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文澜高中2010~2011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卷政治(选修二)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的答案请填入第Ⅱ卷答题卡,第Ⅱ卷直接在答题卡上作答,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2分,共50分。
) 1.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建立者,他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其理论的中心思想是()。
A.经济自由 B.国家干预经济 C.人类具有利己之心 D.通过出口增加社会财富 2.在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问题上,李嘉图主张()。
A.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可以有交换价值 B.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交换价值 C.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尺度 D.交换价值决定使用价值3.劳动二重性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是()。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都创造使用价值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都创造价值 C.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D.具体劳动创造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使用价值 4.罗斯福新政时期,制定了《国家工业复兴法》,主要是为了()。
A.保障工人的经济利益 B.维护工人的政治权利 C.解决社会的阶级矛盾 D.实现工业复兴,促进工业生产的增长 5.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一直存在着两种思潮的斗争,它们是()。
A.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的斗争 B.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斗争 C.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斗争 D.货币学派与供给学派的斗争 6.美国是典型的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经济环节()。
A.以政府干预为主,市场调节居次要地位B.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干预居次要地位 C.靠中央计划和市场机制共同协调 D.政府不起任何作用 7.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
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因为只有具备良好的市场秩序()。
A.商品的价值才能决定价格 B.居民的消费结构才能改善 C.市场才能合理、有效配置资源 D.国内物价总水平才能保持稳定 8.按照李嘉图的观点,工资、利润、地租来自()。
A.雇佣工人创造的新价值 B.对自然资源的垄断 C.工人、资本家和地主的节俭 D.工人、资本家和地主的劳动 9.在凯恩斯看来,社会经济出现萧条乃至危机的原因在于()。
A.有效需求不足 B.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C.社会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 D.国家采取赤字财政政策 10.西方经济学中有一个经济人假设,按照这一假设,经济活动参加者追求的是()。
A.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B.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C.个体心理上的享受 D.社会对个人的赞誉 11.西方现代市场经济模式虽各具特点,但都是()。
A.以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 B.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 C.以混合所有制为基础 D.以小私有制为基础 12.苏俄社会条件的变化和经济政策的调整使列宁认识到,“试图完全禁止、堵塞一切私人的非国营的交换的发展……就是在干蠢事,就是自杀”。
这是因为()。
A.商品交换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中B.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违背规律必然受到惩罚 C.私人的非国营的交换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 D.商品交换的发展是解决经济困难的唯一出路 13.近些年来,市场上屡禁不止的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现象,让人们对市场诚信多了几分怀疑;商业贿赂、欺诈行骗等现象的出现,也让人们对市场取向多了几分忧虑。
为此必须()。
A.禁止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 B.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规范市场秩序 C.建立宏观调控体系 D.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 14.在重商主义者看来,社会财富的唯一形态是()。
A.谷物 B.布匹 C.牲畜 D.金银 15.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明,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这里的“等价交换”()。
A.只存在于交换的平均数中 B.是指每次交换都是等价的 C.是指价格与价值相符合的交换 D.只是不可能成为现实的理论要求 16. 投资/美元 100万 200万 300万利润率/% 20 10 2 现实生活中的上述现象,被凯恩斯称为()。
A.边际消费倾向递减B.资本边际效率递减C.总需求决定总收入规律 D.资本流动偏好规律 17.1936年,凯恩斯提出,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增加有效需求,以防止新的危机发生。
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主张最为贴近的是()。
A.罗斯福新政 B.新经济政策 C.明治维新 D.改革开放 18.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有效地巩固了工农联盟。
这是因为新经济政策()。
A.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快速发展 B.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道路 C.维护了农民的利益,顺应了农民的要求,受到了农民的欢迎 D.放弃了国家对生产和分配的计划调节 19.从主张消灭商品经济,到提出共产党人要学会经商;从主张由政府直接控制商业,到提出由国家调节商业。
这表明随着苏俄社会条件的改变和经济政策的调整,列宁对商品货币、对市场作用的认识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列宁把这些变化看成()。
