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竞赛试题

高中化学竞赛试题

1.下列说法,你认为无科学性错误的是( )A. CO2可以灭火,所以镁条着火时可用CO2灭火B. 海水的溴以Br-形式存在,所以需加入氧化剂才能提取Br2C. 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所以常温下不可能发生氮的固定D. 碘遇淀粉变蓝,所以可用米汤检验含碘盐中的碘酸钾(KIO3)2.溴单质与氯气的性质相似。

在探究溴单质的性质时,其基本程序应该是( )A.观察溴的外观→预测溴的化学性质→做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解释,得出结论B.观察溴的外观→做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解释,得出结论C.做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解释,得出结论D.预测溴的性质→做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解释,得出结论→观察溴的外观3.下列气体中,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 )A. O2B.SO2C.NH3D.Cl24 .下列有关试剂的保存方法,错误的是( )A.浓硝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并放置在阴凉处B.少量的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C.液溴应保存在棕色细口瓶,并加水液封D.新制的氯水通常保存在无色玻璃试剂瓶中5.Na2O、NaOH、Na2CO3可按某种标准划为同一类物质,下列分类标准正确的是( )①钠的化合物;②能与硝酸反应的物质;③电解质;④细分为:碱性氧化物、碱、盐;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D.②③④6.某溶液中存在较多的OH-、K+、CO32-,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是( )A.H+B.Ca2+C.SO42-D.NH4+7.鉴别NaCl、NaBr、NaI 三种溶液可以选用的试剂是( )A.氯水、CCl4B.淀粉溶液C.溴水D.碘水8.下列物质不能用单质直接化合而制得的是( )A.Na2O2B.FeCl3C.NO2D.SO29.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Fe3++Cu === Cu2+ +Fe2+B.氯气跟水反应:Cl2 + H2O === 2H+ + Cl- + ClO-C.铁与稀硫酸反应:2Fe+6H+ === 2Fe3++3H2↑D.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OH-+ HCO3-=== CO32- + H2O10.下列实验现象,与新制氯水中的某些成分(括号内物质)没有关系的是( )A. 将NaHCO3固体加入新制的氯水中,有无色气泡(H+)B. 将红色布条放入新制的氯水中,布条退色(HCl)C. 将SO2通入新制的氯水中,溶液退色(Cl2)D. 将AgNO3溶液滴加到新制氯水中,有白色沉淀产生(Cl-)11.除去下列溶液中的杂质(括号内是杂质)所用试剂不正确的是( )A.NO(NO2):水B.FeCl2溶液(FeCl3):FeC.CO2(HCl ):Na2CO3溶液D.NaHCO3溶液(Na2CO3):CO212.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下图中所示的实验方法、装置或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 已知:氯气不溶于饱和食盐水13.下列溶液中的Cl-浓度与100 mL 0.1 mol∙L−1 MgCl2溶液中的Cl-浓度相等的是( )A.200 mL 0.1 mol∙L−1 KCl溶液B. 50 mL 0.2 mol∙L−1 CaCl2溶液C.150 mL 0.2 mol∙L−1 NaCl溶液D. 25mL 0.15 mol∙L−1 AlCl3溶液14.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48 g O2和48 g O3 含有的氧原子数均为3NAB.1 mol∙L−1 NaCl溶液中含有Na+的个数为NAC.22.4L N2所含分子数为NAD.标准状况下,22.4 L的水中含有NA个H2O分子15.下列颜色变化不是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产生的是( )A. 无色的NO在空气中变红棕色B.向红墨水中投入活性炭,红色消失C. 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退色,加热后又恢复原色D. 足量铜与一定体积的浓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颜色由深变浅16.等物质的量的CH4和NH3相比较,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原子个数之比为5:4B.氢原子个数之比为4:3C.分子个数之比为16:17D.质量比为16: 171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含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一定具有强氧化性B.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C.失电子越多,还原性越强D.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不一定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18.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做实验,按照左图连接好线路发现小灯泡不亮,按照右图连接好线路发现小灯泡会亮,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NaCl固体是非电解质B.NaCl在水中能电离出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C.NaCl能使溶液中的水电离出大量的离子D.NaCl溶液是电解质19.下列块状单质在常温时,能全部溶于足量的浓硝酸的是( )A.CB.AgC.PtD.Fe20.泡沫灭火器内装的药液之一是饱和NaHCO3溶液,而不选用更廉价的饱和Na2CO3溶液。

