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编号:2015版本:第4版XXXX集团XX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单位:XXXXXX2015年X月XX日颁布通告修订后的《XXXX矿务集团XX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第4版)经XXX煤矿安全监察局组织的专家组审议通过,现予以颁布,自即日起施行。
签发:2015年X月XX日目录1 总则11.1编制目的11.2编制依据11.3适用X围11.4应急预案体系11.5应急工作原则12 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2 2.1概况22.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43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6 3.1应急组织体系63.2指挥机构及职责74 预警与信息处置94.1危险源监控94.2预警行动204.3信息报告与处置215 应急响应225.1响应分级225.2响应程序225.3应急结束226 信息发布237 后期处置238 保障措施238.1通信与信息保障238.2应急队伍保障238.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248.4经费保障248.5治安保障248.6技术保障248.7医疗抢救保障249 应急预案管理259.1应急预案培训259.2应急预案演练259.3应急预案修订259.4应急预案备案259.5应急预案实施2510 奖惩2610.1奖励2610.2责任追究2611 附则2611.1术语和定义2611.2制定与解释26附表一XX集团应急救援通讯录28附表二XX集团应急物资储备明细表29附表三XX集团救护大队物资、装备储备明细表30附表四XX集团应急救援专家库31附表五XX煤矿安全事故报告单32附件:XX集团煤矿生产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33一、顶板事故专项应急预案33二、冲击地压事故专项应急预案43三、提升事故专项应急预案52四、矿井停电事故专项应急预案55五、瓦斯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63六、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专项应急预案72七、煤尘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80八、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89九、矿井透水事故专项应急预案100十、防洪专项应急预案110XXXX集团XX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1 总则1.1 编制目的为规X集团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增强应对和防X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能力,发生灾变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实施应急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矿区社会稳定,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XX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XX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XX国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矿山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煤矿安全规程》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X围本预案适用集团公司所属矿井发生Ⅲ级及以上顶板、冲击地压、供电、提升、水、火、瓦斯、煤尘等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抢险救援工作。
1.4 应急预案体系本应急预案体系包括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
综合预案主要阐述集团公司应急救援的方针、应急组织机构及相应的职责、应急行动的总体思路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
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事故制定的应急抢险救援方案,主要包括顶板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冲击地压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提升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矿井停电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瓦斯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煤尘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矿井透水事故专项应急预案、防洪专项应急预案。
1.5 应急工作原则1.5.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作为应急救援工作的首要任务。
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充分发挥专业救援力量的骨干作用和人民群众的基础作用。
1.5.2统一领导,协调行动。
在集团公司统一领导下,各基层单位具体负责本单位X围内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工作,要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职责,建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
其所属相关职能部门按照职责、权限,负责相关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
1.5.3统一指挥,属地为主。
灾变事故现场应急处置由集团公司统一领导和指挥,现场指挥以各矿应急救援指挥机构为主,有关部门应当与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指导和协调作用。
1.5.4自救互救,安全施救。
