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书和写作为突破口,创建书香校园》开题报告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我校现有24个教学班,1060名学生,拥有多媒体教室、微机室、实验室、仪器室、音乐教室、舞蹈教室、图书阅览室、语音室、电子备课室等专用教室,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打下基础。
近年业,学校以办“优质+特色”学校,育“素质+特长”学生,“为全体学生负责,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学校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华彩乐章。
学校先后被评为省级规范化学校、省交通示范化学校、市教学示范性学校、市示范家长学校,被定为省心理教育实验基地、省探究教学重点研究基地,将通过课题研究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和学校的内涵发展,致力于打造一个充满教育理想的书香校园,营造一个师生共同发展、共享幸福人生的和谐家园第一部分理论背景和研究准备一、课题的提出著名学者朱永新先生说:“阅读,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阅读,让博学和睿智拯救我们!阅读,让历史和时间记住我们!阅读,让吾国之精魂永世传承!”的确,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
巴金曾说过:“在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就从文学作品中汲取大量的养料。
文学作品用具体的形象打动了我的心,把我的思想引到较高的境界。
优秀的作品给了我生活的勇气,使我看到理想的光辉。
”文学作品的魅力由此可见。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书籍的阅读,几乎是不可或缺的教育与自我教育、认识与自我认识的基本途径。
教育部最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所以要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就要扩大课外阅读量,拓宽语言实践范围,加大写作指导的力度,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
课外阅读,成为今天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的指标。
好书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采掘不尽的富矿,是经验教训的结晶,是走向未来的基石;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的航灯,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我们在充分研究、积极实践的基础上,推出本课题研究,就是让学生捧起一套经典,与大师为友,与知识为友,与真理为友,用最静心的阅读,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学校前期研究概况我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师工作扎实,为人朴实,功底厚实,而且有着和谐的人际关系,整体素质较高。
另外,学校注重低负高质,形成了鲜明的学科教学特色,创设了教育现代化环境,尤其是“学习型”组织的确立,更使教师明确了终身学习的意义,教师品位不断提升。
我校有很好的“文学基础工程”,“蒲公英文学社”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校刊《蒲公英》定期出版,市区教育局组织的“书香校园”活动如火如荼,老师十分注重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平时的教学中有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这些宝贵经验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前提。
我们相信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我们会更出色地完成此项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提升学校科研水平。
三、课题研究的准备1、组织准备围绕课题内容,按照科研要求,将课题组人员进行了合理的分工,以便分头实施,系统研究;同时聘请专家指导和对成员的培训。
2、思想准备搜集、学习和掌握国内外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课程论等的最新理论和见解,使课题具有广阔的视野。
着力学习教育学、心理学、课程标准等基本原理,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以便为课题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思想理论基础,使课题研究具有整体效应。
3、课题的条件论证我校具有优良的办学传统和办学质量,本校一贯重视校本文化建设,特别重视大语文教学的研究,学校的写作教学多年来一直坚持走改革创新之路,探索学生校园读书实践活动,学生作文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校园“蒲公英”文学社、校园文学刊物《蒲公英》这一平台,指导学生深入生活实践,潜心体验生活,获得生活真切感受,指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优秀书籍,获得一定的文学积淀;指导学生真情写作,表情达意,通过文学活动提升了学生的文学素养,近年来我校学生的习作有700多篇作品在校刊《蒲公英》上发表,200多篇在全国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如2007年省创新作文大赛,我校选送的学生作品,有12篇分获一二等,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
在全校开展的“书香校园”活动中,我校学生逐渐形成了读书学习的好风气,班级组织的读名著、读古诗词,读好书活动,年级间也开展了读书演讲活动,全校学生的文学素养不断提高,为课题研究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第二部分课题研究构想四、支撑理论1、认知建构理论。
学生学习的过程并非是被动地吸取知识、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而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构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再创造过程。
所以,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要遵循知识形成的规律,以促使学生认知结构的孕育、发展、开放,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实现知识与创造力的同步增长。
2、教学认识论。
