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政治教学中
的运用
高明区技工学校杨婴宇
【摘要】本文从技工学校政治教学的现状出发,浅析了政治教学“一体化”的“四步”教学模式,即“课堂理论知识学习”、“校内实验训练”、“校外实践和社会调查”、“成果展示——学生撰写社会实践报告或论文,教师课题成果发表或出版”。

【关键词】一体化政治教学教学模式职业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训练大大滞后于职业技术变化,为了适应这一变化,近几年“一体化”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成为了职业教育改革的主流方向。

但这一改革涉及的只有专业课程,所以,一谈到“一体化”我们普遍认为它是专业教学的独有模式,而且在实际的教学改革中研究的重点也多在专业课程范围内,对文化理论教学一体化模式鲜有研究。

笔者受暑期“全国通用素质师资培训”中“工学结合”的启发,在此与其他同行探讨技工学校政治教学中的一体化的相关问题。

一、政治教学的现状
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但目前技校政治教学大多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表现为:教材以理论为主,考核以分数为主,教学以满堂灌为主,实践教学比较欠缺,课堂教学难,教学实效不显著,达不到职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加上技工学校的教学强调以技能训练为中心,政治教学日益边缘化,使之在整个学校教学体系中变得可有可无,结果导致许多学生道德无知,是非模糊,行为失范,自卑疑惧,忧学怨学,扩大了“后进生”的范围。

二、政治教学“一体化”的概念及其特点
关于“一体化”教学,不同的学者表述各有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一是认为“一体化”教学是一种方法,是实践教学的一种形式;二是认为一体化教学是将多个原来相互独立的主权实体通过某种方式逐步结合成为一个单一实体的过程,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以上一体化教学的定义都是围绕职业教育中专业课程改革来谈的。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一体化的概念由专业领域涉及到地理、经济和政治等多个领域。

现结合技工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对政治教学中的“一体化”作一个新的表述:政治教学中的“一体化”是指整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注重课程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有机组合,将政治理论课与生产实习、实践性教学重新分解、组合,在“工学结合”的基础上,把政治教学任务渗透到专业教学中或在实践教学中得以完成,从而实现提高学生职业素养、职场适应能力、创新意识、实践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目标的教学改革活动。

和传统的政治教学模式相比,一体化教学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在教学内容上,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内容合二为一或将各教学环节紧密结合,组成一个有机整体来进行教学,有效避免政治理论课“满堂灌”的单一形式;二是在教学方式上,打破传统“纯理论”的政治教学模式,使教学从“知识的传递”向“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转变,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三是师资队伍建设上,教师从“单一型”向“行为引导型”转变,成为既能完成理论教学任务又能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同时具备丰富教学经验又有较强教学研究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四是对学生来说,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五是教学组织形式上,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室内外专业教室、实习车间”转变。

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实用性。

三、构建政治教学中“一体化”的具体措施
1、转变思想政治教学观念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技工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政治教育环境已由原有的较为封闭的学校教育环境转变为较为开放的社会教育环境。

目前,技校学生定岗实习和生产性实训的时间逐日增加,其活动的空间更是由原来以课堂、宿舍和图书馆为主转变为以企业和社会为主,受教育空间更具开放性和多样性,因此,技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不能再固守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必须尽快探索不同于以往校内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机制、新路径,让师生共同走出教材、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世界。

其次,要充分认识社会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冲击。

当代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同时并存,技校学生要提前步入企业和社会,在全新的环境下,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对技校学生所要面临的复杂社会环境作出全面的预测、分析和判断,注意研究新的工作生活和生产性实训过程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利弊影响,并有针对性地提前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并有针对性地提前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实施政治“四步”教学新模式
“四步”教学模式具体就是安排四个层次的教学环节,四个环节之间紧密结合,相互融合,有质量、有特色的完成整个政治教学任务,实现政治教学一体化。

