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复习题(仅作复习参考使用,不可照搬、照抄、照转,要灵活运用、真正领会)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
)之一:1.如果两个直言命题的变项完全相同,而常项完全不同,则这两个直言命题()(A)可同真,可同假(B)可同真,不同假(C)不同真,可同假(D)不同真,不同假2.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A)思维的内容(B)语言表达形式(C)逻辑常项(D)逻辑变项3.在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中,如两个命题是相互矛盾的,那么它们()(A)常项和变项都相同(B)常项相同,变项不同(C)常项和变项都不同(D)常项不同,变项相同4.若A蕴涵B,则下列断定中违反逻辑基本规律要求的是()(A)A真且B真(B)A真但B假(C)A假但B真(D)A假且B假5.若A是划分的母项,则根据划分规则,A不可以是_______(A)单独概念(B)普遍概念(C)正概念(D)负概念6.如果A是一个正概念,B是一个负概念,则A与B的外延关系()(A)必定是矛盾关系(B)必定不是矛盾关系(C)可能不是矛盾关系(D)不可能是矛盾关系7."犯罪分为故意犯罪、过失犯罪和共同犯罪"这一划分犯了_______的错误。
()(A)多出子项(B)划分不全(C)子项交叉(D)同语反复8.下列公式中,恰当地表达了A与E的真假关系的是()(A)A∨E (B)A E (C)A∨ E (D)A E9."命题p与命题q是矛盾的"这一命题属_________命题。
()(A)直言(B)关系(C)联言(D)负10."p"q"与"p q"具有()(A)等值(B)可同真不可同假(C)矛盾(D)不可同真可同假11."中国人是勤劳勇敢的"这个直言命题是___________命题。
()(A)全称肯定(B)特称肯定(C)单称肯定(D)或全称肯定或特称肯定12."王勇是学法律的"与"王勇不是学法律的"之间的关系是()(A)反对关系(B)下反对关系(C)差等关系(D)矛盾关系13."北京在上海的北面"和"北京和上海都是大城市"这两个命题()(A)两个都是关系命题(B)两个都是直言命题(C)前者是关系命题,后者是联言命题(D)前者是联言命题,后者是关系命题14.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A)贾宝玉爱林黛玉,所以林黛玉爱贾宝玉(B)张三热心帮助李四,李四热心帮助王五,所以张三也热心帮助王五(C)甲概念真包含乙概念,乙概念一定不真包含甲概念(D)甲命题蕴涵乙命题,所以乙命题一定不蕴涵甲命题15.科学家发现,太阳黑子大量出现的年份,长江流域的雨量就多;太阳黑子出现不多的年份。
长江流域的雨量就不多;太阳黑子很少出现的年份,长江流域的雨量就很少。
据此,科学家认为,太阳黑子出现的多少同长江流域的雨量之间有因果联系。
在此,科学家运用的是探求因果联系的()(A)求同法(B)求异法(C)共变法(D)剩余法16.若"p∧q"与"p q"均假,则_______为真。
()(A)p∧q (B)p∧q (C)p∧q (D)p∧q17."有的哺乳动物是有尾巴的,因为老虎是有尾巴的"是一个有效的省略三段论,其省略的命题可以是()(A)有的哺乳动物不是老虎(B)有的有尾巴的是哺乳动物(C)有的哺乳动物没有尾巴(D)所有老虎都是哺乳动物18.如果一个论证用假说作论据,那么该论证所犯的逻辑错误是()(A)论据虚假(B)预期理由(C)循环论证(D)推不出19.求同求异并用法的特点是()(A)先求同后求异(B)先求异后求同(C)两次求同,一次求异(D)两次求异,一次求同20.如果把"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看作一个二难推理,那么,它表述的二难推理的形式是()(A)简单构成式(B)复杂构成式(C)简单破坏式(D)复杂破坏式21.南极的企鹅是"滑雪健将",每小时能滑雪30公里。
人们观察企鹅滑雪时肚皮贴在雪面上,雪面承受全身重量,双脚作"滑雪杖"蹬动。
人们由此设计了"极地汽车",车身贴在雪面上,两边的"轮勺"作"滑雪杖",这样,极地越野车试制成功了,时速可达50公里,比企鹅还快。
这一陈述包含了______推理。
()(A)演绎(B)归纳(C)类比(D)模态22.在不完全归纳推理中,结论的知识_______前提的知识范围。
(A)少于(B)等于(C)超出(D)有时等于有时超出23."在若干要求离婚的案件中,情况各不相同,但双方感情破裂是相同的。
可见,双方感情破裂是要求离婚的重要原因。
"上述结论是用______得出的。
(A)求同法(B)求异法(C)共变法(D)剩余法24."I与O至少一真。
因为若A命题真,则I命题真;若A命题假,则O命题真;或A命题真或A命题假"这个论证()(A)正确(B)偷换论题(C)论据虚假(D)犯"推不出"的错误25.先论证与被反驳的论题相矛盾或相反对的命题为真,然后根据_______就可以确定被反驳的论题为假。
( )(A )同一律 (B )矛盾律 (C )排中律 (D )充足理由律26.如果同时肯定"p∨q"和"p∧q"则______的逻辑要求。
( )(A )违反同一律 (B )违反矛盾律(C )违反排中律 (D )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纠正:该题仅有一个答案)如何理解林肯妙语?美国前总统林肯说:“最高明的骗子,可能在某个时刻欺骗所有的人,也可能在所有的时刻欺骗某些人,但不可能在所有的时刻欺骗所有人。
”如果林肯的上述断定是真的,那么下述哪项断定是假的?( E )A 、林肯可能在某个时刻受骗。
B 、林肯可能在任何时候都不受骗。
C 、骗子也可能在某个时刻受骗。
D 、不存在某一时刻所有的人都必然不受骗。
