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课 春天的畅想

第二课 春天的畅想

《春天的畅想》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感受、解读、品位春天,让学生喜欢春天,赞美春天,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与评析,体会自然美与艺术美共同
的美感与不同的表现方式。

2.通过欣赏、讨论、合作探究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
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运用绘画、剪纸、书法等形式,探
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方法。

3.通过观赏,结合自己的观察,进行大胆的想象,构思出自己
对春天的感受。

并用适合自己的表现形式去表现春天。

激发
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欣赏、合作探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春日景象建立自然美和艺术美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了解美术作品中的春天,同时让学生运用具象抽象的形式来描绘他们心中的春天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其中包括春天的文学作品,音乐,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春天的景色,伴随着春的乐曲,将学生引入春的意境中。

师:春天是万物复苏、生命萌动的季节,更是人们辛勤耕耘、播种希望的季节。

在春风的吹拂下,春天的一切都充满了活力,这个美丽的季节里,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春光,了解春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第二课《春天的畅想》。

(板书课题)
1.课件展示:朱自清散文《春》的朗诵视频。

师:通过刚才的视频片段,我们看到了朱自清笔下的春天是如此多姿多彩,生机盎然。

大家想一想,文学作品中的春天是用什么来塑造的呢?
学生答,(优美的文字)教师小结并板书。

那么,音乐是怎么表现春天的呢?下面我们来听一首非常著名的乐曲《春江花月夜》,堪称中国古典名曲中的名曲,经典中的经典,请大家在聆听音乐的时候,想象这首乐曲表现的是什么内容,你的感受是什么?
2.播放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
提问,学生做答。

师总结:这是一首典雅优美的抒情乐曲,它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
静谧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西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形象的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

如果说文学作品中的春天是用文字来塑造的,那么音乐作品中的春天是用什么来塑造的呢?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并板书。

(音符或节奏、旋律)画家笔下的春天又是什么样呢?
3.课件展示梵高油画《盛开的桃花》
师:哪位同学能描述下这幅画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或场景,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答。

师小结:梵高恣意大胆夸张的挥洒着色彩,白、蓝、粉、金、金黄。

光影处理的恰到好处,春的气息扑面而来。

大家思考一下,画家是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现春天的呢?学生答,教师小结并板书。

(画面,色彩,笔触,构图等)
二.发展认知阶段
1.课件展示春天的风光
问题(1):自然界的哪些现象向我们传达了春天的信息?春天到了,可以组织哪些课外活动?
生:冰雪融化、小草发芽,燕子归来、果树开花、农民伯伯开始辛勤的耕作……万物复苏、春意盎然、春柳叶绿、鸟语花香、百花盛开……生:春游、写生、植树、放风筝……
问题(2):我们校园的春天在哪里?主要以什么颜色为主?
生:操场上,花园里……以绿色为主。

问题(3)你发现春天都有哪些色彩,能否用一句话谈一谈你对春天的感受?或者春天春天给人一种怎样的美感?)
生:绿、黄、粉……温暖,舒适,清新怡人,生机勃勃等。

3.从古到今无数文人墨客无不为春的多彩而陶醉,被春的生机所打动,留下了很多赞美春天的诗句。

想一想,你能说出哪些赞美春天的诗句?
学生列举古诗:苏轼《惠崇春江晚景》、贺知章的《咏柳》、杜甫《春夜喜雨》、《游园不值》、《江南春绝句》等。

4.刚刚我们用音乐和文学在赞美春天,表现春天,那么在绘画作品中,美术家
是怎样通过美术作品来表达春天的各种信息呢?
5.课件展示作品,请同学赏析。

(1)中国画《梅石溪凫图》马远,请同学们看看画面表现的什么内容,联想到那句古诗?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2)油画《初春》彼得.季莫菲耶维奇.福明让同学赏析画面谈感受。

(3)雕塑《春风》(张德峰)请同学谈感受
(4)中国画《春如线》吴冠中,请同学观察画面,你联想到了春天的那些事物,想象画家是怎样表现春天的,给你的感受如何?
(5)油画《桃花谷》欣赏并解析抽象化的视觉符号不是为了再现原图,而是传达一种对生命的感受(热烈奔放的色彩和笔触)。

