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年产吨阿司匹林车间工艺设计模板

年产吨阿司匹林车间工艺设计模板

化学制药工艺学课程设计
题目: 100吨/年阿司匹林车间工艺设计
院系: 药学院
班级: 一班
设计人: ×××
学号:
指导老师: ×××
化学制药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系别: 药学院专业班级: 设计人: ×××
一: 课题名称
年产100吨阿司匹林车间工艺设计二: 原始数据及条件
1、年产100吨阿司匹林
2、原料: 水杨酸、乙酸酐、三氯化铝、乙醇
3、要求: 原料工艺级纯度
三、设计要求
编辑一份设计说明书, 主要内容包括:
(1)标题页
(2)设计任务书
(3)目录
(4)设计方案简介
(5)工艺流程框图及说明
(6)物料衡算
(7)对本设计的评述( 问题及建议)
(8)附图( 工艺流程简图)
(9)参考文献
图纸需采用计算机绘图和手绘
四: 设计日期
11月20日至12月15日
指导老师: 游桂荣
目录
一.产品介绍: ------------------------------------------------------------4二.设计任务-------------------------------------------------------------10三.产品方案-----------------------------------------------------------------10四.生产方法和工艺流程-------------------------------------------------10五.格原料、中间产物的主要技术或规格----------------------------13六.物料衡算----------------------------------------------------------------20七.主要工艺设备选型---------------------------------------------------21八.三废处理及综合利用------------------------------------------------21九.存在问题及建议------------------------------------------------------21十.参考文献---------------------------------------------------------------22
年产100吨阿司匹林车间工艺设计
一、产品介绍
1、产品简介
阿司匹林: 结构式分子量180
阿司匹林即乙酰水杨酸( AcetylsalicylicAcid) ,它的别名有: 醋柳酸, 醋酰基水杨酸, 阿司匹灵, ASA,Aspirin等。

本品为水杨酸类解热镇痛抗炎及抗通风药中最常见的药物。

本品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 针状或颗粒状结晶, 无臭或微带醋酸臭, 味微酸, 在干燥空气中稳定, 遇湿气即缓缓水解成水杨酸与醋酸。

难溶于水, 水溶液曾酸性反应。

易溶于乙醇, 溶于乙醚、氯仿, 在无水乙醚中微溶, 在氢氧化碱或碳酸碱溶液中溶解, 但同时分解。

它的熔点在132~135℃之间[1]。

2、发展概况
早在1853年夏尔, 弗雷德里克·热拉尔( Gerhardt) 就用水杨酸与醋酐合成了乙酰水杨酸, 但没能引起人们的重视; 1897年德国化学家菲利克斯·霍夫曼又进行了合成, 并为她父亲治疗风湿关节炎, 疗效极好; 1899年由德莱塞介绍到临床, 并取名为阿司匹林( Aspirin) 。

到今日为止, 阿司匹林已应用百年, 成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 至今它仍是世界上应
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 也是作为比较和评价其它药物的标准制剂。

在体内具有抗血栓的作用, 它能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 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这与TXA2生成的减少有关。

临床上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

阿司匹林于1898年上市, 发现它还具有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 于是重新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

将阿司匹林及其它水杨酸衍生物与聚乙烯醇、醋酸纤维素等含羟基聚合物进行熔融酯化, 使其高分子化, 所得产物的
抗炎性和解热止痛性比游离的阿司匹林更为长效。

根据文献记载, 都说阿司匹林的创造人是德国的费利克斯·霍夫曼, 但
这项创造中, 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的还有一位犹太化学家阿图尔·艾兴格林。

阿图尔·艾兴格林的辛酸故事发生在1934年至1949年间。

1934年, 费利克斯·霍夫曼宣称是她本人创造了阿司匹林。

当时的德国正处在纳粹统治的黑暗时期, 对犹太人的迫害已经愈演愈烈。

在这种情况下, 狂妄的纳粹统治者更不愿意承认阿司匹林的创造者有犹太人这个事实, 于是便将
错就错把创造家的桂冠戴到了费利克斯·霍夫曼一个人的头上, 为她们的”大日耳曼民族优越论”贴金。

纳粹统治者为了堵住阿图尔·艾兴格林的嘴, 还把她关进了集中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大约在1949年前后, 阿图尔·艾兴格林又提出这个问题, 但不久她就去世了。

从此这事便石沉大海。

英国医学家、史学家瓦尔特·斯尼德几经周折获得德国拜尔公司的特许, 查阅了拜尔公司实验室的全部档案, 终于以确凿的事实恢复了这
项创造的历史真面目。

她指出: 在阿司匹林的创造中, 阿图尔·艾兴格林功不可没。

事实是在1897年, 费利克斯·霍夫曼的确第一次合成了构成阿司匹林的主要物质, 但她是在她的上司——知名的化学家阿图尔·艾兴格林的指导下, 而且完全采用艾兴格林提出的技术路线才获得成功的。

中国于1958年开始生产。

3、临床应用
( 1) 解热作用: 可使发热病人的体温降至正常, 但对正常体温无影响。

常见于感冒, 发热过高。

常将本品与镇静剂苯巴比妥或抗组织胺药( 如异丙嗪等) 组成付方制剂, 用于小儿发热。

( 2) 镇痛作用: 本品经过抑制PGS合成而产生镇痛效应, 但只具中等度镇痛, 又无成瘾性, 古临床广泛用于头疼, 牙痛, 神经痛, 关节痛, 肌肉痛及月经痛等中度钝痛, 对外伤性剧痛及内脏平滑肌绞痛无效。

( 3) 湿抗炎、抗风效应: 抗炎作用也主要由于抑制PGS合成, 从而取消PGS对缓激肽等致炎介质的致敏作用, 其抗风湿作用除解热、镇痛等因素外, 主要在于抗炎。

临床将本品作为急性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药物,
( 4) 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血小板的聚集对于止血和血栓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 本品对血小板聚集有特异的抑制作用, 故临床已广泛用于防止术后血栓形成, 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短暂性脑缺血及心肌梗塞等。

( 5) 其它新用途: 抑制肠道PGS合成, 可用于治疗腹泻; 干扰PGS类物质的形成而缓解偏头痛发作; 环节癌症的痛疼; 对因糖尿病所致的血栓性动脉硬化病、坏疽、冠脉硬化有某些疗效; 还可用于治疗大骨节病, 早期老年性白内障; 小剂量乙酰水杨酸可预防妊娠高血症和胎儿发育迟缓; 亦可治疗失眠; 粉末外用可治疗足藓等[1]。

4、药理及作用
( 1) 解热镇痛药理作用温和而确实, 用于感冒发
热、头痛、神经痛、肌肉痛、痛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