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的多样性第二课时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的多样性课前学案知识回顾:一、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几个概念1、风化:风化是指在室温和干燥空气里,结晶水合物失去一部分或全部结晶水的现象。
风化是一个化学变化过程。
例如,日常生活中碱块(Na2CO3·10H2O)变成碱面(Na2CO3),就是风化现象。
(自然岩石的风化是指岩石与空气、水、二氧化碳等物质长期作用,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了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的作用。
)2、潮解:有些晶体能自发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它们的固体表面逐渐形成饱和溶液,这种现象叫做潮解。
无水氯化钙、氯化镁和固体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很容易潮解。
易潮解的物质常用作干燥剂。
潮解属于物理变化。
新课预习:一、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1、【阅读】P65-67 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思考】(1)CO2是通过哪些途径进入大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水中的含碳物质是从哪里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大气中没有CO2会怎么样?CO2过量又会怎么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模拟溶洞的形成①溶洞的形成原理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碳酸钙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慢慢变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Ca(HCO3)2]。
当受热或压强突然变小时,水中碳酸氢钙会分解,重新变成碳酸钙沉积下来。
在自然界里不断发生上述反应,石灰岩逐渐变成碳酸氢钙而溶解掉,形成溶洞;碳酸氢钙不断分解,生成的碳酸钙逐渐沉积,形成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石笋和石柱。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生产和生活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1、高炉炼铁CO生成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原铁的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木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水煤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水垢的形成(主要成分为CaCO3):①有关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家庭中如何除去水壶中的水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间的转化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用无机物氰酸铵合成出有机化合物——尿素,打破了无机物和有机物之间的界限。
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对人的生活、生产来说意义重大。
课堂学案:重难点突破:1、二氧化碳与碱的反应例1:将足量CO2通入KOH和Ca(OH)2的混合稀溶液中,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n)和通入CO2体积(V)的关系正确的是A B C D解析:CO2通入KOH和Ca(OH)2的混合稀溶液中,首先CO2和Ca(OH)2反应生成CaCO3沉淀,当Ca(OH)2完全反应完后,沉淀达到最大量,CO2与KOH溶液反应生成K2CO3,K2CO3再转化为KHCO3溶液,沉淀量保持不变,如果继续通入CO2,CO2与CaCO3反应沉淀溶解,直到沉淀完全溶解。
且生成沉淀消耗的CO2和溶解沉淀消耗的CO2的量相等。
答案:A。
2、“温室效应”问题例2:近年来大气中CO2增多,引起“温室效应”,请回答有关问题:(1)空气中CO2的主要来源是什么?(2)自然界中消耗CO2的主要过程是哪些?解析:本题引导学生要关注生活、关注环境问题,做到学以致用,这是新课程的重要精神。
尽管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很多,但是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是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
由于江、海的面积大,将溶解大量二氧化碳,光合作用也将消耗大量二氧化碳。
答案:(1)含碳燃料的大量燃烧。
(2)溶于江水、海水;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等。
变式题有以下叙述:1、人类活动使大气中的CO2的含量增加,是造成温室效应的关键因素,而温室效应将对人类生活产生影响;2、CO2一般不属于大气污染物,但空气中CO2的含量超过6%可对人体产生致命的危险,据此回答:1、导致温室效应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A、用煤和石油作燃料B、人类的呼吸C、水源的污染D、森林的乱砍滥伐2、减缓大气中CO2大量增加的可行的最有效措施是_______。
