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题开题报告PPT

课题开题报告PPT


课题研究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解决数字环境下,教师可以在 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你登上备课平台,就可以和其他 教师交流教学思想、教学设计。这就弥补了传统集体备课的 备课人数、备课时间、备课资源、备课地点有限的种种不足。 网上集体备课的开放性,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多重交互性, 迅速及时性等特点都是其应该大力提倡的原因。从而更加有 利于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对集体备课 理论的完善和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五)、完成课题保证措施
(1)课题组的成员为学校的骨干教师,都有一定的理 论和实践研究的能力,善于学习,勇于实践。 (2)学校支持本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资金保障。
(3)制定了课题管理、学习、研讨和激励制度,搭建
了交流平台,以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和预期完成阶
段性成果。
(4)教师人手一台电脑,校内建立了校园网,实现了 “班班能”、“室室通”,学校拥有10兆的光纤VPN外连 的校园网。
课题研究现状
成都市学道街中学提出:网络环境下集体备课的最大优势 是教师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登上备课平台,大家 就可以交流教学思想,教学设计。这就弥补了传统集体备课的 备课人数、备课时间、备课资源、备课地点有限的种种不足。 网络资源浩如烟海,教师如果单打独斗将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而且对于新课程而言,通过网络进行教学设计的探讨要比在网 上下载一些课件的意义大得多。所以,网上集体备课的开放性, 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多重交互性,迅速及时性等特点都是其 应该大力提倡的原因。
课题研究现状
实施集体备课,全国各地开展的如火如荼,虽有一些研究成 果,但在具体实施时,常常出现一些集体备课流于形式:一是虽 然定时定点,人也到位了,但各干各的事或东扯西拉聊一通,白 白浪费时间;二是虽然有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但无实质性内容。 如只是知识点罗列,提纲式,过于粗略,纯粹应付学校检查;三 是虽然有一定形式,但不够深入,质量不高。教师参与面小,讨 论交流无落实到位;四是尽管研讨比较充分,形成了一体化教案, 但真正去用的少之。 而今对新的现代技术——数字技术条件下的集体备课涉及的 人很少,还未形成系统的研究成果,在集体备课特点的研究上还 有较大的空间。
三、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于集体备课的研究国内外早已有之,且研究的人也很多, 江苏省沛县实验小学提出了集体备课原则:坚持"四定"、"五备", 钻透"五点",优化"两法",精选"两题"。①"四定":定时间、定地点、 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②五备:备教材、备课标、备教法、备学 法、备训练。③五点: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 ④两法: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⑤两题: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 业题。江苏省江阴县云亭中学提出了集体备课要求:(1)集体备课采 取“说课”的方式进行。集体备课首先由主讲人进行说课,并将教学 存在的问题提出供大家讨论。然后由参加备课的成员进行集体讨论 研究,提出改进意见。最后由备课组成员对讨论的意见进行整理, 根据自己的教学形式和特色及各班学情,在备课本上形成整合性的 个性化教学用案。(2)每次集体备课,都要围绕大纲和考纲,确定明 确的教学目标,主备课人要提前写好发言讲稿(或编制好学案讨论 稿),集体备课时要人人发言,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行动研究法:
对教师行动进行跟踪研究, 找出适合课题研究的新途径。
分析法:
素材和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 检验模式有效程度。
经验总结法:
归纳分析,总结数字环境下小学数学教 师集体备课有效模式。
Page 19
(三)、研究内容
1、构建数字环境下的集体备课制度等,探索校本教研中集体备 课活动的内在规律,总结出校本教研管理的有效策略和可行办 法。 2、通过基于数字环境下集体备课研究,总结集体备课与传 统备课的共性与个性。 3、探讨数字环境下的集体备课方式、流程及保障机制,使学 校教育资源共享,形成“合作互助机制”。
课题研究背景
在新课改面前不仅要求学生合作学习,教师的合作也同样重 要。新课改对集体备课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传统集体备课已无法满 足新课改的要求。传统的集体备课只强调教师的作用,忽视学生能 力的培养;强调教学的预设性,忽视教学的生成性;强调知识的传 授,忽视激发感情等等,传统备课方式的封闭性和武断性影响了课 堂的生成性,让课堂也带上了教师预设的枷锁。那么如何解决传统 意义上的集体备课的局限性呢?如今我校教师人手一台电脑,学校 拥有“10兆的光纤VPN外连”校园网,实现了“班班能”、“室室 通”。同时建立了科组交流群,方便教师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 行网上交流,弥补集体备课时间不能保障的问题。围绕教学过程、 学校需求和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自然产生了本课题的研究。
(四)、研究预期目标