(6)讨论探究:通过上面这些美术作品形式的欣赏,除了国画、雕塑、油画,你们还能列举其它的美术表现形式吗?
——水粉、水彩、年画、剪纸、蜡笔画、铅笔画…
三.展示与讲评阶段
1.表现:春天是丰富多彩的,相信同学们对春天的感受也溢于笔端,让我
们尝试根据一首诗、一首乐曲画出春的意境用手中的画笔来描绘我们心中的春天?在作画之前,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学生的作品。

(多媒体展示) 播放:《春天的芭蕾》及春天的风光
生:开始创作(同学们可以尝试多角度对春天进行描绘)师:巡回辅导(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大胆畅想,描绘心目中的春天)
2.点评:首先采取自评和互评的方式,互相交流,改进完善自己的创作构
思,具体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①色彩:是否表现丰富,体现春天特点;②主题:是否传达出春天的气息;
③情感:是否表达出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3.展示
学生到讲台展示作品谈自己的构思,(师引导)是否喜欢自己的作品,为什么这么表现,同时其它同学举手谈对作品的看法、原因、和建议。

四、课后拓展阶段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个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季节,让美好从这里开始书写,最后希望学生们回去以后在课堂完成作业的基础上,收集资料进一步对作品进行完善。

板书设计
二、春天的畅想
文学——优美文字塑造春天形象
音乐——用音符塑造春天
赞春
绘画——色彩、笔触等塑造春天
绘春
附:《春天的畅想》教案设计说明
《春天的畅想》教案设计说明
一、设计思路:
依据《美术课程标准》,创造性地开发、丰富、使用教材,本课主要通过让学生看、听、想、评等教学活动,对美术作品自主欣赏学习,引发学生对春天的感受,并结合自身感受和收集的资料积极参与到表现、评论、展示中。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加强学科知识的整合,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表达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主题紧紧围绕春天展开,借助大自然赋予春的气息,调动学生内心的生活体验,启发学生大胆的想象和联想,通过不同的角度感受与表现春天,体验自然美与艺术美共同的美感与不同表现方式。

通过欣赏引发学生对春天色彩的主观感受,并结合自身感受和色彩知识完成对春天主题的色彩创作。

从赞美春天出发,感悟生命的意义,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其次,教材从自然形态过渡到绘画作品的欣赏,品鉴美术大师是如何表现春天的,分析美术各种创作形式的作品如何表现春天。

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表现春天。

教材以画家“桃花谷”创作过程为线索,贴近自然,贴近生活,使学生理解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并牢记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审美观,有着丰富的想象力。

“春天的畅想”主要围绕自然美和艺术美共同的美感和不同表现方式而展开。

在这样的题材中,学生的许多生活经验和个人情感及爱好都能释放出来,不同的学生会从中获得不同的感想和收获,个人情感也得到升华。

进一步提高鉴赏能力与想象力,培养绘画创作的表现能力。

四、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1.结合自己的观察、发现、大胆想象和联想,充分挖掘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艺术素材;欣赏过程中,体会大自然与艺术间的转换和交融所带来的美感。

2.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基础,(通过欣赏、分析、交流、联想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感受艺术家们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对春天的赞美,加深情感体验。

3.形成积极参与的交流意识,激发创作兴趣;完善创作构思,感受成功体验。

五、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

在本节的备课和教学
过程中,为学生感受美、体验美、评价美与合作交流提供机会,搭建平台;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充满激情地学习,用情感来体验,用心灵去感悟,用画笔去描绘。

2. 采用“引发情感──发展认知──认知巩固──课后拓展”为模式展开教学。

充分挖掘并利用现实生活素材,尽可能地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趣,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艺术图片,加深情感体验,通过丰富多彩的讨论,以合作学习促自主探究。

3. 生生互评、个人自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

以学生互评、自评为主,教师点评为辅,在认知巩固阶段,通过同学间交流,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六.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的选用
本次教学需要多媒体课件的辅助。

多媒体课件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里面收集了大量有关春天的艺术作品图片、影视资料、文学作品及音乐、歌曲。

它形象、直观、生动,色彩艳丽。

它的使用既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又扩展了学生的视野,更充实和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