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养生格言:【原文】知足不贪,安贫乐道,力行趣善,不失其常,举动适时,自得其所者,所适皆安,可以长久。
【译文】知道满足、不贪名利,安于贫困乐于养生,努力追求人格的完善,不违背作人的准则,言行举止均适守时宜而心安理得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因而使自己的生活环境安适。
这样常可健康长寿【原文】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译文】如想要身健长寿,必先养心静正其心,如想要养心,则必须先意念欲望恬淡寡欲而少思。
【原文】生从十三:虚、无、清、净、微、寡、柔、弱、卑、损、时、和、啬。
【译文】养生之道在于遵从十三条要旨。
这就是:心无杂念,恬淡于世事,内心清洁无染,俗念净除,谨小慎微无过失,寡欲无贪,心柔不逞强,甘作弱者之心,自视不卑不亢,减损太过的言行,知时达务,顺四时之变化,秉性谦和,崇尚俭朴。
【原文】心之在体,君之位也;九窍之有职,官之分也。
心处其道,九窍循理;嗜欲充益,目不见色,耳不闻声。
故曰:上离其道,下失其事。
【译文】心对于人体,如同君主在国中处于主宰地位;九窍各有不同的功能,正如百官各有自己的职责一样。
如果心能保持正常,九窍等各器官也就能有条不紊地发挥其作用;如果心里充满着各种嗜欲杂念,眼睛就看不见颜色,耳朵就听不见声音。
所以说心要是违背了(清静寡欲的)基本规律,各个器官也就会失去各自应有的作用。
【原文】行端直则无祸害,无祸害则尽天年。
【译文】行为正直就不会遭遇祸害,不遭遇祸害就能安享天年。
【原文】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译文】君子有三件事需要戒:年轻的时候,血气未定,要戒女色;壮年的时候,血气方刚,要戒斗殴;等到年老了,血气已衰,要戒贪心。
【原文】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无恚嗔之心……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
【译文】意志清闲而少欲望,心绪安详而无惧怕,无怨恨愤怒之心,思想上没有忧患,以恬谈愉快为本,以自得其乐而功。
做到这些多可使“形体不敝,精神不散”而益寿延年。
【原文】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和平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其身,是其且多且治。
【译文】敬爱他人的人之所以能长寿,是因为他(她)对外没有贪欲,身心清静无为无邪,心态平和而不失中庸之道,能效法天地间包容万事万物的美德而修其身心,所以他(她)们才得以多寿,得以制约本人的言行使之符合社会和法纪的需要。
【原文】凡心静则神悦,神悦则福生,人能化毒性以救死。
养喜神以延年,必去身灾兼除人患。
【译文】凡是心平静就会使神愉悦,神愉悦就会有福气降临,人可以化解恶性事件挽救死亡。
养快乐之神用以延年,一定可以去掉身体的病灾和人事的祸患。
【原文】圣人不以身役物,不以欲滑和。
善于养生的人常不易受外界事物的驱使而莫衷一是,也不会被七情六欲扰乱其平和的心理本性。
【原文】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译文】情志悠闲而少欲望,心神安宁则无所畏惧,形体劳动而不疲倦,气调和顺畅,则各种愿望都能得到满足。
【原文】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多语则气乏,多笑则脏伤,多愁则心慑,多乐则语溢,多喜则妄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理,多恶则憔悴无欢。
