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心理学论文
一、被人爱抚的需要
孩子们总是希望别人喜爱他,喜欢经常得到人们的爱护和关怀。
在家里,父母的爱抚能够让他充分享受到安全感、幸福感。
在幼儿园,孩子们渴望从老师那里汲取爱的温暖,受到鼓舞。
教师的每一
句夸奖,每一个轻轻的微笑,都能使孩子们体验到无限的快乐和满足。
对于那些性格孤僻、内向、胆怯,尤其是平时较少得到成人关
心的孩子,爱抚就显得更为重要。
只有那些能经常得到爱的满足的
孩子,他们的心理、个性才能获得良好的发展。
所以,对幼儿充满
爱心,这不仅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幼儿教育工作的一条准则。
三、自尊的需要
四、摆脱过失感的需要
幼儿的过失感是在他对事物萌发出某种责任感时所产生的心理体验。
一般说,幼儿年龄小,缺乏判断能力,理智感差,心理承受能
力低等,他们做事往往不计后果如何,因而一旦犯了过失,就会精
神不振,甚至产生惧怕。
这种情绪状态说明幼儿意识到某种责任后
果的发生。
儿童越是有责任感,过失感就越重,就越需要从过失感
中摆脱出来。
对幼儿发生的过失,成人不宜指责、训斥。
那样容易
使其形成压抑的心态,整天心神不安。
相反,应该心平气和地对待
孩子的过失,要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会有过失,犯错误是难免的,改正了便是好孩子。
一位教育工作者说的很好:“学生的心理很脆弱,承受能力有限,在明知自己的过错并为之痛下决心悔过自新之际,教师最好不要草率行事。
拯救灵魂,需要的是耐心,是毅力,
是勇气,是宽容。
此时,给学生一点面子,就是给他留下了信任、
关爱、期望。
须知,一个翘首向善、满怀希望的灵魂,他一定能战
胜自我和超越自我。
”这句话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学习。
五、感情交流的需要
关于幼儿心理学论文范文二:幼儿心理教育分析
一、健康心理教育是当代幼儿教育的主题
二、幼儿健康心理教育的目标
三、幼儿健康心理教育的基本内容
(一)爱心教育
(二)探索教育
(三)交往教育
(四)自主自理教育
(五)积极自我意识的教育
培养幼儿积极的自我意识是幼儿健康心理的核心内容,幼儿对自己积极的认识来源于成人的尊重、认可和夸奖,从而形成积极的自
我意识和自信心。
作为教师要学会带着“爱心”去寻找每个幼儿的
闪光点,恰如其分地让幼儿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用肯定的语气、
眼光、和神情鼓励孩子的进步。
让每个孩子相信,我能行。
让幼儿
体验成功,形成良好的自我价值感。
老师也应严格杜绝伤害、贬低
小朋友自尊心、自信心的语言和教育方式,使孩子在和谐、愉快的
氛围中感受到自我的尊严和价值,使其自我意识得到新的升华。
(六)创造力的培养
四、实施幼儿健康心理教育的基本途径
(一)把心理教育落实到教育行为上。
1、首先,幼儿园应制定出
幼儿健康心理教育中教师的语言、体态、行为规范,对教师在情绪、教育方式、管理、指导等方面作出详尽的规定,使教师有章可循。
要求教师的教育语言和行为建立在平等的、尊重幼儿、有利于幼儿
发展的基础上。
2、通过不断的反复研讨、实践,教师的教育行为应
不断地提高,要求每个教师自愿地、努力地用亲切的微笑驱散孩子
的自卑,用信任的目光消除孩子的胆怯,用慈爱的抚摸鼓励孩子的
进步,用赞赏的话语肯定孩子的成功。
“你真棒”,“老师相信你
能行”,“别害怕,你一定会成功”等话语注人孩子们的心田,唤
起他们的活泼、开朗和自信。
(二)开展心理辅导,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运用现代教育、幼儿心理学等理论,根据幼儿心理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对幼儿心理健康、成长、发展进行帮助、指导和服务。
心理辅导主要是通过集体
心理辅导活动进行的。
A将辅导者的要求内化为幼儿认知的活动,
根据幼儿园实际制订出“健康心理教育”总目标和各年龄段的层次
目标,三个年龄段学年的心理辅导内容安排,活动素材。
B通过讲
故事、情景表演、亲身体验、角色换位、游戏、竞赛、问题研讨等
形式,帮助幼儿解决在平时生活和心理活动中面临的问题。
内容包括:情绪情感辅导、交往辅导、自我意识辅导、家庭生活问题辅导等。
通过心理辅导提高幼儿处理自己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总之,在对幼儿进行健康心理教育过程中要不断地探索新思路,寻求新方法,努力寻找新的健康教育与管理方式的结合点,采取以
情育人,以境育人,以理育人的管理方式。
不断调整、更新教师的
教育理念,通过丰富的活动使幼儿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为优良的
人格素质的养成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