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脊柱结核介绍

完整版脊柱结核介绍

L2、3椎体结核
2、椎间隙变窄或消失
? 椎体之上及下面受破坏,椎间盘血运受到障 碍,发生退行性变,即出现间隙变窄,晚期 融合。
L1、2椎体结核
3、脊柱畸形
多见于少年儿童的胸椎 结核,多个椎体破坏形成后 突畸形,腰椎常伴有侧弯。
4、冷性脓肿
为病椎周围软组织中的干酪性脓肿
? 颈椎结核----咽后壁脓肿:表现为咽 后壁软组织影增宽,呈弧形前突;
手术时机
1.脊柱结核术前是否必须进行2~4周的抗结核治疗? 2.是否必须等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正常后才 能手术? 3.抗结核化疗期间出现脊髓神经功能进行性恶化是 否应及早减压手术?
文献指出:在使用合适抗结核药物的前提 下,术前短期化疗安全、有效,1-2周的有 效抗结核治疗即可明显降低结核杆菌的全 身播撒风险。
红细胞沉降率的变化与结核病情的严重程度、机体免 疫状态有关,结核患者机体免疫状态的异常使得其红 细胞沉降率有时不能完全反应结核的活动性和病情的 严重程度。越来越多的学者建议: 红细胞沉降率下降 期或稳定期 说明结核杆菌得到控制,病变没有大的严 重发展,病情控制就可以进行手术治疗。
而c反应蛋白较为敏感,能早期反应病情变化,对活动 性判断的价值更大。但 c反应蛋白对 判断炎症活动性的 敏感度高而特异性差 ,如仅以其作为手术参考,难免 草木皆兵,延误手术时机,因此,该指标可能对内科 保守治疗的患者参考价值更大。
? 胸椎结核----椎旁脓肿:表现为胸椎 两旁梭形软组织肿胀影;
? 腰椎结核----腰大肌脓肿:表现为腰 大肌轮廓不清或呈弧形突出。 脓肿 可向下流注入髂窝。
5、死骨
? 较少见,表现为 砂粒状死骨
X线片的局限性
? 脊柱结核发病早期,可能仅有软组织肿 胀,常规X线难以发现轻微骨折破坏。
? 难以进行椎管内受累及脊髓受压迫程度 的评估。
脊柱结核的影像学特点及手术时机的选择
概述
脊柱结核,好发于儿童和青年,95%继发于肺结 核, 结核杆菌经过血行到脊柱,停留在血管丰富 的骨松质(如椎体内)。
现在随着人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卡介苗的预防接种, 发现脊柱结核发病人群也发生变化,主要发病为一 些边缘地区、 老年营养及免疫功能较差的人群 。
发病部位在成人以腰椎最多,胸椎次之,
脊柱结核的CT影像
? 能更清楚显示隐蔽的较小的骨质破坏, ? 更容易发现死骨以及病理骨折的碎片; ? 帮助了解脓肿的位置、大小以及周围组
织的境界。 ? 显示椎管内脓肿和 碎骨片突入椎管 的情
况。
脊柱结核MRI检查
? 显示椎体信号的改变, 椎旁软组织 的轻 微肿胀。
? 软组织内脓肿的蔓延情况,如沿前纵韧 带蔓延。
颈椎最少;儿童以胸椎最多,颈椎次之,腰 椎较少。约 90%的脊柱结核病变均在椎体, 常累及多个椎体,单纯附件结核少见。
二、影像学表现( X线、CT、MRI)
X线表现
骨质破坏 椎间隙变窄或消失 后突畸形 冷性脓肿 死骨
1、骨质破坏:
? 主要引起松质 骨的破坏,由 于骨质破坏和 脊柱承重的关 系,椎体治疗期间脊髓神经功 能进行性恶化,应在足量抗结核药物的保护下尽早手 术,但术后应加强抗结核治疗。
只要抗结核治疗后结核中毒症状减轻,红细胞沉降率下 降或稳定,患者食欲、体重增加,贫血、低蛋白血症、 电解质紊乱得到纠正,内科病情稳定,即可进行手术。
张松建,男,26。
主因:腰部疼痛。憋胀 1年,加重10天入院。 既往:2年前不明病因发热、乏力病史,自行缓解。 体型偏瘦,自诉饮食欠规律,曾被诊断营养不良。
X线
CT:L2、L3
术前: 血沉:10(0~15) CRP:9.22(0~10) 白细胞:正常。 术前规律抗结核化疗 6天。
稳定期脊柱结核
THE EN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