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克服惯性思维

克服惯性思维

克服惯性思维,树牢总目标
----祖木来提
人最难以超越的就是自我,尤其是成功的自我。

现在,我们同样需要面对这一现实的考验,不断超越自我、超越旧我。

其中首要任务是锻造准确感知惯性思维和工作惯性的能力,再来寻找化解惯性的制动力。

一般来说,工作是思维的延续和反映,解决了惯性思维的问题,工作惯性就能迎刃而解。

形象点说,惯性思维的诱因就是人的第一感觉。

但反过来说,第一感觉只要足够灵敏,所激发的一定不是惯性思维。

我们中间确实存在这样的两种人,第一种是只看重对成绩的总结,回避对问题的反思,最后信心爆棚,感知能力钝化。

第二种是对于学习浅尝辄止,自满自足,听不进不同意见。

长此以往,第一感觉就谈不上什么灵敏度了,惯性思维则自然形成。

我们当把谦虚、谨慎作为一种必需的修养,提倡主动比对先进找差距,多研究问题,少讨论成绩;静下心来读书,多问一些为什么,少一些循规蹈矩。

还有一种情况是不假思考,人云亦云催生出的工作惯性。

有的人习惯于模仿,看见别人做出了好成绩,就照猫画虎,照单全收。

不加甄别的模仿弊多利少,虽可能带来不错的业绩,但确属偶然。

这是浅显的道理,有人仍如此行为,症结在于懒惰,是思想上的懒惰,具有极大隐蔽性,一旦出了问题,一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就成为了这些人的挡箭牌。

借鉴先进当然重要,但要加以运用则必须结合本地实际。

建设“四个襄阳”需要的是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人,能学人
所长,弃人所短的人,人云亦云者当严厉惩戒。

经验和方法会不会成为危险的惯性,需要用对未来形势的判断来考量。

判断未来形势关系成败,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但也是无法回避的事情。

从国家,到企业,到个人都是如此。

日本上世纪没有看清数字技术的前景,执着于其所擅长的模拟技术不回头,坐视被美国超越。

高盛银行先人一步,看到了次级债风险,全力做空,从而在金融危机中独善其身。

在很大程度上,惯性与既往经验、方法是相互转换的,转换的动力就是外部环境的变化,所以,对未来形势的判断极端重要。

如果形势在一定时限内没有变化,那么,依据既往经验和方法来开展工作,就是继承优秀,不能被定性为惯性。

但是在现代社会,外部环境变化是很快的。

比如说,现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大,企业投资扩产就会趋向保守。

这样的背景下,必须寻求改变与突破,把更多稳增长的重心放在保投资上。

否则,就会为惯性所制约。

正确判断未来形势很难,坚持正确需要毅力,抛弃错误需要勇气。

判断做出后,既不能朝令夕改,忽左忽右,又不能一意孤行,不到黄河不死心。

这一点,对于领导干部和企业家来说,更为重要。

2017年7月30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