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模块主要知识及化学方程式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1.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2.基本程序:第三步: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二、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2.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3.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6.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7.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8.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下列关于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后剩余的钠粒可放回原试剂瓶中B.用一般的化学还原法不能制取金属钠C.自然界中无游离态的钠存在D.钠在自然界中燃烧生成氧化钠取一小块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①钠先熔化②燃烧放出黄色火花③燃烧后得到白色固体④燃烧时火焰为黄色⑤燃烧后得到浅黄色固体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⑤ D.①③④将一块钠投入到盛有煤油和水的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可能是()A.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B.钠停留在煤油层中不发生反应C.钠在煤油中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D.钠在煤油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可能上下跳动下图A、B、C、D、E、F六种物质中除D为单质外其余均是常见的化合物,E和F的水溶液均呈碱性,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A、B、D的化学式A ,B ,D 。

(2)E和F可相互转化,图中己标明F向E转化的关系,请写出E转化为F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H2O CO2Na2O2三、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2.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3.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4.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5.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6.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当不慎有大量Cl2逸出污染周围空气时,可以用浸有某种物质的一定浓度的水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该物质适宜采用的是( )A.NaOH B.NaCl C.Ca(OH)2 D.Na2CO3矿泉水目前已成为人们常用的饮料,市场上有些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用自来水冒充矿泉水出售,为辨别真假,可用下列的一种化学试剂来鉴别,该试剂是( )A.酚酞试液B.氯化钡溶液C.氢氧化钠溶液D.硝酸银溶液下列物质中只含有Cl2分子的是( )A.氯水B.液氯C.盐酸D.食盐用滴管将新制的饱和氯水慢慢滴入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当滴到最后一滴时红色突然褪去。

试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保存饱和氯水的方法是。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①;②。

(3)简述怎样用实验证明红色褪去的原因是①或者②?。

(在阴凉处置于棕色试剂瓶中密封保存。

氯水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溶液碱性减弱;过量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使溶液变成无色;向无色溶液中再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不再出现红色,应为原因②,若再出现红色,则为原因①。

)四、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1.物质的量n(mol)= N/N(A)2.物质的量n(mol)= m/M3.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n(mol)= V/V(m)4.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mol)=cV五、胶体: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性质:①丁达尔现象②聚沉③电泳④布朗运动3.胶体提纯:渗析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定义:①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②性质:能否导电;③物质类别:化合物。

2.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等。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①写:写出化学方程式②拆:将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其它以化学式形式出现。

下列情况不拆: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水等)、氧化物、HCO3-等。

③删:将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离子符号删去。

④查:检查元素是否守恒、电荷是否守恒。

4.离子反应、离子共存问题:下列离子不能共存在同一溶液中:①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如Ba2+与SO42-;Ag+与Cl-等②生成气体或易挥发物质:如H+与CO32-、HCO3-、SO32-、S2-等;OH-与NH4+等。

③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弱电解质)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MnO4-与I-;H+、NO3-与Fe2+等七、氧化还原反应1.(某元素)降价——得到电子——被还原——作氧化剂——产物为还原产物2.(某元素)升价——失去电子——被氧化——作还原剂——产物为氧化产物3.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1)下列转化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A. MnO2→MnSO4B. AlCl3→Al(OH)3C. KI →KIO3D. HNO3→N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只做还原剂B. 非金属在反应中只做氧化剂C. 金属原子在反应中失电子越多还原性越强D. Fe比Cu还原性强,Cu2+比Fe2+氧化性强(3)在Fe2+、Fe3+、、Mg2+ 、S 、I-、H+中,只有氧化性的是_______________,只有还原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 (2)AD (3)Fe3+、、Mg2+ 、H+;I-;Fe2+、S 。

焊接铜器时,可用NH4Cl先除去表面的氧化铜再进行焊接,该反应可表示为4CuO+2NH4Cl △3Cu +2CuCl2 +N2↑+ 4H2O(1)该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___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__;(2)该反应中,_________元素未被氧化;(3)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__(最简整数比);(4)反应中转移电子的总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CuO;N2(2)氯、氧、氢(3)240:107 (4)6e-八、铁及其化合物性质1.Fe2+及Fe3+离子的检验:①Fe2+的检验:(浅绿色溶液)a) 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而变灰绿色,最后变红褐色。

b) 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溶液显红色。

②Fe3+的检验:(黄色溶液)a) 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b) 加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