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和能动的反映过程。
认识起因于主客体方面的相互作用。
学习过程的主体是学生。
现代教学论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从多渠道获得知识,而且具有自觉能动性、独立自主性和开拓创造性。
3、积极强化理论。
强化学生积极行为产生的内部情感体验,使积极的情感态度得到巩固,并对以后的更高层次的情感态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条件。
对学生阅读中的点滴体会及闪光点、成功点或创新处,应运用各种方式予以积极强化,如鼓励和表扬、赏识等,以巩固学生的积极行为。
五、理论假设(一)研究假设学生广泛地进进行阅读、主动地写作,学生将更加牢固地掌握写作方法,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习惯,从写作中享受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同时也可增强做事的恒心,养成良好的意志力。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记:“盖文章,济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世。
”该课题旨在以学生的读书、写作为突破口,练笔育人,提升文学素养,培养具有完整人格,有深刻思想,有个性的创造型人才。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成功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课题通过学生读书、写作,促进学生对各科知识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使学生的学习真正成为一种“再创造”的过程。
(二)目标系统《以读书和写作为突破口,提升学生的文学素》作为我校今后三年的一项核心工作,在广大教师当中已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它将为我校在走内涵发展道路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人人与知识为友,与大师为友,与真理为友,是传承民族文化,振兴民族精神重要途径。
对广大学生而言,加强课外阅读可以切实减轻他们繁重的课业负担,滋养他们的精神,净化他们的心灵,从而提升学校素质教育的内涵。
学生加强阅读、写作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文学、艺术、德育、等众多领域。
而怎样引领学生走进书海,静心写作将是课题研究的核心问题。
在当今电子产品泛滥、视听文化充斥市场的时代背景下,学生的思维不是在被一点点激活,而是在一点点退化。
在这种背景下,恢复以文本为载体的阅读写作活动,将很有实效性,也将是学生精神成长的一条重要渠道。
(三)课题研究范畴1、营造氛围通过舆论宣传,使教师、学生、家长全员参与,大家都来关心校园读书环境和家庭读书环境建设的良好氛围。
(1)、校园读书环境的营造加强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建设。
在加强学校图书室建设的同时,加强班级图书角的建设;在一手抓“建设”的同时,更要一手抓“利用”,让每一间教室都飘着书香,每间教室都设置了一个书橱,既能看到每个班的必读书目,又能欣赏到学生的精彩作品选辑。
(2)、家庭学习环境的营造倡导依靠家长会和教师的引导作用,鼓励建设家庭图书室,形成“书香家庭”。
要通过家庭学习环境的营造来对孩子进行人文熏陶,建议家长们积极参与亲子阅读,在提升自我素养的同时,提升孩子的素养。
2、活动辅助一是每学年组织开展“读书节”活动,评比“校园之星”。
读书节上表彰“十佳阅读之星”、“优秀小作家”。
二是定期展评读书笔记。
倡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学校教导处定期展评。
三是开展读书、写作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写作兴趣。
分类举如:办读书报告会、专题讨论会、演讲比赛、辩论比赛、征文竞赛、赛诗会、知识竞赛、手抄报展览、现场作文等活动。
3、评价激励多层次、多样化、富有个性的评价方法,将对学生阅读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如采用阅读成长记录袋的评价方式,试行阅读考级制度等。
学校应制订出与目标配套的评价标准,对评选出的优秀学生进行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
第三部分课题的问题思考与设计六、开题后的主要工作开题之后,我们将按照科研规范,系统地实施计划项目。
主要作好以下工作:1、以理论学习为先导,强化科研意识。
我们认为深入而充分的理论准备,并贯穿于始终,对于顺利完成课题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开题后仍然要认真系统地学习教育理论专著和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掌握原理,积极研讨,促进思考,强化科研意识。
2、以探求科研方法为主体,加强课题管理。
①加强科研方法的学习、交流和研讨,定期召开科研研讨会;②重视课题资料的积累和使用,建立课题档案和数据库;③采用目标管理,通过《课题计划书》进行管理,进一步细化课题;④定期作好课题总结、汇报工作。
每半年进行一次书面总结汇报;每阶段进行一次课题论证和总结。
七、实验原则1、学生为本的原则。
我们将“能否促进学生充分发展”作为取舍标准,大力提高阅读和写作兴趣的素材,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
2、因地制宜的原则。
从学校实际出发采集具有特色的、个性化的教育资源,和教科书上的带有共性的内容形成互补,建立一个具有特色的课外阅读课程体系。
3、发展性原则。
着眼于人的发展,从整体育人的角度出发,优化培养目标,坚持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深入进行课外阅读课程、教材、教法等的相应改革。
4、整合性原则。
超越不同知识体系,而以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来安排学习的课程开发活动。
其目的是减少知识的分割和学科间的隔离,把受教育者所需要的不同的知识体系统一联系起来,传授对人类和环境的连贯一致的看法。
5、实践性原则。
结合当前形势,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读书实践活动中得到发展,这也是书香校园建设的重要目标和操作要求。
八、研究方法(1)文献法:寻找理论支撑,由理论指导实践、指导研究,在实践中完善理论,使理论与实践有机整合。
(2)实验法:在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的活动的基础上,在充分论证的前提下,进行学生主动作文实验,让学生想写,有内容写。
(3)调查研究法:将学生个体或某一班级进行追踪调查,并进行横向、纵向比较,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制定出相应的实施策略。
(4)案例研究法:学生成长进步的案例积累起来,做出分析,总结出一般结论或特殊性结论。
(5)总结交流法:定期将学生的读书、习作成果进行分析,把课题实施中的经验教训进行交流总结,探寻规律,指导下一步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