第一步:课堂理论知识学习,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课堂理论授课。

但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要有所创新与改革。

要加强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和前瞻性,教学内容上,一是要求教师与时俱进,把最新的学科前沿动态和最新的新闻资讯有机融合到日常理论知识与教才授课中来。

例如,在讲述“国家意识”时,结合近来中日关于钓鱼岛之争引发的“何为理性爱国”进行讨论,让学生在提高公民意识的同时,又了解了最新时事动态,自觉参与到关心国家大事中来。

同时教师要针对职业教育和技校学生的特点,通过教学创新把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见解、
问题、困惑、创意引进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是要求教师要有意识的把自己的教研课改成果有效运用到日常理论与实践教学中来;形式上,倡导行动导向式、探究式、讨论式和任务驱动式教学,让政治教学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突出学生在知识构建中的主体地位,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实现充分交流。

本环节的教学活动从第一学期起,贯穿5个学期,并在一年级时重点安排。

第二步:校内实验训练。

一是要建设从培训到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德育学习工作站”,使之改变传统教室固有的条条框框,适用学生分组合作学习、讨论、进行教学活动和展示能力的有效平台,教师通过“典型工作任务”的分配,与学生互动来完成教学;二是按照职业工作环境设计和建设实训场地,把教学环境建成具有职场氛围的教学车间、教学工厂或其他的职能部门,使学生和教师在与实际生产、服务接轨的教学环境和工作流程中充分感受到企业文化,以便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服务意识、安全意识、团结合作意识和职业道德素养,并对工作环境管理和工具管理形成良好的习惯等,从而更凸显出职业教育“培养在一线生产和服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这一目标。

这一步从第一学期起,并在二年级时重点安排。

第三步:校外实践和社会调查。

首先,这一步的重点是校企合作或定岗实习。

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既不同又紧密联系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将课堂教学和学生参加实际岗位的实践有机结合,培养适用生产一线需要的具有综合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具体做法是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把训练场所由“德育学习工作站”和实习工厂向企业车间、社区等场所进行延伸,课堂不再局限于一间教室或一个实习车间。

并且派专职政治教师、心理学教师、职业指导教师深入顶岗实习企业全程陪同辅导,定期进行专题讲座、普法、心理咨询活动等。

这样的校企合作或定岗实习有效打破了教育的自我封闭、脱离社会的局面,让教师逐步成为“专家型职业人”的同时,又加强了学生对岗位适用能力、合作协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自我管理等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其次,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进行适合本专业的产品推介,例如,服装专业的服装推介,电器专业的电子产品推介等。

再次,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或专家访谈,了解行业规则、社会需求,并为学生搭建一个可以和社会交流、学习、碰撞的实践平台。

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职业道德,精湛的专业技能,和谐的团队精神。

这一步重点安排在三年级。

第四步:成果展示与考核。

学生撰写社会实践报告或论文,教师课题成果发表或出版。

在完成前三步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开始撰写社会实践报告或论文,对自身的综合素质做一个全面的阐述或说明,特别是德育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

然后通过生生互评、教师评价、企业评价和社会评价对学生进行360度全方位考核。

教师通过总结实践的教学过程完成所承担的课
题研究任务或撰写相关学术论文,然后又运用到实际的“一体化”教学中去,在不断改进与总结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四步”教学模式要注重关注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发展水平、学习方法运用、认知心理和学习习惯等,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沟通力”、“执行力”和“领导力”,这“四力”可以说是通用职业能力,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广泛的可迁移性,对于一个人的职业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这正是技工教育的真谛所在。

政治教学中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将明显的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促进技工教育有特色可持续发展。

但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

参考文献:
1.胡国柳韦开蕾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中国教育报》.201
2.8.24.第6版
2. 王明伦.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证.《职业技术教育》.2007(25):6
3.韩璐.关于校企合作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探索与思考 .《中等职业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
杂志社.2012(1):29-31
4. 徐磊.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第12期95-9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