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管理平台技术方案文档修改记录目录1概述 (1)1.1 编制目的 (1)1.2 编制依据 (1)1.3 建设目标 (1)1.4 设计原则 (2)1.5 术语及缩略语 (2)1.6 引用文件 (3)2主要功能与战术技术指标 (3)2.1 总体要求 (3)2.1.1 可定制性 (4)2.1.2 可靠性 (4)2.1.3 可扩展性 (4)2.1.4 实用性 (4)2.1.5 安全性 (4)2.1.6 易维护性 (5)2.2 主要功能要求 (5)2.2.1 集成架构设计 (5)2.2.1.1 硬件设施及基础监控层 (5)2.2.1.2 采集管理平台层 (5)2.2.1.3 资源层 (5)2.2.1.4 应用层 (6)2.2.2 业务系统集成注册发布管理 (7)2.2.3 数据采集处理功能 (7)2.3 主要战术技术指标 (8)2.3.1 响应时间 (8)2.3.2 可用性指标 (8)3系统总体设计 (10)3.1 系统体系结构 (10)3.1.1 系统组成 (10)3.1.2 组成架构 (12)3.1.3 技术体制 (14)3.2 系统使用流程 (14)3.2.1 用户角色 (14)3.2.2 工作流程 (16)4分系统设计 (18)4.1 系统运维管理功能 (18)4.2 注册发布管理功能 (18)4.2.1 功能组成 (19)4.2.2 形式审查 (19)4.2.2.1 功能说明 (19)4.2.2.2 业务流程 (19)4.2.2.3 外部信息关系 (20)4.2.3 数据审核 (21)4.2.3.1 功能说明 (21)4.2.3.2 业务流程 (21)4.2.3.3 外部信息关系 (22)4.2.4 数据发布 (23)4.2.4.1 功能说明 (23)4.2.4.2 业务流程 (23)4.2.5 数据查询 (23)4.2.5.1 授权内数据查询 (23)4.2.5.1.1 功能说明 (23)4.2.5.1.2 业务流程 (24)4.2.5.2 授权外数据查询 (24)4.2.5.2.2 业务流程 (24)4.2.5.2.3 外部信息关系 (26)4.2.6 使用申请与授权 (26)4.2.6.1 功能说明 (26)4.2.6.2 业务流程 (26)4.2.6.3 外部信息关系 (28)4.2.7 数据使用反馈 (28)4.2.8 元数据服务 (28)4.2.8.1 应用层 (28)4.2.8.2 数据层 (28)4.2.9 统计分析 (29)4.2.10 数据名录 (29)4.2.11 元数据模型维护 (30)4.2.12 系统管理 (31)4.2.12.1 权限控制 (31)4.2.12.2 消息管理 (31)4.2.12.3 数据字典管理 (31)4.2.12.4 电子凭证管理 (32)4.2.12.5 系统升级管理 (32)4.2.12.6 日志审计管理 (32)4.3 数据采集监控处理功能 (33)4.3.1 功能组成 (33)4.3.2 本地数据管理 (33)4.3.2.1 注册数据新增 (33)4.3.2.1.1 功能说明 (33)4.3.2.1.2 业务流程 (34)4.3.2.2 注册数据修改 (35)4.3.2.2.1 功能说明 (35)4.3.2.3 注册数据删除 (37)4.3.2.3.1 功能说明 (37)4.3.2.3.2 业务流程 (37)4.3.2.3.3 外部信息关系 (39)4.3.2.4 注册数据导入 (40)4.3.2.4.1 功能说明 (40)4.3.2.4.2 业务流程 (40)4.3.2.5 注册数据管理 (41)4.3.3 注册申请处理 (42)4.3.3.1 功能说明 (42)4.3.3.2 新增数据注册申请 (42)4.3.3.2.1 功能说明 (42)4.3.3.2.2 业务流程 (42)4.3.3.2.3 外部信息关系 (43)4.3.3.3 修改数据注册申请 (44)4.3.3.3.1 功能说明 (44)4.3.3.3.2 业务流程 (44)4.3.3.3.3 外部信息关系 (45)4.3.3.4 撤销数据注册申请 (46)4.3.3.4.1 功能说明 (46)4.3.3.4.2 业务流程 (46)4.3.3.4.3 外部信息关系 (47)4.3.3.5 申请信息管理 (48)4.3.4 元数据采集 (48)4.3.4.1 数据抽取 (48)4.3.4.2 数据转换 (49)4.3.4.3 数据装载 (49)4.3.4.3.1 数据装载方式 (49)4.3.5 系统管理 (50)4.3.5.1 权限控制 (50)4.3.5.2 消息管理 (51)4.3.5.3 数据同步 (51)4.3.5.4 数据备份 (51)4.3.5.5 系统升级管理 (51)4.3.5.6 日志审计管理 (51)5工程标准与规范 (52)6关键技术及解决方案 (56)6.1 灵活扩展的软件架构设计 (56)6.2 系统跨平台集成适配 (56)6.3 基于国产自主可控数据存储 (56)6.4 自动高效ETL技术 (57)6.5 基于日志的安全审计技术 (57)7系统联试与试用 (58)7.1 系统试验 (58)7.1.1 分系统试验 (58)7.1.2 软件三方测评 (58)7.2 系统试用 (58)7.2.1 方案原型软件试用 (58)7.2.2 初样原型软件试用 (58)7.2.3 试点建设单位初样软件试用 (58)7.2.4 试点建设单位正样软件试用 (59)8质量管理、可靠性保证及标准化控制措施 (59)8.1 