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学概论复习

新闻学概论复习

名词解释1.新闻:关于新闻的定义有很多种,例如反常论,事实论,报道论,信息说等等,侧重点不同。

我们通常采用的是陆定一的定义,即报道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2.宣传:宣传是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点,以影响和引导人们的态度,控制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性传播活动。

《十讲》3.舆论: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

其中混杂着理智和非理智的成分。

《十讲》4.新闻价值:是指新闻事实满足社会需求的特殊要素的总合。

《童兵》5.新闻真实性:新闻的真实是指事实的真实,新闻真实性指新闻报道与所反映的客观现实(事实)的相符程度。

《童兵》包括新闻必须确有其事,5个基本要素需要真实(5W),细节需要真实,新闻事实之间的联系要真实,对事实的表述要冷静客观,逻辑真实和新闻背景材料真实《老师》一是事实真实,二是总体真实,三是要求能通过事实的报道揭示该事实发生发展的原因及其本质。

《童兵》(3关于总体真实和本质真实需要质疑)6.新闻客观性:是指新闻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如实报道的特性,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内容上客观指报道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形式上的“客观”指新闻所显示的倾向性,客观陈述,指报道中立,不带立场偏见。

《童兵》7.新闻专业主义:是指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服务全体公众为目的,以专业社区自律为手段的一种社会控制模式。

它是一种新闻意识形态,也是有别于政治、市场的第三种控制。

8.知情权:指知悉、获取信息的自由与权利,包括从官方或非官方知悉、获取相关信息,既有公法权利的属性,也有民事权利的属性,是公民所享有的一项基本的重要的政治权利。

9.第四权:指在立法,行政,司法以外的第四种权利。

第四权所指的即是媒体、公众视听,媒介的监督权。

它是约定成俗自然而然形成的。

第四权力:是西方社会的一种关于新闻传播媒体在社会中地位的比喻。

它所表达的内涵是:新闻传播媒体总体上构成了与立法、行政、司法并立的一种社会力量,对这三种政治权利起制衡作用。

10.新闻自由:广义上,新闻自由指的是公民接受发表意见的自由,狭义上指的是新闻从业者在从业中的各种自由权利。

新闻自由这一概念,从字面上行看,是指搜集、发布、传播和收受新闻信息的自由,包括报刊的出版自由、电台和电视台的播放自由、新闻采访与报道的自由,以及发表意见和开展新闻批评的自由。

严格说来,新闻自由不是新闻传播者所独有的职业权利。

新闻自由是公民权利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创办新闻媒介机构的自由,了解和报道新闻的自由,发表意见的自由和批评政府及公务员的自由。

《童兵》陈力丹说可以看做是对新闻出版自由的定义的话,恩格斯说:每个人都可以不经国家的事先许可自由无阻的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就是出版自由。

11.社会责任论:主张有限制的新闻自由、承认政府对新闻业干预和控制的一种新闻观念,二战后流行于西方各国。

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1956年施拉姆等撰写的《报刊的四种理论》系统阐述其观点,认为自由是伴随着义务的,报刊应对社会承担责任,并以社会责任作为报刊业务政策的基础。

社会责任理论对自由主义理论作了重大修正。

论述一.新闻传播的功能?从社会建构论的视角来考察,新闻传播的功能有以下几点:监测环境,即社会预警功能。

满足知情权,即满足社会监督。

沟通社会,成为联系各个社会群体的纽带与桥梁。

形成舆论,进行舆论引导。

通过信息流通实现社会整合的,对人民进行规范和教化。

塑造集体记忆。

二.新闻是否要有闻必录?有闻必录它是资本主义新闻理论的观点,资本主义新闻理论认为凡是发生的事实都是新闻媒介应报道的内容。

有闻必录强调的在三个方面:一,在操作层面上强调记者采访听说的都应该成为新闻,强调新闻的真实性。

二,客观主义强调“政治第一,新闻第二”,认为客观世界里发生的事情有责任记录下来。

三,新闻传播的社会功能中要求满足知情权监测环境,记录发生事件是有责任的。

而有闻必录在回避新闻传播的责任。

理念上新闻应该是有闻必录,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闻真实性原则,是一种基于客观主义的认识即发生就应该被记录,这是新闻媒介反抗政治第一性新闻第二性观点,抵制政府对新闻的限制而产生的理念。

在实践上,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新闻不应该是有闻必录,虽然新闻真实性要求记者应该尽可能的记录事实,但是比不意味着新闻就是有闻必录,新闻报道是一个对事实选择的过程。

新闻是有闻必录的观点回避了新闻传播的社会功能和新闻工作者的责任。

三.新闻用事实说话1、指新闻需忠于事实记录事实,不得歪曲事实。

尊重事实,记录事实。

2、 “说话”,指的是新闻的功能,是一种宣传理念,对事实的选择并非客观主义,有关于新闻选择,这涉及如何选择新闻,怎样去呈现。

新闻用事实说话,就是在忠实报道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对事实的恰当选择与表述,巧妙地表达传播者的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报道原则与方法。

其关键,在于用精心选择的事实运用事实的逻辑说服力,充分而含蓄的表达作者的倾向和观点。

无形的意见胜似有形的。

从新闻真实性的角度来看,新闻要尊重事实、记录事实,讲求事实第一性不能歪曲事实。

从新闻的功能来看,新闻用事实说话,涉及到一个怎么说、和谁说的问题,这有一定的宣传性质,对事实的选择并不客观四.新闻与宣传的比较(1)概念与目的:①新闻是对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客观发生的事实的叙述,而且这个事实必须是新近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

目的是“受者晓其事”。

②宣传是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点以影响和引导人们的态度、控制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性传播活动,它的目的是向公众灌输观点。

