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方开挖专项安全施工方案

土方开挖专项安全施工方案

四川双龙±800千伏换流站工程(土建A包)土方开挖专项安全施工方案
湖北省送变电工程公司
2012年11月
目录
一、适用范围 (1)
二、编制目的 (1)
三、编制依据 (1)
四、工程概况 (2)
五、施工方法 (3)
5.1施工准备 (3)
5.2土方开挖方案选择 (4)
5.3土方开挖施工 (4)
5.4基坑边坡保护措施 (6)
5.5土方回填 (7)
六、质量控制 (8)
6.1质量控制要点 (8)
6.2土方开挖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9)
6.3强制性条文实施 (9)
6.4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9)
七、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10)
7.1安全管理目标 (10)
7.2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10)
7.3安全管理部门及主要人员职责 (10)
7.4主要危险源及安全技术措施 (12)
7.5文明施工措施 (15)
7.6职业健康与安全 (15)
7.7雨季施工措施 (16)
7.8绿色施工措施 (16)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四川双龙±800千伏换流站工程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但小于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工程。

目前,本工程土方开挖深度超过3m,小于5m的区域为综合水泵房泵坑(3.95m)及主排水管道Y5-Y16(3-4.15m)、换流变事故集油池、极1高端阀厅基础,特制定此方案。

二、编制目的
明确各类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要求,让参加施工的所有人员在各工序施工中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为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目标的实现提供依据和技术保障。

在土方开挖过程中,严格按施工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过程安全有序,使施工质量得到保证。

三、编制依据
(1)招标文件及施工合同。

(2)相关标准、施工验收规范: 与施工有关的法律法规、国家现行标准及文件、国家电网公司规定、电力工程强制性条文等。

其中主要标准及验收规范如下: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
●《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建筑基坑工程检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 50640-2010)
●《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01-2012)
●《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 180-2009)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Q/GDW 1738-2011)
●《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管理规程》(Q/GDW 248-2008)
●《110-1000kV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
(Q/GDW183-2008)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Q/GDW 211-2009
●《国家电网公司基建安全管理规定》国家电网基建[2011]1753号
●《国家电网公司施工项目部标准施工手册(330kV及以上变电工程分册)》
2010年版
●《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开展输变电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通病防治工作的通知》
(国家电网科【2010】270号)
(3) 施工图纸。

(4)现场业主项目部、监理项目部下发的各类管理性文件。

(5)施工类管理及技术文件: 本工程《项目管理实施规划》、《施工强制性条文实施计划》、《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创优施工实施细则》、《安全文明施工实施细则》、《应急预案》等。

四、工程概况
4.1 水文气象:站址位于四川盆地南部,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湿度较大,四季分明,无霜期长,云雾多,日照少。

年平均气温约18℃,年平均降雨量在1100mm左右,春季气温回升早,冷空气活动频繁;夏季炎热,降雨集中,常有伏旱;秋季降温快,多秋绵雨;冬季气候温和,云雾多,日照少,湿度大。

4.2 工程地质:地基岩土层由上至下主要可分为:
人工堆积层(Q S):主要零星分布于人行便道、田埂与房基地带。

(1)层素填土:褐灰色、黄褐色、紫红色,主要成份为粘性土,混少量碎石、块石及角砾,稍密。

层厚0-2.4m。

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不宜直接作为建(构)筑物天然地基持力层和下卧层。

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主要分布于站址冲沟地带。

(2-1)层粉质粘土:灰黄色,黄褐色,含铁锰质氧化物,很湿~湿,软塑状态,层厚一般0.0~3.2 m。

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2~4击,平均值N=2.7击,承载力特征值fak=90 kPa。

多处于地形相对较低的冲沟表面,局部丘间洼地有零星分布,具有中等偏高压缩性、低强度等特点,不宜作为建(构)筑物天然地基持力层和下卧层,场平施工时宜予以挖除换填。

(2-2) 层粉质粘土:褐黄色,黄褐色,含铁锰质氧化物及少量砂粒,湿,可塑状态,层厚一般0.0~6.5 m。

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4~13击,平均值N=6击,承载力特征值fak=150 kPa。