总目标:构建集体备课的管理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 探索出在数字环境下集体备课的有效方法和模式,从而促 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 探索数字环境下的集体备课要求和制度及有效模式,进一 步完善学校教学管理。 通过网上资源的共享,进一步更好地建设并利用好教育资 源,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 搭建乐于实践、善于研究,敢于探索的教研平台。 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构建数字环境下有效集体备课新模 式。 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一批优秀的教学设计,建立学 科数字资源库。切实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广大师生的信 Page 22
研究内容
4、整合数字资源,与学校学科教研组及备课组资源的有 机结合,促使教师研究能力的发展。 5、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 信息科学理论,掌握和运用基于数字环境的研究方法。
把数字技术与集体备课紧密结合起来,以运用促 培训,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让集体备 课真正达到优质、高效。
中心校校园网
中心校数学科组Q群
中心校数学科组微信群
中心校数学科组开展微信即时点评活动
课题研究意义
集体备课是一种基于问题的共同学习,是提高课堂 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它可以集中智慧、整合经验、 共享资源;集体备课能实现群体优势和个性特长的完美 结合;集体备课可以成为校本教研的主要活动形式,真 正打通科研、教研与教育实践之间的通道,让科研与教 师常态工作相联系,成为一种具有实际教育价值的行为; 集体备课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载体,通过这样一个平台达 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个体的优势继续保持,整体的 水平得到提升,特别是新教师快速提高。
子课题开题报告材料
《数字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师集体备 课有效性的研究》
肇庆市睦岗中心小学
刘燕
2014年9月24日
《数字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与研究》 总课题组
开题报告内容
一、课题来源 二、课题背景与意义 三、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课题研究策略
一、课题来源
教师因工作重,备课时间不能保证,先上课后补教案的情况 普遍存在,写教案成为了教师工作的负担,抄写多、重复多、反 思少、原创少。以致备课仅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或是应付教务处检 查,所课程理念,所谓的教案不但不利于教学,反而起 到了相反的作用。新课程改革呼吁有效的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无 疑是一个能让教师在合作探讨中找寻最佳教学设计方案的科学、 高效的途径。课堂教学的有效是基于备课的有效,而备课要有效 需要一套机制来支撑和保证,因此需要我们从制度建设的层面来 研究集体备课构建制度,保证集体备课的有效进行。 再加根据课题组省级课题研究方向及我校近期开展的教研活动 特确立此子课题。
四、课题研究策略
(一)、研究成员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预期目标 (五)、课题保证措施 (六)、研究预期成果
(一)研究成员
(二)、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调查、统计法:
通过网络了解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通过问卷和访谈,了解学校目前状况, ,学习相关理论;通过购买理论书籍, 征求各方面的意见,了解教师备课情况 让教师研究有相关的理论依据。 及计算机应用的需求等。
该课题组以往研究成果
(六)、研究预期成果
子课题开题报告材料
《数字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师集体备 课有效性的研究》
肇庆市睦岗中心小学
刘燕
2014年9月24日
《数字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与研究》 总课题组
感谢您的聆听!
我们会用心倾听您的意见!
积极摸索、不断改进、勇于创新 扎扎实实地把科研工作开展下去! 谢谢!
中心校数学科组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情景
中心校数学科组备战区大赛情景
集思广益
二、课题背景与意义
背景:新课程改革呼吁有效的集体备课,新课程改革给教师 和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既包括教育观念的变化,也 包括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授课内容的呈现方式、师生关系的变 化。教师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挑战。对于教授这些科目的教师来说, 知识的局限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而解决此问题的最快途径就 是集体备课。此外,新课程的另一重大改变就是教师授课方式的 变化,如果教师还照本宣科,根本就无法上课。在教师备课过程 中,教学设计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一个难度非 常大、非常耗时的环节。如何让教学设计既在规定时间内实现教 学目标,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集体备课是一个能让教师在 合作探讨中找寻最佳教学设计方案的科学、高效的途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