【译文】多思虑则心神不安,多思念则意志涣散,多贪欲则神志昏迷,多劳动则形体劳累,多话语则中气短乏,多笑则五脏受损,多愁则心被牵制,多乐则语言唠叨,多喜则神昏颠倒,多愤怒则浑身血脉不安宁,多嗜好则执迷不悟,多憎恶则身心憔悴没有欢乐。
【原文】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译文】如想要身健长寿,必先养心静正其心,如想要养心,则必须先意念欲望恬淡寡欲而少思。
【原文】清心释累,绝虚忘情,少思寡欲,见素抱朴,学道之工夫也。
心清累释,足以尽瑕,绝虑忘情,足以静世;思欲俱泯,足以造道,素朴纯一,足以知天下安乐之法。
【译文】澄清心灵解除思想负担,杜绝忧虑不动感情,少思寡欲,朴实无华,这是学习道的功课。
心清纯去除负担,完全可以克服缺点;绝虑忘情,可以安静处世;忧虑欲望都泯灭了,足以成就道业;朴实纯真,完全可以知晓世上的平安快乐之法。
【原文】知足不贪,安贫乐道,力行趣善,不失其常,举动适时,自得其所者,所适皆安,可以长久。
知道满足、不贪名利,安于贫困乐于养生,努力追求人格的完善,不违背作人的准则,言行举止均适守时宜而心安理得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因而使自己的生活环境安适。
这样常可健康长寿。
【原文】心主血,养血莫先于养。
心之不养,而多郁多思,多疑多虑,即日饵良药,亦何益之有。
【译文】心主使血脉,养血莫过于先养心。
如果心得不到保养,而是多愁多思,多疑多虑,那么即使每天吃最好的药,又有什么用呢。
【原文】未来之事莫预虑,既去之事莫留念,见在之事,据理应之,而不以利害惕心,得失撄念。
如此,则神常觉清净,事常觉简少。
【译文】未来的事不要预先忧虑,已经过去的事不要留恋,眼前的事,按照常理对付,不要因利害而使心忧虑,也不要为得失烦心。
如此则神常觉清净而事情也会变得简单。
【原文】养生以养心为主,故心不病则神不病,神不病则人不病。
【译文】养生应当以养心为主,因为心不病则神不病,神不病则人不病。
【原文】养心又在凝神,神凝则气聚,气聚则形全。
若日逐劳攘忧烦,神不守舍则易于衰老。
【译文】养心又在于专注,凝聚神气,神凝聚则气亦聚,气凝聚则形体安全。
如果每天都在劳累、混乱、忧愁、烦扰中度过,神不能安居于心中,则容易衰老。
【原文】君子在蹇则有以处蹇,在困则有以处困,道无时不可行也,不以蹇而蹇,困而困也。
【译文】正人君子和善于养生的人,在困苦逆境中有其对待困境的方法和处置逆境的措施,要行正道随时都可坚持实行,不会因逆境而消极,也不会处困境而疲乏颓废。
【原文】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译文】为人处世,凡事能做到让人一步的态度是很高明的,因为今日让人一步可能即为它日进一步留有机会;待人接物以宽厚是快乐而有福的,因为你方便别人即为今后别人方便你留下了余地。
【原文】将躁而止之以宁,将邪而闲之以正,将求而抑之以舍。
于此习久,则物冥于外,神安于内,不求静而心自静矣。
【译文】用宁静制止浮躁,用正气虚化邪气,用施舍抑制贪求。
这样做,时间长了,则物欲远离形体,精神平安地在身体内存,不去追求静而心自然而然就平静了。
【原文】自心有病自心知,身病还将心自医。
心境静时身亦静,心生还是病生时。
【译文】自己身上有病自己心里知道,身病还要用心药来自己医治。
心情平静时身体也会平静,心里生病就该是身体生病的时候了。
【原文】心是枢机,目为盗贼。
欲伏其心,先摄其目。
盖弩之发动在机,心之缘引在目。
机不动则弩住,目不动则心住。
【译文】思想是关键,眼睛是盗贼。
要想控制思想,首先要收剑眼睛。
弓弩是靠机关发动的,思想是被眼睛引诱的。
机关不发动,弓弩就不会启动;眼睛不看,思想就不会受引诱。
【原文】人身有四病,一者地,二者水,三者火,四者风。
风增气起,火增热起,水增寒起,土增力起。
本从是四病,起四百四病,土属鼻,水属口,火属眼,风属耳。
