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职管理服务工作中的渗透教育

高职管理服务工作中的渗透教育

高职管理服务工作中的渗透教育
[摘要]高职管理服务工作服务于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具有良好的德育功能。

高职院校应该坚持全程引领、内容匹配、遵循规律、潜移默化的原则,在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工作以及师生交往中进行渗透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关键词]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德育渗透
一、高职管理服务工作与立德树人
高职管理服务工作服务于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

从学校德育视角看,高职管理服务工作规范了师生的思想行为与学习生活秩序,优化了学校的育人环境,保障了学校德育系统效能的发挥,对德育实践起到支持与促进作用。

首先,高职教学管理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践展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基于专业特色与全面发展,培养职业精神与专业技能,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其次,高职学生工作通过学习环境与秩序管理开展班级社团活动,系统考核学生品行,通过评价和奖惩促进学生形成“三自”能力,增强纪律性、自觉性与责任心。

再次,高职后勤工作通过优良服务与优化校园环境、树立服务形象、引导健康生活方式、提升校园精神文明程度等,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二、高职管理服务工作中的渗透教育因素解析
(一)高职管理工作的内容、特点及其德育功能
高职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有管理目标、计划组织、监督检查等。

首先,管理目标要在方向上向德育聚焦,在内容上提出明确的育人要求。

其次,计划组织的重点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实施,将教书育人体现在课程体系与教学过程中,促使教师既教书又育人。

再次,监督检查就是对影响教育质量的主因素进行控制,从而保证育人目标的实现。

高职管理工作的特点主要有政治性、专业性、民主性。

政治性决定了高职渗透教育的思想方向,高职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专业性决定了高职渗透教育的基本途径,高职管理要有规范性、专业性,即依照高等教育规律与办学章程来开展教育实践,通过专业建设与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培育德行兼备的人才。

民主性决定了高职渗透教育的基本方法,高职管理应体现以人为本,实行民主管理,构建和谐校园与最佳育人环境。

(二)高职服务工作的内容、特点及其德育功能
高职服务工作的主要内容有校园建设维护、生活物资保障、服务规章制度、
后勤服务形象等。

首先,校园是建筑美、自然美、艺术美、生活美的和谐统一,包含文化积淀和德育内涵。

高职校园环境提供了德育渗透的平台,可陶冶情操,培育校风、学风。

其次,校园生活物资保障在稳定学校生活和教学秩序、保持稳定局面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体现在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方式与有效增强自制力等方面。

再次,后勤工作制度与学生品德行为规范考核相结合,对学生行为起到导向和规范作用。

同时,后勤岗位是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课堂与认识社会的窗口,后勤工作者的思想观念、职业道德、劳动态度等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高职服务工作的特点主要有服务性、繁杂性、辅助性。

其德育功能体现在:一是后勤服务人员主动热情的态度、敬业爱岗的精神都可以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的形成。

二是繁杂的后勤工作要求较高的责任心、自觉性与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参与后勤实践可督促学生严谨自律。

三是后勤服务人员甘当配角与绿叶,其奉献精神是学生的学习标杆。

三、高职管理服务工作中的渗透教育实践
(一)高职管理服务工作中渗透教育的实践方法论
当代德育理论主张,学校德育要以生活德育超越知性德育(知化的德育内容与知化的德育实践)。

生活德育在运作方式上强调基于学校日常工作与生活,将学校自身的文化价值取向、教育氛围、朋辈关系、制度机制作为学生道德素质养成的互动因素,并赋予主体重要的德育意义。

就实践而言,正确处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主阵地与“学科专业中渗透德育”、高校管理服务工作中渗透教育的关系是关键。

就效果与接受度来说,生活德育的实践方式要优于知性德育。

生活德育理论将生活德育实践分为日常生活德育、制度与学习生活德育。

这正是高职管理服务工作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功能的着眼领域。

学校日常生活德育主要以师生交往、学校社群、校风校训、教育氛围为要素,主要靠天然情感与核心道德观念来调控。

制度与学习生活德育则以制度与其所含价值观为调控要素,使学校形成“秩序化的学习时空”。

其中的关键是对学校职能的理解。

如果视学校职能为“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那么选择“应试教育”类的制度理念造就的必然是与其相应的德育实践类别;如果视学校职能为“修心养性”,那么选择的制度理念又将是另一种风景。

此外,制度与学习生活德育还以教育内容与具体教学行为的反复作用为调控要素。

即学科德育功能与教师教学风格、人格力量、教学态度等德育默化力的关系紧密。

(二)高职管理服务工作中渗透教育的实践原则
1.全程引领。

要将渗透教育融于管理服务工作决策、协调及激励等各方面。

决策中定向渗透,使学校一切决策有利于学生的道德成长;协调中适时渗透,利用协调化解各类利益诉求和矛盾的时机,凝聚人心、感化师生;激励中针对心理需求渗透,遵循高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激励自主性,增强责任感。

2.内容匹配。

管理服务工作中的渗透教育要注意内容的分类匹配。

教学计划制订重在明确德育培养目标,课堂教学管理鼓励教师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考核重在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等。

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渗透教育重在创新形式与载体,抓好学生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成才。

后勤管理工作中的渗透教育重在树立良好服务形象,以敬业精神、良好态度和服务技能润物无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