质量管理控制措施 (59)8.1.1 基本要求 (59)8.1.2 建立质量保证组织 (59)8.1.3 质量信息管理 (59)8.1.4 故障分析和纠正措施 (59)8.1.5 软件质量控制 (59)8.1.6 技术资料质量保证 (59)8.1.7 外购、外协产品质量控制 (59)8.1.8 使用方提供产品控制 (60)8.2 可靠性控制措施 (60)8.2.1 基本要求 (60)8.2.2 建立可靠性保证组织 (60)8.2.3 可靠性控制 (60)8.2.4 可靠性设计 (60)8.2.4.1 软件的避错 (60)8.2.4.2 软件的防错 (60)8.2.4.3 软件的查错和纠错 (61)8.3 标准化控制措施 (61)8.3.1 基本要求 (61)8.3.2 方案论证阶段标准化工作 (61)8.3.3 工程研制阶段标准化工作 (61)9项目经费预算 (62)9.1 项目预算表 (62)9.2 项目预算明细表 (63)9.2.1 设计费明细表 (63)9.2.2 材料费明细表 (64)9.2.3 燃料动力费预算明细表(专项) (65)9.2.4 差旅费概算明细表 (66)9.2.5 会议费概算明细表 (68)9.2.6 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 (69)9.2.7 测试化验加工费预算明细表 (70)9.2.8 固定人员费概算明细表 (71)10 项目进度规划 (72)11 售后服务及技术支持 (73)1 概述1.1 编制目的根据《ABCD-1234信息化基础设施招标书》、《ABCD-1234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和《ABCD-1234信息化基础设施建技术要求》,构建集团综合集成系统,实现集团资源智能化集中管控。
瞄准集团保障资源智能化集中统管的功能目标,综合运用系统集成方法,实现集团设备的智能化集成控制、设施管控系统的集成管理以及人员、物资、环境、设施、设备等状态感知信息的集成共享。
系统可以对数字广播、车辆感知、防盗报警、电子巡更、视频监控、周界防范、货运站感知、机房感知、人员感知、楼宇自控和网络管理系统的后台数据库进行智能数据扫描和采集,并按照用户需要的指标整理采集的数据集,优化后保存到指标采集数据库中,还支持对更早期的数据进行自动归档备份。
系统具有一体化的用户界面,并有各个集成功能的功能菜单,对于基本的功能使用和数据查看和展示,都可以直接在集成系统中统一操作,对于具有操控接口的功能,集成系统可以通过专用的接口协议直接控制功能的各项功能。
系统要建设成为集团的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基础平台,实现数据集中式管理,信息集中式服务的模式,并提供完善的信息接口,方便未来无缝接入其他的应用功能,为集团的信息化应用提供技术保障和数据支撑。
基础设施综合运维集成平台在集团区网络环境中实现数字广播、信息发布、货运站环境感知系统、楼宇自控系统、车辆感知系统、人员感知系统、周界防范系统、电子巡更系统、防盗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网络管理系统、数据中心系统和数字营区系统等14个系统的集成应用。
主要内容包括应用统一身份认证、信息采集及发布、业务信息实施监控及分析等。
本方案围绕资源管理平台业务需求,依据系统主要功能和战术技术指标,详细阐述了系统总体设计思路和技术实现途径,明确了系统体系、组成、结构、功能、接口、试验等内容,提出了项目开发计划和管理措施,为下一阶段开展系统研制建设提供依据,也可作为项目主管部门对系统研制建设过程进行管理和考核的依据。
1.2 编制依据《资源管理平台技术要求》,2016年9月。
1.3 建设目标“十二五”期间随着业务的拓展,数据呈加速增长态势,且数据格式复杂多样。
重要;各单位间以及用户对数据资源的共享共用、融合处理需求日益迫切。
依据资源管理平台业务需求,综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以信息基础环境为支撑,以数据资源为核心,以提高数据资源共享共用能力为目的,构建资源管理平台,实现数据的注册发布和审批授权的统筹管理,保证各级各部门数据信息的一致性、准确性,规范数据管理流程和管理秩序。
1.4 设计原则资源管理平台管理系统采用统一规划、分块建设的方式进行建设,遵循以下六个方面的原则:1)急需先行原则2)统筹规划原则3)可扩展性原则立足资源管理平台业务需求,采用开放式体系架构和服务化设计,基于统一的软硬件技术支撑平台,构建应用系统,支持功能重组和拓展,适应资源管理平台需求的变化。
4)分层分级原则根据不同层次的应用需要和描述的详细程度对元数据进行分层分级组织,一级元数据偏重最基本、最主要的实体和元素信息,用于了解数据集的总体情况,二级元数据按不同的数据类别详细描述数据集信息。
5)可借鉴原则6)适用性原则设计上充分考虑系统各业务层次、各环节管理中数据处理的便利和可行,把满足用户业务管理作为第一要素进行考虑。
1.5 术语及缩略语1)LDAP:指目录服务,其提供了存储用户信息的能力,并对外提供高性能的查询和访问接口。
2)Dojo:是一个JavaScript 框架,提供了常用的前台操作函数,并提供了一整套的页面组件,便于用户的页面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