音的三要素
3、响度
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称为响度,主要 取决于声波振幅的大小,但并非是线性关系。人 耳可以听到的声强范围最小和最大之间的差别可 达1013倍。声音的响度一般用声压与基准声压比 值的对数值(称为声压级),单位是分贝(dB)。 (声压级=20lgP/P。,一般以1kHz纯音为准进行 测量,人耳刚能听到的声压为0dB)
L=lgI/I0 (贝尔)
I和I0分别表示待测声强和标准声强,L表示人耳感 觉到的声音大小,I0是人耳能听到的最小声强,为 10-23瓦/米2。
第一节 声音听觉理论
三、音频信号的指标
1、频带宽度 频带宽度或称为带宽,它是描述组成复合信
号的频率范围。音频信号的频带越宽,所包含的 音频信号分量越丰富,音质越好。
一、声波传播特点
从声音的发出到衰减60分贝(至原来的百万分之 一)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混响时间。一般,常用混响 时间的长短来表明封闭室的混响衰减速度。房间混 响时间的长短对听音效果有很大影响。
第一节 声音听觉理论
二、声音的三要素
自然界里,几乎所有声源发出的声音都不是只 有一种频率和强度的“纯音”,而是包含了许多频 率不同、强度不等的声音分量,组合成的复合音响, 而且在发声过程中,其频率和强度不断地变化着。 在音响中,频率最低的分量称为基音或基频,其它 频率中,凡比基频高的分量统称泛音。在很多情况 下,泛音的频率呈基音频率的整数倍形式,所以泛 音也称为高次标 (20×log)上取等分而得的:
音阶
C
D
E
F
G
A
B
简谱符号
1
2
3
4
5
6
7
频率(Hz) 261 293 330 349 392 440 494
频率(对数) 48.3 49.3 50.3 50.8 51.8 52.8 53.8
示例1:不同音调 示例2:正常 改变
第一节 声音听觉理论
第一节 声音听觉理论
二、声音的三要素
1、音调
音调是人耳对声音调子高低的主观感受。人耳 的音调感觉与声音的频率相对应。频率高,音调高, 声音听起来“尖”;频率低,音调低,声音听起来 “低沉”。在复合音中,音调决定于基频频率。但 是,音调的高低感觉与声音频率之间不存在线性的 对应关系,而是呈一种对数曲线的对应关系。
音频编辑与处理
主讲教师:王秀玲 Tel:60227830 E-mail:wxlfhsun@
教学基本内容
▪ 第一章 音频理论基础知识 ▪ 第二章 影视音频设备和制作技术 ▪ 第三章 音频的采集 ▪ 第四章 用 Windows 录音机制作和处理音频 ▪ 第五章 GOLDWAVE制作和处理音频 ▪ 第六章 影视节目制作中音频的使用
通常认为,对于1kHz纯音,0dB—20dB为宁 静声,30dB--40dB为微弱声,50dB—70dB为正 常声,80dB—100dB为响音声,110dB—130dB 为极响声。
分贝是用来表示声音或电信号的功率增减程 度的一种计算单位。它是测量和比较一个系统的 功率,电压和电流大小的相对单位。后来认识到人 类对声音的响应是按对数规律变化的,于是有了一 个单位就是贝尔(Bel),是电话的发明人的名字。 实际中发现Bel太大了,于是取其十分之一作为一 个新单位,就是分贝(dB)。
二、声音的三要素
2、音色 音色是人耳听觉的一种感受特性,代表人耳
区别相同响度和音调的两类不同声音的主观感觉。 人耳对音色的感觉决定于声音中泛音各分量的数 量、相对强度关系和分布。
当许多不同乐器同奏一曲时,尽管它们所发 出声音的基频频率相同,人们还是能分辨出各种 乐器的不同声音特色,这正是由于其它频率分量 的多少和大小比例不同的缘故。音色与声音信号 的频谱相对应。每一种声音都有一基本频率,称 为基频或基音,同时还有与基频成倍数关系的许 多不同倍频的频率,称为谐波或泛音。基本频率 决定了声音的音调,而谐波成分则决定着声音的 音色。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授数字音频技术的基础理论、数字 音频设备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及操作方法、音频 的采集、基本编辑和各种特效处理技术等,使学生不 仅能全面地掌握数字音频软件的各个知识点,还能 运用这些知识点制作出实用的作品或实现某些较复 杂音频处理目的。其主要任务是为计算机多媒体技 术人员进行多媒体音频处理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和 实际处理能力,并最终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
在自然界声音的频率范围很宽,有些是人类 听不见的。
声源种类
男性语音 女性语音 电话语音 调幅广播 调频广播 专业音响
频率范围
下限频率
上限频率
100HZ
9000HZ
150HZ
10000HZ
200HZ
3 400HZ
作业及基本要求
▪ 本课程教学侧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上机实 践作业为主,作业主要是三个专题:1. 音频 采集;2.音频编辑作业;3.影视节目中声音蒙 太奇的应用。
▪ 大作业的方式考核。三个专题上机作业,四 次上机,4次作业均要上交,每次评定满分20 分,总分80分。
▪ 大作业为总成绩的80%;考勤和平时作业为 总成绩的20%。综合评分满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