其原因是( )①NaHCO3比Na2CO3稳定,便于长期保存②NaHCO3与酸反应产生气泡比Na2CO3快③质量相同的两种钠盐,NaHCO3与足量酸反应产生CO2气体多④产生相同质量的CO2,消耗的酸量NaHCO3比Na2CO3少A. ②③④B. ①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③④21.下列过程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①制漂白粉②工业制硝酸③海水提镁④过氧化钠作供氧剂⑤合成氨⑥酸雨的形成⑦石灰岩溶洞或石笋的形成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⑥C.③④⑤⑥⑦D.①②④⑤⑦22.下列实验所推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向漂白粉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则说明漂白粉已变质B.用丁达尔现象可鉴别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C.溶液里加入盐酸,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生成,则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HCO3-D.溶液中加入稀硝酸后,再加少量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溶液中含有Cl-23.A、B、C、D均为中学常见物质且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经略去):。

以下推断不正确的是( )A.若A为溶于CS2的淡黄色固体单质,且D为强酸,则B通常用品红试剂来检验。

B.若A为喷泉实验常用的气体且其水溶液呈碱性,则D能与A反应制化肥C.若C为温室气体,则A与C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BD.若B、C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主要是光化学烟雾等,则A不可能是单质2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0.1mol CuSO4•5H2O晶体加入到100 mL水中,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B.一定体积的浓硫酸(其中含0.2mol H2SO4)与足量的铜共热反应,生成SO2气体0.1molC.将34.2 g Al2(SO4)3溶于水配成100 mL溶液[Al2(SO4)3的相对质量为342],取出10 mL 该溶液中Al3+浓度为1 mol∙L−1D.KCl溶液的密度为1.174 g•cm−3,物质的量浓度为4.0 mol∙L−1,则此溶液中KCl的质量分数为25.(4分)下列实验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溶液中含有SO42-B. 用加热法除去碘单质中的氯化铵C. 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

D. 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Cl2,使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或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26.(8分)有下列物质:氧气、浓硫酸、二氧化硫、硫化氢、铜片、钠、焦炭、氨气请选择合适的物质填空,并回答有关问题:(1)单质投入滴有酚酞的水中,有气体生成、溶液变红,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二氧化硫表现氧化性的实验,选择的试剂应是二氧化硫和(3)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的酸性氧化物为(4)两种物质间反应,生成的两种气体均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发生催化氧化(制硝酸其中的一步)的化学方程式27. (10分)已知A、B、C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A为是生产、生活中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金属单质,室温下B是黄绿色气体,C为无色气体。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1)A、B、C分别是什么物质:A是,B是,C是,F是(填化学式)(2)写出A和B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向D溶液中加入溶液可看到溶液变血红色。

(3)写出F溶液中加入B的离子方程式:三、实验与探究(22分)28.(11分)某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以下装置制取并探究氨气的性质。

(1)A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A装置还可用于制取气体(只填一种)(3)若有21.4gNH4Cl固体,最多可制取NH3(标准状况)的体积是L (NH4C1的摩尔质量为53.5g•mol-1)。

(4)实验室收集氨气的方法是(5)C、D装置中颜色会发生变化的是(填“C”或“D”)(6)当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挤压E装置中的胶头滴管,滴入1-2滴浓盐酸,可观察到的现象是(7)为防止过量氨气造成空气污染,需要在上述装置的末端增加一个尾气处理装置,合适的装置是(填“F”或“G”)。

(8)生石灰与水作用放出热量。

实验室利用此原理,往生石灰中滴加浓氨水,可以快速制取氨气。

你认为生石灰可用下列物质代替(填序号)。

A.碱石灰(NaOH和CaO的固体混合物)B.NaOH 固体C.硫酸溶液D.石灰石(含CaCO3)29.(11分)现用18.4 mol•L-1的浓硫酸来配制50 0mL 0.2 mol•L-1的稀硫酸,可供选择的仪器有:①玻璃棒②烧杯③胶头滴管④量筒⑤托盘天平(1)上述仪器在配制过程中不需要用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除上述仪器外,尚缺最重要的仪器是。

(2)计算所需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____m L(保留1位小数)。

(3)实验中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配制时,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量取②计算③稀释④摇匀⑤转移⑥洗涤⑦定容⑧冷却。

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①→③→____ →____→____→____→④(填序号)(5)在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可引起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有____________(填序号)①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②未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

③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

④未洗涤稀释浓硫酸时用过的烧杯和玻璃棒。

⑤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四、计算与分析(8分)30. 把19.2 g 的Cu放入500mL 2 mol∙L−1稀硝酸中,充分反应,Cu完全溶解。

求:(1)写出Cu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转移电子数目为(用含NA的式子表示);(3)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为。

(4)反应后溶液中C(H+)为 (体积变化忽略不计)25.(4分)下列实验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