A.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步骤 B.对国家经济进行调控的必要手段 C.为解决当时困难而采取的权宜之计 D.国家实行计划经济的过渡阶段 20.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B.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 C.价值规律 D.剩余价值规律 21.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这一论断表明,我国当时对待苏联经验的态度上发生了变化,即() A.由“全盘吸收”到“完全排斥” B.由“对苏开放”到“关闭国门” C.由“盲目排外”到“洋为中用” D.由“基本照抄”转为“以苏为鉴” 22.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问题是用什么办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
”这一论述深刻地表明()。
A.市场经济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有效方式 B.计划经济只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C.只有市场才是有效资源配置的手段 D.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23.市场机制可以给企业形成压力,激发其内在的潜能,促使企业不断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动力。
这是因为()。
A.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 B.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C.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手段 D.市场能够使有限的资源产生最佳的效益 24.2002~2007年,我国国有企业销售收入从8.53万亿元增长到18万亿元,年均增长16.1%;实现利润从3786亿元增长到16200亿元,年均增长33.7%。
这表明()。
A.国有企业已成为市场的主体 B.国有经济的垄断地位不断增强 C.国企改革使国有经济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D.国有企业已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 25.针对经济快速增长中出现的一些不稳定、不健康因素,我国政府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适时调控,避免了经济的大起大落,使得我国经济连续几年保持了增长较快、效益较好、运行较稳的态势。
这充分说明()。
①我国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完善②我国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③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市场发挥作用的范围不断扩大④我国政府驾驭宏观经济运行的经验不断丰富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6、简述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及其意义。
(10分)27、在金融危机不断加深的背景下,西方主要国家对当前金融危机的认识存在着分歧。
在2008年11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华盛顿峰会上,欧盟轮值主席―法国总统萨科奇认为当前危机应归咎于美国放任的资本主义模式。
时任美国总统布什强调,监管不能造成对市场的过度干预。
德国总理默克尔则对布什的说法不以为然。
她认为,当前问题是对市场的过渡放纵,必须采取措施防止危机重演,而德国的社会市场机制应该成为世界的基本机制。
概括指出美国市场经济模式与德国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区别。
(10分)28、我们每天所需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商或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
每个使用资本和劳动的个人,既不打算促进公共利益,也不知道他自己是在什么程度上促进那种利益。
他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
通过追逐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的利益。
(1)上述材料反映了斯密的什么观点?(10分)(2)应如何评价斯密的上述观点?(5分)29、美国罗斯福传记权威作者弗兰克•弗雷德尔说:“1937年美国经济衰退以前的经济复兴,是罗斯福政府刺激经济的结果,从这种经验中产生一些新的经济理论,其中心思想是:政府通过慷慨开支可帮助国家摆脱萧条。
由此类推,政府能通过紧缩政策帮助制止通货膨胀性突然兴旺。
这种新经济理论后来被称为凯恩斯主义。
” 请结合罗斯福新政在经济活动方面的重要实例,解释凯恩斯革命的含义。
(15分)附加题:(10分) 30.简述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创新及其意义(10分)文澜高中2010~2011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卷参考答案政治选择题:1-5 ABCDA 6-10 BCAAB 11-15 ABBDA 16-20 BACCC 21-25 DAACB 意义实质是开始从国情出发,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和发展工农业之间的经济联系,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以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4分) 27.美国市场经济模式主要强调发挥市场的作用,依靠市场配置资源,有利于激发企业和劳动者的活力。
但缺乏对市场的必要监控和干预,容易加剧贫富两极分化。
(5分)德国市场经济模式在注重发挥市场的作用的同时,还注重通过发挥政府的作用来缓解各种社会矛盾。
但过多的社会保障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本国的国际竞争力。
(5分) 28.(1)斯密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己的,追求个人利益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
市场、自由竞争如同一只看不见的手,在瞬息万变的经济活动中及时、灵敏地传递供求信息,引导资本的投向。
个人利益得到满足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利益,实现了国民财富的增长。
(6分)(2)斯密的上述观点认识到了市场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积极作用。
但他没有认识到,人的本性在本质上是由他所处的社会关系的性质决定的;没有认识到市场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市场调节也会带来资源浪费、经济波动、分配不公等问题。
(4分) 29.(1)罗斯福新政首次对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造成了至关重要的冲击。
罗斯福上台后,废除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自由放任理论,政府伸出了一只“看得见的手”,对宏观经济活动进行了适度调节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