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瘤概述
病因
6、主动脉壁炎症反应 虽然梅毒性动脉炎引发AD的机率不高,但 巨细胞动脉炎患者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主 动脉壁损害与夹层的发生密切相关。
病理分型
传统AD分型方法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Debakey分型和 Stanford分型。 Debakey 将AD分为三型: I型: AD起源于升主动脉并累及腹主动脉; II型: AD局限于升主动脉 III型:AD起源于胸降主动脉,向下未累及腹主 动脉者称为IIIA,累及腹主动脉者称IIIB。
胸主动脉瘤血管造影征 象
方法:胸主动脉造影为宜,多用动 脉DSA 法。 造影可清楚显示动脉瘤的形态、部 位大小及范围,特别是可以清楚显 示主动脉分支情况以及有无主动脉 瓣关闭不全。
胸主动脉瘤血管造影征 象
造影主要征象: 与主动脉显影同时,瘤囊内有对比剂充 盈,或某段主动脉成梭形扩张; 对比剂外溢主动脉或充入临近组织结构, 为动脉瘤外穿指征; 主动脉病变部位管腔直径大出临近正常 部位30%即可诊断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分级
根据AAA瘤颈的扭曲程度分级 无扭曲180° Ⅰ级: AAA近端瘤颈成角 150°~180° Ⅱ级:AAA近端瘤颈成角120°~150° Ⅲ级:AAA近端瘤颈成角﹤120°
腹主动脉瘤影像诊断
螺旋CT和电子束CT增强扫描 显示瘤的大小、形态和范围; 观察附壁血栓及其范围,观察瘤壁结构及 钙化; 明确主动脉瘤与肾动脉及髂动脉的关系; 准确测量瘤体的直径,测量肾动脉至主动 脉分叉或髂动脉分叉的长度。是用于选择 介入治疗适应症的首选检查手段。
病因
2、特发性主动脉中层退性性变
30-35%的夹层患者主动脉中层弹力纤维和胶 原呈进行性退变,并出现黏液样物质,称为 中层囊性坏死。中层退变的另一种类型是平 滑肌细胞的丢失,这种类型的病变多见于高 龄患者的夹层主动脉壁中
病因
3、遗传性疾病
在AD患者中常见三种遗传性疾病:马凡综合 征、Ehlers-Danlos综合症、Tuner综合征, 这些遗传性疾病均为常染色体遗传病,有家 族性,患者常在年轻时发病。
分类
Ⅰ类:典型的AD,即撕脱的内膜片将主动脉分为真 假两腔。 AD发病的特征性病理改变是主动脉内中膜撕裂 (通常撕裂起于中、外膜之间),所形成的隔膜 将主动脉管腔分为真假两个腔。由于两腔压力不 同,假腔周径常大于真腔,真假腔经内膜的破裂 口相交通。夹层病变可从裂口开始向远端或近端 发展,病变累及主动脉的分支时可导致相应并发 症的发生。
胸主动脉瘤CT 征象
三维重建可清晰显示动脉瘤的部 位、大小及其范围,也能清晰显 示动脉瘤壁钙化,瘤内附壁血栓。
胸主动脉瘤MRI征象
SE、GRE快速成像MRI或对比增 强MRA 横断、冠状、失状和斜位等任何断 面成像 可显示主动脉内腔、管壁及其与周 围组织的关系。
胸主动脉瘤MRI征象
观察主动脉瘤的形态、大小、范围,可 以直接测量瘤体的大小; 清楚显示瘤壁情况及附壁血栓,并能鉴 别出新鲜或陈旧血栓; 清楚显示主动脉瘤出血或血肿。 MRA还可以清楚显示主动脉分支及其与 主动脉瘤之间的关系
分类Biblioteka Ⅴ类:创伤性AD。分期
急性期: 指AD发病3天之内者; 亚急性期:发病3天至2个月者; 慢性期: 为发病2个月以上者; 慢性期: 指体检中偶然发现的无症状者。 各种病因、各型、各区、各类的AD均可 纷呈于急性期和/或慢性期患者中。
临床表现-症状