2.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铁与盐酸的反应:Fe+2HCl=FeCl2+H2↑②铁与硫酸铜反应(湿法炼铜):Fe+CuSO4=FeSO4+Cu③在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氯水:(除去氯化铁中的氯化亚铁杂质)3FeCl2+Cl2=2FeCl3④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变质:4Fe(OH)2+O2+2H2O=4Fe(OH)3⑤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2FeCl3+Fe=3FeCl2⑥铜与氯化铁反应(用氯化铁腐蚀铜电路板):2FeCl3+Cu=2FeCl2+CuCl2⑦少量锌与氯化铁反应:Zn+2FeCl3=2FeCl2+ZnCl2⑧足量锌与氯化铁反应:3Zn+2FeCl3=2Fe+3ZnCl2(1)在FeCl3溶液、CuCl2溶液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反应结束后,所剩余的固体滤出后能被磁铁吸引,则反应后溶液中存在较多的阳离子是()A. Cu2+B. Fe3+C. Fe2+D. H+(2)将下列四种铁的化合物溶于稀盐酸,滴加KSCN溶液没有颜色变化,再加入氯水即呈红色的是()A. FeO B. Fe2O3 C. FeCl3 D. Fe2(SO4)3将铁粉投入到盛有Cu2+、Ag+、Fe3+的溶液中。

反应完毕时,若烧杯底部有铁粉剩余,溶液中一定不含的金属离子是____________;若烧杯中没有铁粉剩余,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____________;若溶液中不含有Cu2+时,则一定不含有的金属离子是_____________。

答案:Ag+、Fe3+、Cu2+;Fe2+;Ag+、Fe3+解析:因为在Ag+、Fe3+、Cu2+中三种离子的氧化性顺序为Ag+> Fe3+> Cu2+,当加入铁粉时,按Ag+、Fe3+、Cu2+的顺序反应,当铁粉剩余时,Ag+、Fe3+、Cu2+将全部反应,若铁粉不剩余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只有Fe2+,溶液中不含Cu2+时,因为Fe3+、Ag+的氧化性比Cu2+强,所以一定不再有Ag+和Fe3+。

九、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雷雨发庄稼”涉及反应原理:①N2+O2放电===2NO②2NO+O2=2NO2③3NO2+H2O=2HNO3+NO2.氨的工业制法:N2+3H2 2NH33.氨的实验室制法:①原理:2NH4Cl+Ca(OH)2△==2NH3↑+CaCl2+2H2O②装置:与制O2相同③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④检验方法:a)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验,会变蓝色。

b) 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瓶口,有大量白烟产生。

NH3+HCl=NH4Cl⑤干燥方法:可用碱石灰或氧化钙、氢氧化钠,不能用浓硫酸。

4.氨与水的反应:NH3+H2O=NH3•H2O NH3•H2O NH4++OH-5.氨的催化氧化:4NH3+5O2 4NO+6H2O(制取硝酸的第一步)6.碳酸氢铵受热分解:NH4HCO3 NH3↑+H2O+CO2↑7.铜与浓硝酸反应:Cu+4HNO3=Cu(NO3)2+2NO2↑+2H2O8.铜与稀硝酸反应:3Cu+8HNO3=3Cu(NO3)2+2NO↑+4H2O9.碳与浓硝酸反应:C+4HNO3=CO2↑+4NO2↑+2H2O10.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 NH3↑+HCl↑十、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铁与硫蒸气反应:Fe+S△==FeS2.铜与硫蒸气反应:2Cu+S△==Cu2S3.硫与浓硫酸反应:S+2H2SO4(浓)△==3SO2↑+2H2O4.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SO2+2H2S=3S↓+2H2O5.铜与浓硫酸反应:Cu+2H2SO4△==CuSO4+SO2↑+2H2O6.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2SO2+O2 2SO37.二氧化硫与氯水的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8.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SO2+2NaOH=Na2SO3+H2O9.硫化氢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2H2S+3O2点燃===2SO2+2H2O10.硫化氢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2H2S+O2点燃===2S+2H2O例题1 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B. 浓硫酸在常温下可迅速与铜片反应放出二氧化硫气体C. 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氢气等气体D. 浓硫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等金属钝化答案:D解析:浓硫酸使蔗糖炭化,体现的是脱水性而不是吸水性,脱水性和吸水性的本质区别是看氢和氧两元素在原物质中是否是以“H2O”的形式存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