事故发生初期,应积极组织抢救,并迅速组织遇险人员沿避灾路线撤离,防止事故扩大。
在事故抢救过程中,应采取措施,确保救护人员的安全,严防抢救过程中发生次生事故。
1.5.5坚决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做好预防、预报和预警工作,使日常管理和应急救援工作有机结合。
1.5.6依靠科学,规X有序。
采用先进技术,充分发挥应急救援专家组作用,实行科学XX决策。
采用先进的救援装备和技术,增强应急救援能力。
依法规X应急救援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2 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2.1概况XXXX集团XX位于XX省XX市境内,1998年5月经XX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原XXXX局改制而成,是XX省人民政府授权的国有资产投资主体,是XX省和华东地区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
公司总部位于XX市。
目前集团公司XX地区所属6对生产矿井,核定其生产能力为9.40Mt/a。
2014年末在册全民合同制职工余人,企业资产总额为亿元。
矿区煤炭资源赋存的特点主要是:煤层埋藏深,地质构造复杂,自然灾害多,随着矿井开采深度不断加大,伴有地温热害、瓦斯、冲击地压等诸多因素影响煤矿安全生产;薄煤层和极薄煤层占可采储量的20.52%,开采困难,成本高;矿井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
矿井瓦斯、冲击地压和矿井水文地质条件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
3 / 1232.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2.2.1煤尘:集团公司下属各生产矿井煤尘的爆炸指数一般为35%~48%,属强爆炸性煤尘,都具有煤尘爆炸危险性,历史上,XX、XX等矿发生过瓦斯、煤尘爆炸事故。
2.2.2瓦斯:XX煤矿、XX煤矿、XX煤矿XX井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其余为瓦斯矿井,存在发生瓦斯窒息、燃烧和爆炸的危险性;2.2.3煤与瓦斯突出:集团公司下属XX煤矿、XX煤矿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1995年10月5日,XX煤矿在-700m东二采区-780m水平发生第一次煤与瓦斯突出动力现象后,先后共出现过17次瓦斯动力现象。
2003年5月26日,-700m西三采区7353面发生了历史以来XX集团最大一次煤与瓦斯突出,突出煤量163t,突出瓦斯量12680m3,死亡2人。
2010年经煤炭科学研究总院XX分院鉴定,XX煤矿升级为突出矿井,XX井于2012年升级为突出矿井。
2.2.4火灾:所属各矿开采的煤层为二、三类自燃煤层,都有自燃倾向性,XX、XX等矿均发生过煤层自燃事故。
同时,井下存在各种易燃物(煤炭、坑木、油料等)和高温火源(机械摩擦火源、电气火源、爆破、煤炭自燃等),导致矿井明火火灾的风险也相当大。
2.2.5冲击地压:在1991年7月10日,XX煤矿3127乙材料道掘进迎头发生首次冲击地压以后,相继在XX、XX、XX、XX井、XX等六个矿井发生冲击地压事故近40起,其中较为严重的冲击地压事故有30起,共造成12人死亡、6人重伤、25人轻伤,以及不同程度的巷道、支护和机械设备损坏等。
其中XX矿、XX矿、XX矿XX冲击地压灾害较为严重。
目前XX、XX、XX、XX等矿井均已-1000m以下开采,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加大,矿井发生冲击矿压的可能性随之增加。
2.2.6水害:由于后备储量不多,一些矿井的水平接替显得相当紧X。
为延缓矿井衰老,部分矿井由原来的单煤层、单煤系开采,变为多煤层、多煤系重叠开采,并在新区开拓的同时进行老区残采。
矿井采掘活动由原来的水文地质简单区转入水文地质复杂区,受水害威胁的危险性越来越大,突水的机率亦越来越高。
另外,生产矿井周围的小煤矿可能存在越层越界开采现象,给生产矿井带来了较为严重的水害隐患。
煤系地层中的含水层是矿井涌水量的直接补给水源。
在XX矿区的三组煤层开采过程中,下石盒子组煤层开采主要受其顶板上方砂岩含水层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受1煤顶板60m以内的砂岩含水层影响,水源为砂岩裂隙水。
XX组煤层开采主要受7、9煤顶板砂岩水直接影响,水源也属砂岩裂隙水;9煤的开采还受XX组四灰水的影响,属底板灰岩溶隙水。
XX组煤层开采主要受XX组灰岩溶隙水的影响,还受到底板奥灰岩溶水的影响,水源为灰岩溶隙水和底部岩溶水。
XX矿区位居中纬度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既受东南季风影响,又受西北季风控制,汛期降雨量大。
年降雨量主要集中在6-9月份,约占全年降雨量的60%左右。
年最大降雨量1360mm(1963年),最大一日雨量345mm(1997年),在汛期矿井存在地面洪水威胁。
归纳起来,矿井水害危险源主要有:一是老空水水害。
这种类型水害,规律不易掌握,又带有灾难性特点。
造成水害事故的主要原因有:思想麻痹、无防水措施;防水措施无针对性,违章蛮干;越界开采、造成老空积水突水事故。
二是砂岩水害。
砂岩水害事故的主要特点有:猛突一股水,水量大,易造成淹面事故。
此类事故的主要原因为:工作面构造裂隙发育,顶板砂岩富水性好,对顶板砂岩赋水性突水规律认识不清,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三是灰岩水水害事故。
集团公司灰岩溶水害事故多发于XX组煤层的采掘过程中,但XX组煤层的开采也曾有发生。
四是地面洪灾水害事故。
在汛期矿井存在地面洪水威胁。
2.2.7顶板:根据煤层顶板条件和集团公司矿压观测资料,所开采煤层顶板可按老顶分为四级,即:Ⅰ级老顶来压不明显,Ⅱ级老顶来压明显,Ⅲ级老顶来压强烈,Ⅳ级老顶来压极强烈;直接顶分为四类,即:1类为不稳定顶板,2类为中等稳定顶板,3类为稳定顶板,4类为坚硬顶板。
各生产矿井可采煤层的老顶和直接顶的分级分类为:上石炭系XX组(俗称屯头系)的17层属于Ⅰ级2类,20、21层属于Ⅱ级4类,二叠系XX组(俗称小湖系)的6、7、8、10层属于Ⅲ级3类,9层属于Ⅱ级2类,二叠系石盒子组(俗称夏桥系)的1、3层属于Ⅰ级2类,2层属于Ⅱ级2类。
历史上,各系煤层在采掘过程中都出现过冒顶死亡事故、垮面事故及大倾角滚矸伤人等事故,如垞城矿2004年在3409炮采工作面初放期间曾发生过一次死亡4人的重大冒顶事故,因此,采掘顶板安全管理有一定风险。
2.2.8供电:各生产矿井均建立健全了双电源供电系统。
但受供电线路设备老化、供电故障、上一级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影响以及冬季冰雪,夏季大风暴雨、雷电、树木,维护检修和运行管理等不到位出现倒杆断线等,仍存在大面积停电事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