对怀疑AD的患者最重要的是尽快明确诊断。 典型的AD患者往往是60岁左右的男性,90%伴有高 血压病史和突发剧烈胸背痛史。如果并存主动脉瓣 严重返流可迅速出现心衰、心包填塞,导致低血压 和晕厥。主动脉分支动脉闭塞可导致相应的脑、肢 体、肾脏、腹腔脏器缺血症状,如脑梗死、少尿、 截瘫等。主动脉壁损伤导致致热源释放引起发热的 发生率并不高,但需要注意和其他炎症性发热相鉴 别。
胸主动脉瘤CT 征象
CT平扫仅能粗略了解主动脉瘤的位置 和范围以及瘤壁钙化情况。 以螺旋CT和电子束CT增强单层扫描为 宜。 CT能显示胸主动脉各部的横断解剖及 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
胸主动脉瘤CT 征象
CT 可显示瘤的大小、形态和范围;可观 察附壁血栓及其范围,观察瘤壁结构及钙 化;明确主动脉瘤与头臂动脉的关系;瘤 体与周围的压迫侵蚀情况。
腹主动脉瘤影像诊断
MRI检查 观察主动脉瘤的形态、大小、范围,可以 直接测量瘤体的大小; 清楚显示瘤壁情况及附壁血栓,并能鉴别 出新鲜或陈旧血栓; 清楚显示主动脉瘤出血或血肿。 MRA还可以清楚显示主动脉分支及其与主 动脉瘤之间的关系。
腹主动脉瘤影像诊断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清楚显示动脉瘤的形态、部位大小及范围, 清楚显示主动脉分支情况, 但不能分辨动脉壁和附壁血栓。 多用于人造血管内支架移植术中的即使测 量和观察。
Blum根据AAA的瘤颈和累及范围分型: A型:AAA远端、近端瘤颈长度均10 mm, 直径 25 mm。 B型:AAA近端瘤颈长度10 mm,直径 25 mm,动脉瘤未入主动脉分叉。 C型:AAA近端瘤颈长度10 mm,直径 25 mm,动脉瘤累及髂总动脉及分支,其 直径12 mm。 D型:AAA累及双侧髂内动脉。 E型:AAA近端瘤颈长度10 mm,直径 25 mm,或肠系膜上动脉狭窄或闭塞。
病因
4、先天性主动脉畸形 最常见的是先天性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狭 窄和主动脉缩窄。主动脉缩窄患者夹层发生 率是正常人的8倍,这类患者的夹层多出现在 主动脉缩窄的近端,几乎从不发展至缩窄以 下的主动脉。
病因
5、创伤
主动脉的钝性创伤、心导管检查、主动脉 球囊反搏、主动脉钳夹阻断乃至不恰当的 腔内隔绝术操作均可引起AD。腔内操作造 成的夹层常为逆行撕裂,随访中常发现夹 层逐渐缩小至完全血栓形成,多数不需要 手术治疗。
分区
0区:裂口位于升主动脉; 1区:裂口位于无名干与左颈总动脉开口 之间; 2区:裂口位于左颈总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之 间; 3区:表示裂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以远的 主动脉弓;
分区
4区:裂口位于胸降主动脉; 5区:裂口累及腹部内脏动脉; 6区:裂口位于肾动脉以下腹主动脉段; 7区:裂口位于髂动脉。
分类
Ⅲ 类:微夹层继发血栓形成。 指微小的主动脉壁内膜破损且有附壁血栓 形成。这种病变在随访中呈现两种预后。 如果内膜破损在继发血栓基础上愈合则称 为不完全性微小夹层;如果破损扩大血流 进入已经破坏的中膜则形成典型I类AD。
分类
Ⅳ类:主动脉斑块破裂形成的主动脉壁溃疡 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溃疡可经CTA、MRA 腔内超声等得以诊断。这种病变主要局限 于胸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一般不影响主 动脉的主要分支,溃疡病变的持续发展可 导致主动脉破裂、假性动脉瘤或AD形成。
