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引导自主探索,促进有效学习

引导自主探索,促进有效学习

引导自主探索,促进有效学习
摘要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就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自己本人把要学的东西去发现或创造
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指出:改变
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由此可见,数学教学,必须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做学习的主人,动手动脑,
善于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积极探索,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与“创造者”。

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智能和身心的和谐发展,全面提高素质,
成为富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开拓人才。

关键词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生活合作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所谓“自主学习”,是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是一种针对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而言的学习方
式。

那么,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促进有效学习呢?
一、在生活体验中引导自主学习
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就是生活。

”事实上,生活与知识是紧密相连的,一旦教师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相融通,学生就会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和作用,就有可能深深意识到自己学习的责任与价值,就有可能会增加自己学习的兴趣,学习就可能不再是一项枯燥无味的任务,而是一项乐在其中的有趣活动了。

知识源于生活,学习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在内容上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到知识贴近他们的生活,让课堂更具有亲切感和亲和力。

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需要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创设贴近实际的生活情境,把学生带到一个和自己生活相通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之中,体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在教学“千米的认识”这一课时,不要把教学局限于教材和课堂中,可以把课堂搬到操场或者大街上,让学生亲自去量一量,并让学生注意实际长度与自己估计有多大差别,体验一下,一千米到底有多长,这样既能使学生顺利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更重要是让学生头脑中千米的概念不再是“千米”两个字,从而真正认识和掌握数学知识。

二、在学法指导中引导自主学习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精辟地提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
在教学,在教学生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教的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会学,向课本挑战、向教师挑战、向标准答案挑战。

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质疑问难,勤学好问,敢想、敢问、敢为、敢当。

培养学生标新立异,敢为人先的勇气。

现代教育理论不是也常提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吗?由于每位学生的社会环境、家庭背景、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应针对每位学生的特点、根据教学实际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的学法,并顺应学生的学法开展教学。

从而造就具有个性与活力的时代新人,使他们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在分层训练中引导自主学习
由于不同学生在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上的差异,易造成其自主学习实效发展的不平衡。

因此,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精心设计教学问题,灵活落实分层训练要求:(1)针对优等生,应着力指导他们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解决综合性更强,条件更复杂,难度更大的学习问题,提高他们的自己发展能力。

(2)针对中等生,应着力指导他们在巩固所学新知的基础上,尝试思考解决稍深的学习问题;(3)针对学困生,则应着力指导他们进一步理解与巩固所学新知识中最基本的部分。

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应科学地运用“罗森塔尔效应”,给学生积极的评价和期望,特别是对“学困生”,让他们受到与优等生同等的心理待遇,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勇气和力量,从而树立学习信心。

为此,需充
分利用成就性需要。

在“最低要求和无限发展”的思想指导之下,保证“学困生”每上一节课或个别辅导之时,都能学有所得,而不是“奉陪末座”。

例:教学《梯形面积计算》一节内容时,一位老师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安排三个层次的教学活动。

层次一:要求学生拿出所准备的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已学过的简单图形。

(平行四边形)层次二:观察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各部分间的关系,试着自己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

层次三:进一步提出用一个梯形推导面积公式的设想,让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讨论。

教学实践表明,通过设计分层练习,全班同学各自获得了不同层次上的平衡,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对知识进行不同层次的概括中,增强了自信,落实了自主,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总之,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的积极思考,我们只有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断改进教学策略,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促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探索中发展,在探索中创新,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把“学”的权力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以“探索”的形式来“活化”主体的主动性,使学生的知识理解、掌握、应用、迁移以及技能的形成过程于“自我建构”的方式中得到实现,这就是当前小学数学自主探究的课堂。

只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才拥有自已的发现过程,才拥有自己的思维空间,学生学得有趣,教学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顾亚利.自主探究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2).
[2]贺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