A、立即禁止使用煤和石油B、植树造林,保护森林C、控制全球人口的急剧膨胀D、将煤和石油转为气态燃料3、“高炉炼铁”问题:高炉炼铁的过程就是将铁矿石还原成金属铁的过程。
例3:我国是最早生产和使用钢铁的国家。
在古代,人们把烧红的生铁放在铁砧上反复锤打最终使生铁转化为钢。
请写出上述过程中最关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例3:解析:抓住生铁和钢的区别在于前者含碳量高,后者含碳量低的特征,要使生铁变成钢就是降低含碳量,联想碳的可燃性,将烧红的生铁反复锤打,就是让碳充分与空气接触,从而达到除去的目的。
答案: C+O2点燃CO2第一节碳的多样性第二课时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的多样性课后学案:A 卷1.下列各组物质中,不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 )A. 金刚石、石墨B. 水、重水C. 氧气、臭氧D. 白磷、红磷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向石灰石中加稀硫酸 CaCO 3+2H +=Ca 2++H 2O +CO 2B. 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Ca(OH)2+2CO 2=Ca 2++2HCO 3-C. 氯化氢通过饱和小苏打溶液 HCO 3-+H +=H 2O +CO 2D. 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足量烧碱溶液 Ca 2++HCO 3-+OH -=CaCO 3¯+H 2O 3.以下气体因与人体的血红蛋白作用而引起中毒的是A.Cl 2B. CO 2C.HClD.CO4.由CO 2和CO 组成的混合气体,经分析测知含氧质量分数为70%,则该混合气体中CO 和CO 2的体积比为 A.1∶3 B.7∶33 C.33∶7 D.3∶15.由10 g 含有杂质的CaCO 3和足量盐酸反应,产生了0.1 mol CO 2,推断杂质的组成可能是A.KHCO 3和MgCO 3B.K 2CO 3和Na 2CO 3C.MgCO 3和Na 2CO 3D.Na 2CO 3和NaHCO 36.某二价金属的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混合物与足量盐酸反应。
消耗H +和产生CO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4,该混合物中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2B.2∶3C.3∶4D.4∶57.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CaCO 3+2HCl=CaCl 2+CO 2↑ + H 2OB .CaO+H 2O=Ca(OH)2C .2H 2O 22H 2O+O 2↑D .CaCO 3CaO+CO 2↑8.用石灰水保存鲜蛋是一种化学保鲜方法,这种保存鲜蛋方法的原理是①石灰具有强碱性,杀菌能力强 ②Ca (OH )2能与鲜蛋呼出的CO 2反应,生成碳酸钙薄膜,起保护作用 ③石灰水是电解质溶液,能使蛋白质凝聚 ④石灰水能渗入蛋内中和酸性物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9.下列几种情况都有白色固体物质生成,其中生成物的化学成分相同的是( )①钠久置于空气中生成的白色粉末 ②盛放澄清的石灰水的烧杯内壁附着的白色物质 ③生石灰久置于空气中生成的白色物质 ④向饱和Na 2CO 3溶液中通入CO 2有白色沉淀生成A.①④B. ②③C. ①②D. ③④10.向下列物质①大理石,②钟乳石,③锅垢,④贝壳,⑤蛋壳,分别滴加醋酸,会产生相同气体的A .只有①② B .只有④⑤ C .只有①②③ D .是①②③④⑤11.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含有CO 2、CO 、H 2O (水蒸气)、H 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如下连续处理(假定每步处理均反应完全):①通过碱石灰时,气体体积变小;②通过赤热的氧化铜时,固体变为红色;③通过白色硫酸铜粉末时,粉末变为蓝色;④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时,溶液变得浑浊。
由此可以确定混合气体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现有一包混有少量碳酸氢钠的碳酸钠固体,称得其质量为10.00g 。
请回答:(1)除去该混合物中的碳酸氢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
(2)若将该混合物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时,剩余固体质量为9.380g 。
计算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B卷1.为制备干燥、纯净的CO2,将大理石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先后通过装有下列物质的两个吸收装置,两个装置中应依次装入A.水;无水CaCl2固体 B.饱和NaHCO3溶液;浓H2SO 4C.浓H2SO4;饱和Na2CO3溶液 D.饱和Na2CO3溶液;稀H2SO 42.含相同质量下列杂质的NH4HCO3 10g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最多的是A.CaCO3 B.NaHCO3 C.Na2CO3 D.Ca(HCO3)23.把7.4gNa2CO3•10H2O和NaHCO3组成的混合物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其中c(Na+)=0.6mol/L.若把等质量的混合物加热到恒重时,残留物的质量是A.3.18g B.2.21g C.5.28g D.4.22g4.某同学做“证明鸡蛋壳的成分中含有碳酸根离子”的实验,设计了如下方案(如图所示),经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合格后加入试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