E 、不存在某个时刻有人可能不受骗。
单项选择题参考答案1.D 2.C 3.C 4.B 5.A 6.A 7.C8.D9.B 10.A 11.A 12.D 13.C 14.C 15.C 16.D17.D 18.B 19.C 20.B 21.C 22.C 23.A 24.A25.B 26.D之二:1、“q p ∧”与“s r ∨”这两个命题形式含有( )A 、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B 、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C 、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D 、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2、在下列语句中,在集合意义下使用语词“人”的是( )A 、人是有思维能力的B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C 、人贵有自知之明D 、人是世间万物中第一个可宝贵的 3、下列语句作为划分,正确的是( )A 、战争分为常规战争和世界大战B 、一年可以分为春、夏、秋、冬四季C 、这个班的学生,除了七名女学生外,其余都是男生D 、概念分为普遍概念、单独概念和正概念4、正确表示 “中国”、“亚洲国家”、“发展中国家”三个概念外延间关系的是A 5、当p 真、q ⌝也真时,下列为真的公式是 ( )A 、q p ∧B 、q p ∨C 、q p →D 、q p ↔6、和“并非:这个商店的商品价廉物美”相等值的命题是( )A 、这个商店的商品价不廉,物也不美B 、这个商店的商品价廉但物不美C 、这个商店的商品价不廉,或物不美D 、这个商店的商品物美但价不廉7、“出席会议的人有大学毕业的”与“出席会议的人有不是大学毕业的”( )A 、可同真,可同假B 、不可同真,不可同假C 、不可同真,可同假D 、可同真,不可同假8、以MAP 为大前提,SIM 为小前提的有效三段论推理,其结论是( )A 、SAPB 、SEPC 、 SIPD 、SOP9、同时肯定“所有的人都会犯错误”与“有的人不会犯错误”这两个命题会违反 ( )A 、同一律B 、矛盾律C 、排中律D 、充足理由律10、如果一个证明的论据还要依靠论题来证明,那么该证明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A 、论据虚假B 、预期理由C 、循环论证D 、推不出1、B2、D3、C4、A5、B6、C7、D8、C9、B 10、C之三: 1.p ∨q与r ∨s 这两个逻辑形式( ) A.变项和逻辑常项都相同 B.变项不同但逻辑常项相同C.逻辑常项不同但变项相同D.变项和逻辑常项都不同2.在集合意义下使用语词“人”的是()A.人是由猿变来的B.人是有思维能力的C.人贵有自知之明D.人非圣贤,孰能无过3.主项和谓项都周延的性质命题是()A. A命题B. E命题C. I命题D.O命题4.由前提“¬(SIP)”推出结论“¬(SAP)”,根据的是对当关系中的()A. 矛盾关系B.反对关系C.下反对关系D.从属关系5.归纳推理是一种()A.必然性推理B.或然性推理C.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D.结论没有超出前提范围的推理6.当“¬p→q”为假时,()A. p真q真B. p真q假C. p假q真D. p假q假7.由“只有想得清楚,才能做得清楚”,可必然推出()A.只有想得不清楚,才会做得不清楚B.只有做得清楚,才是想得清楚C.如果想得清楚,就能做得清楚D.如果想得不清楚,就不能做得清楚8.如果一个有效的三段论的结论是SAP,小前提也是A命题,则大前提只能是()A. PAMB. MAPC. MASD. SAM9.如果“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成立,那么一定成立的是()A.鱼可得但熊掌不可得B.鱼不可得但熊掌可得C.鱼和熊掌都不可得D.或鱼不可得,或熊掌不可得10.如果一个论证用假说作论据,那么该论证所犯的逻辑错误是()A.论据虚假B.预期理由C.循环论证D.推不出1.B2.A3.B4.D5.B6.D7.D8.B9.D 10.A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两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中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1.下列对概念的限制与概括不正确的是()(A)"形式正确的推理"概括为"有效推理"(B)"假言命题"限制为"前件"(C)"被定义项"概括为"定义的组成部分"(D)"间接推理"限制为"三段论"(E)"模态命题"概括为"简单命题"2.下列关系中,既是对称的,又是传递的关系是()(A)概念间的全同关系(B)概念间的真包含关系(C)命题间的等值关系(D)命题间的矛盾关系(E)命题间的反对关系3."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这是不行的,与其等值的命题是()(A)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吃草(B)或者马儿不能跑,或者马儿要吃草(C)如果马儿不能跑,那么马儿不吃草(D)如果要想马儿跑,就要马儿吃饱草(E)并非"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4.当命题______取值为真时,命题"班上同学都是团员"取值为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