多处于地形相对较低的冲沟与丘间洼地,具有较低强度,中等偏高压缩性的特性,不宜作为重要建(构)筑物天然地基持力层。

第四系残坡积层(Qel+sl):分布不均匀,层厚变化大,主要分布于丘顶及斜坡处,冲沟局部地带有分布。

(3)层含碎石粉质粘土:紫红色,干燥~稍湿,土质松散,均匀性较差,含多量的碎石,碎石成份为风化泥岩。

一般呈硬塑状态、局部可塑。

该层在斜坡地带一般较厚,在冲沟及丘顶地带较薄,层厚一般0.0~5.1 m。

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10~42击,平均值N=14击,承载力特征值fak=240 kPa。

多处于丘顶及丘体斜坡地带,具有较高强度,中等偏低压缩性的特性,工程建筑性能较好,可作为一般建(构)筑物天然地基持力层,但不宜作为重要建(构)筑物天然地基持力层。

侏罗系遂宁组地层(J2S):广泛分布于站址区。

据区域资料该层厚度大于200 m,本次勘探未揭穿。

该层以泥岩为主,间夹厚度变化较大的薄层或透镜体粉砂岩,岩层产状120°∠10~15°。

(4)层泥岩:紫红色、棕红色,泥质结构,泥质、钙质胶结,具中厚层理构造,主要以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局部夹薄层条带状钙质粉砂岩。

岩质较软,遇水易软化,暴露于空气中易崩解。

该层上部为强风化(4-1)层,承载力特征值fak=300 kPa,下部为稳定连续分布的中等风化(4-2)层, 承载力特征值fak=500 kPa。

泥岩为易软化的岩石,其耐风化、耐水浸的能力差,岩石的坚硬程度属软岩,具有高强度,变形小的特征,工程建筑性能较好,可作为建(构)筑物天然地基持力层和桩端持力层。

4.3 水文地质:站址区的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土层中的孔隙水及基岩中的裂隙水。

丘岗地带地下水埋藏较深,主要为基岩裂隙水,据区域资料下部完整的泥岩及泥质粉砂岩中水量甚微,为极弱-不含水层。

本站综合水泵房预计开挖深度3.95m,开挖1m范围内为(3)层含碎石粉质粘土,1m 以上为(4)层泥岩;主排水管道Y5-Y16开挖1m范围内为(2-2) 层粉质粘土,1m以上为
(3)层含碎石粉质粘土。

五、施工方法
5.1 施工准备
在基坑土方开挖之前,要详细了解施工区域的地形和周围环境;土层种类及其特性;地下设施情况;土方运输的出口。

要优化选择挖土机械和运输设备;要确定堆土场地或弃土处;要确定挖土方案和施工组织。

(1)学习和审查图纸
检查图纸和资料是否齐全,核对平面尺寸和坑底标高,图纸相互间有无错误和矛盾;掌握设计内容及各项技术要求,了解工程规模、结构形式、特点、工程量和质量要求;熟悉土层地质、水文勘察资料;审查地基处理和基础设计;会审图纸,搞清地下构筑物、基础平面与周围地下设施管线的关系,图纸相互间有无错误和冲突;研究好开挖程序,明确各专业工序间的配合关系、施工工期要求;并向参加施工人员层层进行技术交底。

(2)查勘施工现场
摸清工程场地情况,收集施工需要的各项资料,包括施工场地地形,地貌、地质水文等情况。

(3)编制施工方案
研究制定现场基坑开挖施工方案;绘制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和基坑土方开挖图,确定开挖路线、顺序、范围、底板标高、边坡坡度、排水沟、集水井位置,以及挖去的土方堆放地点;提出需用施工机具、劳力计划。

(4)作好排水降水设施
在施工区域内设置临时性排水沟,将地面水排走;排水沟纵向坡度不小于2‰,使场地不积水;在基坑和基槽底部设置排水沟,排水沟纵向坡度不小于2‰,设置泵坑用水泵将基底水抽至坑外排走,防止基坑积水。

(5)准备机具、物资及人员
作好设备调配,对进场挖土、运输车辆及各种辅助设备进行维修检查,试运转,并运至使用地点就位;准备好施工用料及工程用料,按施工平面图要求堆放。

组织并配备土方工程施工所需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组织安排好作业班次;制定较完善的技术岗位责任制和技术、质量、安全、管理网络;建立技术责任制和质量保证体系。

5.2 土方开挖方案选择
基坑工程的挖土方案,由于工程的地质条件较好,地下水位在开挖面以下,采用放坡挖土方式。

放坡挖土无支护结构。

5.3 土方开挖施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