不同病因主动脉瘤
马凡综合症 马凡综合症主动脉瘤主要累及窦 部、窦部和主动脉根部以及窦部和 整个升主动脉。以窦和近心段升主 动脉扩张最为常见。
不同病因主动脉瘤
梅毒性主动脉瘤 发生于升主动脉或主动脉升弓 部,降主动脉少见,以囊状动脉 瘤多见
胸主动脉瘤X线征象
1.纵隔阴影增宽或局限突出肿块影,与胸 主动脉某部相连不能分开, 2.增宽纵隔阴影或局限突出肿块影可见扩 张性搏动。 3.瘤体可压迫侵蚀周围器官,如可造成脊 柱或胸骨的骨质缺损,可造成气管食管移 位或管腔狭窄。 4.可见瘤壁钙化,升主动脉壁的钙化,对 梅毒的定性诊断有帮助。
病理分型
Stanford大学的Daily等将AD分为两型: A型:无论夹层起源于哪一部位,只要累及升 主动脉者称为A型; B型:夹层起源于胸降主动脉且未累及升主动 脉者称为B型。 Stanford A型相当于Debakey I型和II 型,Stanford B型相当于Debakey III型。 两种方法相比Stanford分型更为简捷实用。
分类
B 亚类:多发生于主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主 动脉内壁有粗糙的粥样斑块及钙化区, 主动脉直径超过3.5cm,主动脉壁厚平均 约1.3cm,约70%的该类患者可在超声检 查中发现低回声区。该类病变发生于降 主动脉的机率大于升主动脉。随访资料 证实主动脉壁内出血及血肿形成的患者 中28%-47%会发展为I类AD,10%的患者可 以自愈。
Ahn分型 Ⅰ型: 近端瘤颈﹥1.5 cm,远端瘤颈 ﹥1.0 cm ⅡA型:近端瘤颈﹥1.5 cm,远端瘤颈﹤1.0 cm AAA累及主动脉分叉 ⅡB型:近端瘤颈﹥1.5 cm,AAA累及髂总 动脉 Ⅲ型:近端瘤颈﹤ 1.5 cm,远端瘤颈﹥1.0 cm Ⅳ型:近端瘤颈﹤ 1.5 cm,远端瘤颈﹤1.0 cm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 AD)是一 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年自然发病率约 1/10万。近10年来,经食道彩色超(TEE)、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CT血管造影(CTA) 等新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使AD的诊断 日益快捷准确。
病因
1、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 AD患者中80%合并高血压,除血压绝对值 增高外,血压变化率(dp/dtmax)增大也是 引发AD的重要因素。动脉粥样硬化可使动脉 内膜增厚,从而导致动脉壁中膜营养不良, 这也是AD的重要诱发因素。
主动脉瘤概述
北京军区总医院心肺中心
肖志斌
动脉瘤分型
1.真性动脉瘤 2.假性动脉瘤
3.夹层血肿
按部位分类
1、根部动脉瘤 2、升主动脉瘤 3、主动脉弓部瘤 4、降主动脉瘤 5、胸腹主动脉瘤
按病因分类
先天性动脉瘤 动脉硬化性动脉瘤 感染性动脉瘤 外伤性动脉瘤 遗传性疾病 其他
真性动脉瘤分型
(1).囊状动脉瘤:一侧膨凸, 有瘤体及瘤颈 (2).梭形动脉瘤:周壁膨凸, 有入口和出口 (3).梭-囊状动脉瘤(混合 型动脉瘤):
不同病因主动脉瘤
感染性主动脉瘤 各种感染所致的动脉瘤,多 为假性动脉瘤,常见较小的瘤 口和内腔,伴有大量的附壁血 栓。
不同病因主动脉瘤
先天性动脉瘤 好发于主动脉弓降部或降主动 脉瘤腔光滑,瘤壁较薄,可见潜 在皱襞,无附壁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