(2)传播手段:新闻重信息,宣传重形式。

2.新闻重新异,宣传重反复。

3.新闻重事实,宣传重观点。

4.新闻重实效,宣传重时机.5.新闻重沟通,宣传重操纵。

6.新闻重平衡,宣传重倾斜。

《十讲》五.新闻价值的基本要素1.时新性。

在时间上新近发生的,和新闻事实为人们所求知的。

强调时效和信息量。

2.重要性。

新闻事实同多数受传者利害相关,为多数人所关注,被认为有社会意义也就有重要性。

强调新闻产生的影响与后果,要满足多数阅者的需求。

3.显著性。

新闻事实的知名度或显要度,越引人注目,吸引人们注意力,越有新闻价值。

4.接近性。

新闻事实同接受该事实信息的受传者在地理上和心理上的接近程度为接近性。

接近性越大新闻价值越大。

5.趣味性。

新闻事实所具有的调动受传者共同兴趣从而引起注意的有趣程度称为趣味性或人情味。

趣味性越大新闻价值越大。

《童兵》6.冲突性。

行为冲突,竞争冲突等矛盾争议是新闻选择的偏重。

这种冲突越严重越具有新闻价值。

(老师)新闻价值的十个要素:1,事实发生的概率越小,便越有新闻价值。

2,事实或状态的不确定性越大,减少不确定性的事实或信息,便越具有新闻价值。

3,事实的发生与受众的权益越相关,越具有新闻价值。

4,事实的影响力越大,影响面越广,越能立即产生影响力,这三个条件同时存在,便越具有新闻价值。

5,事实与接受者的心理距离越近,越有新闻价值。

6,越是著名人物,其身上发生的事实越有新闻价值,越是著名的地点,那里发生的事实,也越容易引起受众的关注。

7,凡是含有冲突的事实,多少都有新闻价值,内含的冲突越大,越有新闻价值。

8,越能表现人的情感的事实(悲欢离合)越有新闻价值。

9,越具有心理代替性的故事性事实越有新闻价值。

10,事实在比较中带有的反差越大,越有新闻价值。

《十讲》六.新闻选择评判标准和影响因素新闻选择的影响因素有:1、经济:如今,市场经济的影响使得媒体更加趋于商业化,从而对媒体内容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2、政治(意识形态):它使人们对于新闻重要性的判断有一定的错误引导。

使人们对于大环境的认识局限在一个不越界的范围里,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关系不同,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看法认识的好坏都会导致这个国家的媒体在做相关报道时,选择内容,报道用语的不同。

3、社会文化:新闻报道要符合主流价值观。

其中包括一个时代的审美观。

媒体作者心中固有的一系列的思想文化意识,对于他们进行新闻选择新闻创作有着很重大的作用。

4、媒体自身因素。

5、其他。

(1)新闻网:是由媒体分配给各个记者的条线构成的以恶搞网络。

在新闻网中的新闻是不会被遗漏的。

而在其外的除了非常重要的一般都会遗漏。

(2)信息补贴。

新闻选择的判断标准:一是新闻价值标准,一个是新闻政策标准七.影响新闻真实性的制度性和职业性因素?制度性因素:政治和经济价值观。

体制性失实是因为政治需要或者是因为经济利益的需要,默许和鼓励的某些不实报道。

或者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某些传媒夸大事实中的猎奇或者人情味的部分,也会影响新闻的真实性。

职业性因素:文学想象;新闻采访写作与编辑过程中造成的失实,包括采访不深入,编辑环节之间缺乏沟通造成的失实,编辑合适程序不对造成的失实,和写作中作者想当然造成的失实。

以及新闻策划造成“假传媒事件”泛滥;故意制造、传播虚假事实活着虚张声势地夸大事实;套话套路写作造成的不真实;有意不报道工人的具有新闻价值的公开发生的事实。

八.新闻传播法新闻法内容中的四权:第一,公众对权力组织的知晓权。

指的是共总通过传媒享有了解政府工作情况的法定权利,属于新闻自由范畴。

第二,维护公民的“隐私权”。

该权又叫生活私密权,宁居权。

第三,为新闻来源而保密的“隐秘权”。

在采访时需要主动向被采访对象询问一下,允许公开形象姓名和其他情况吗?如果对方提出这方面要求,记者和传媒有责任替他们保守秘密。

第四,更正与答辩权,指新闻内容出现差错,例如人名时间地点和事实本身说错了,当事人有权提出要求更正或者答辩。

传媒也有责任主动更正错误。

(陈力丹)角色权利专职新闻传播者完成本职工作必须具备的职业权利,主要有:知察权,编辑权,传播权,监督批评权,隐匿权,著作权,人身安全权等。

1收集核实信息和传递信息的活动不受阻碍。

2.新闻传播者有对新闻信息对立进行选择和处理的权利。

3.新闻传播者将采集加工后的新闻信息的承载物自由送达至受传者的自由。

4.公民享有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与批评的权利。

5.新闻传播者不想外界透露消息提供者身份和姓名的权利。

6.坐着对自己的作品享有的防止他人随便利用的权利。

7.应将在冲突地区从事专业任务的新闻人员视作平民予以有条件的保护。

责任与权力的统一,他律和自律的统一。

九、新闻传播的特点1、新闻传播是用于陈述事实,传递事实的。

2、具有新义并且新鲜及时。

3、新闻传播是一种公开的,无定向的向社会传播。

4、新闻传播具有广泛性。

5、满足公众的需要。

十、客观性报道和宣传性报道宣传性报道,通过新闻媒介这一载体,表现为三个形式:一是无形的宣传,即通过对新闻的选择取舍来体现其倾向性;二是直接的宣传,三是间接宣传。

客观性报道不存在向对象有特定目的的有倾向性的劝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