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随纬度变化曲线图的解释swasky

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随纬度变化曲线图的解释swasky

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随纬度变化曲线图的解释
气温较差亦称气温振幅。

指一日内或一年内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

一日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称日较差或日振幅;一年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称年较差或年振幅。

气温较差是辨别每个地区气候类型的重要标志之一。

例如,日较差及年较差都很大的地区属于大陆性气候;相反,则属于海洋性气候。

气温年较差是高纬大于低纬。

气温日较差是低纬大于高纬,当然这是大规律(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随纬度变化如下图:①是大陆纬度年较差;②是海洋纬度年较差;③是大陆上纬度日较差;④是海洋纬度日较差。

),简要解释如下。

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随纬度变化曲线图
(1)气温的年变化
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一样,在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

就北半球来说,中、高纬度内陆地区月平均最高温度在7月份出现,月平均最低温度在1月份出现。

海洋上的气温以8月为最高,2月为最低。

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有以下几条。

(a)纬度气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

这是因为随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能的年变化增大。

低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很小,高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可达40~50℃。

(b)海陆由于海陆热特性不同,对于同一纬度的海陆相比,大陆地区冬夏两季热量收入的差值比海洋大,所以大陆上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得多,一般情况下,温带海洋上年较差为11℃,大陆上年较差可达20~60℃。

图中①是大陆纬度年较差,②是海洋纬度年较差。

(c)距海远近由于水的热特性,使海洋升温和降温都比较缓和,距海洋越近,受海洋的影响越大,气温年较差越小,越远离海洋,受海洋的影响越小,气温年较差越大。

此外,地形及天气等对气温年较差的影响与对气温日较差的影响相同。

(2)气温的日变化
一天中气温随时间的连续变化,称气温的日变化。

在一天中空气温度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两者之差为气温日较差。

通常最高温度出现在14~15时,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

由于季节和天气的影响,出现时间可能提前也可能落后。

比如,夏季最高温度大多出现在14~15时;冬季则在13~14时。

由于纬度不同日出时间也不同,最低温度出现时间随纬度的不同也会产生差异。

气温日较差小于地表面土温日较差,并且气温日较差离地面越远则越小,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时间也越滞后。

在农业生产上有时需要较大的气温日较差,这样有利于作物获得高产。

因为,日较差大就意味着,白天温度较高,而夜间温度较低,这样白天叶片光合作用强,制造碳水化合物较多,而夜间呼吸消耗少,积累较多,作物产量高,品质好。

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a)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

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节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

大陆上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所以图中③是大陆纬度日较差。

(b)季节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

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c)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

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下沉汇合之处,故气温日较差大。

而凸出地形因风速较大,湍流作用较强,热量交换迅速,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

(d)下垫面性质由于下垫面的热特性和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的不同,气温日较差也不同。

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

沙土、深色土、干松土壤上的气温日较差分别比粘土、浅色土和潮湿紧密土壤大。

所以图中④是海洋纬度日较差。

(e)天气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雨)天的气温日较差,因为晴天时,白天太阳辐射强烈,地面增温强烈,夜晚地面有效辐射强降温强烈。

大风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小分析
一.气温的时间变化:取决于地面储热量的多少,落后于太阳高度的日变化与年变化。

1.日变化:一天中,若无明显天气过程的干扰,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
现在午后2时(即当地地方时14:00)左右。

天气因素也会影响到一天中气温最高出
现的时间。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气温的变化幅度。

一般规律: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晴天>阴
天。

一天内,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称为气温日较差。

它的大小反映了气温日变化的程度。

如果某地一天之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大,即日较差大,说明该地气温的日变化大。

较大的气温日较差,白天温度高,有利于植物有机质的制造;夜间温度低,可以减少植物的呼吸损耗,利于植物营养物质的积累,使果实饱满,瓜果含糖量高。

气温日较差的大小与地理纬度、季节、地表性质和天气状况等因素都有关系。

①纬度:低纬度地区日较差大,高纬度地区日较差小。

气温的日较差随纬度升高而减小
的原因是:纬度较高地区的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小。

②天气状况:一般地,晴天日较差大,阴天日较差小;如柴达木盆地较干燥,多晴少雨,白天日晒,增温急剧,夜间地面辐射强,降温快,其日较差就比较大;而在多阴雨的藏东南地区,白天增温不大,夜间云层低,地面辐射相对较弱,降温少,所以日较差较小。

③季节:夏季气温日较差大,冬季气温日较差小。

原因是:夏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
白昼较长。

④地形地势:凹地日较差大,凸地日较差小。

原因是:在凸起地形,如山顶,因与陆地接触面积小,受到地面日间增热、夜间冷却的影响较小,又因风速较大,湍流交换强,再加上夜间冷空气可以沿坡下沉,而交换来自由大气中较暖的空气,因此气温日较差较
小;凹陷地形则相反。

⑤海拔高度:高海拔地形区日较差大,低海拔地形区日较差小。

如高原地区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是: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烈,地面温度急剧升高,加速了近地面空气的升温作用,因此即使是在冬季,在阳光下也会感到温暖如春;到了夜晚,由于空气稀薄、水汽所含杂质少,地面热量大量向空中散失,近地
面气温迅速下降,夜晚温度很低。

⑥下垫面:由于下垫面物理性质的差异(物理热容量的大小)陆地日较差大,海洋日较
差小;沙地日较差大,林日较差小。

2.年变化(北半球):
气温在一年之中也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分别被称为年最高气温和年最低气温。

一般来说,年气温最高值在北半球大陆出现在7月份,在海洋上出现在8月份;年气温最低值在北半球大陆出现在1月份,在海洋上出现在2月份。

气温年较差: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高纬度>低纬度
一年中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的年较差。

它是指气温以一年为周期的有规律的变化。

如果某地一年之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大,即气温年较差大,说
明该地气温的年变化大。

气温的年变化的大小与纬度、地形、地表性质、海陆分布等因
素有关。

纬度:高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大,低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小。

气温的年较差随纬度的升
高而升高的原因是:纬度越高,夏季白昼越长,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越小,白昼越短,
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

也就是说,由于大阳辐射的年变化高纬度地区比低纬度地区大,
所以气温的年较差变化随纬度的变化与日较差变化相反,即纬度越高,年较差越大。


道附近地区,全年昼夜长短几乎相等,最热月和最冷月热量收支相差不大,气温年较差
很小。

就我国而言,由于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方虽比南方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小
一些,但白昼时间却比南方长,得到的太阳光热并不比南方少;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
球,越往南方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白昼越长,因此得到的太阳辐射能越多,而北方此
时正午太.阳高度小,白昼较短,加之冬季风的频频南下对北方造成的影响大,所以愈往北方,气温的年较差越大。

见下图(气温年较差、日较差随纬度变化曲线图)。

海陆分布:陆地年较差大,海洋年较差小。

原因乏: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

海拔高度与地形:同一纬度,低海拔地区年较差大,高海拔地区年较差小;凹地年较差
大,凸地年较差小。

TOP。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