【译文】人的身体有四类病,一是地,二是水,三是火,四是风。
风大动,则气息喘急;火大盛,则颈胸壮热;水大积,则涕唾乖常;土大增,则全身沉重困顿。
四大各有一百一病,合病则起四百四病。
土属鼻,水属口,火属眼,风属耳。
【原文】四大不顺故病,饮食不节故病,坐禅不调故病。
……四大不顺者,行役无时,强健担负,常触寒热。
【译文】四大不顺所以生病,饮食不节所以生病,坐禅不调所以生病。
……四大不顺者,是由于人们劳作无时无刻不强行超过一般所能担负的限度,经常接触寒与热。
【原文】中不正,外淫作。
外淫作者多怨怪,多怨怪者疾病生。
心意不端正,外邪就会侵入身体。
外邪侵入身体的人多烦恼和埋怨。
烦恼和埋怨一多,疾病就会发生。
【原文】风者,同病之始也。
清静则肉腠闭柜,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
【译文】风邪,是多种疾病发生的原始因素。
如果心无杂念,意识安静,就能肌肤固密,具有坚强的抵抗力。
即使遇到严重的风邪,也不能侵入。
【原文】智慧者……一切病者之良药也,伐烦恼树之利斧也。
【译文】智慧是医治一切疾病的良药,是砍伐烦恼树的利斧。
【原文】人得病十因缘。
一者久坐不饭,二者食无贷,三者忧愁,四者疲极,五者淫泆,六者瞋恚,七者忍大便,八者忍小便,九者制上风,十者制下风。
【译文】人得病有十种原因。
一为久坐,不吃任何东西;二为饮食没有节制,来者不拒;三为忧愁多思虑;四为疲倦至极;五为淫欲纵情;六为仇恨愤怒;七为忍大便;八为忍小便;九为憋上气;十为憋下气。
【原文】良医治无病之病,故人常在生也;圣人治无患之患,故天下常太平也。
【译文】高明的医生,总是在疾病发生之前,就教给人们预防的知识,所以人们经常能健康地生活;英明的君主,总是把动乱消除在发生以前,所以天下能经常太平安定。
【原文】宁少毋多,宁饥毋饱,宁迟毋速,宁热毋冷,宁零毋顿,宁软毋硬,此六者调理脾胃之要法。
【译文】餐饮进食宜宁可少吃一些切忌吃的太多,宜脾胃有饥感而忌过饱,宜迟缓进食忌食之太快,宜热食忌冷食,宜软食忌硬食,宜分几次吃而忌一顿饱餐(少量多餐),此六宁(宜)六毋(忌)是调理脾胃的重要法则。
【原文】凡食之道,大充伤而形不臧,大摄骨枯而血沍。
充摄之间,此谓和成。
进食的方法,过饱会使内脏受伤,形体不能丰满,过饥会使骨骼枯槁,血液凝滞。
饥饱适度,能使气血和畅,体格健壮。
【原文】不饥勿强食,不渴勿强饮。
不饥强食则脾劳,不渴强饮则胃胀。
【译文】不饥的时候不要勉强进食,不渴的时候不要勉强饮水。
不饥时勉强进食会使脾疲劳,不渴时勉强饮水会使胃饱胀。
【原文】五味入口,不欲偏多,故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咸多伤心,甘多伤肾,此五行自然之理也。
【译文】摄进五味食物,不宜偏嗜偏多,此因多食酸味食物可伤损脾胃,多食苦味食物可伤肺气,多食辛辣之物可伤肝气,多食咸味食物可伤心气,多食甜味食物可伤肾气,这都是依据五行生克制化的天然规律而促成的。
【原文】凡饮酒者有十过失。
一者颜色恶,二者少力,三者眼视不明,四者现瞋恚相,五者坏田业资生法,六者增致疾病,七者益斗讼,八者无名称恶名流布,九者智慧减少,十者身坏命终堕三恶道。
【译文】大凡饮酒者有十过失。
一者面色不好,二者力气少,三者视物不清,四者显现瞋怒面相,五者毁坏田业资生法,六者增加患病,七者增加斗殴诉讼,八者使无名声之恶名流布,九者使智慧减少,十者使身坏命终,堕入三恶道。
【原文】饮酒后不欲得饮冷水冷茶,多为酒引入肾藏为停毒水,即须去之。
多时必腰膝沉重,膀胱冷痛,兼患水肿、消渴、挛躄之疾。
【译文】喝酒后不要即饮冷水冷茶,否则,这冷液易为酒引入肾脏停滞而成毒水,必须及早除去。
此毒水多时必将引发腰膝沉重,膀胱(即俗称的尿泡)又冷又痛,且还可兼患水肿、消渴和腿痉挛难行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