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2.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时代
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时代
第三代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这里对ENIAC和计算机的发展作一个详细的解析
罗江职教中心教师备课教案(续页)
No:1(章)1(节)2(页)
学与教(知识与技能)的过程设计
相关学科知识
延伸与德育渗透
第四代计算机: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2004年,由中科院计算所、曙光公司、上海超级计算中心三方共同研发制造的曙光4000A实现了每秒10万亿次运算速度。
2008年,“深腾7000”是国内第一个实际性能突破每秒百万亿次的异构机群系统,Linpack性能突破每秒106.5万亿次。
2008年,曙光5000A实现峰值速度230万亿次、Linpack值180万亿次。5000A可以完成各种大规模科学工程计算、商务计算。
1997年,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银河-III百亿次并行巨型计算机系统,峰值性能为每秒130亿次浮点运算。
1997至1999年,曙光公司先后在市场上推出曙光1000A,曙光2000-I,曙光2000-II超级服务器,峰值计算速度突破每秒1000亿次浮点运算。
1999年,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神威I计算机,峰值运算速度达每秒3840亿次,在国家气象中心投入使用。
(简单介绍我国计算机的发展)
我国超级计算机发展大事记
1983年,历经5年研制,中国第一台被命名为“银河”的亿次巨型电子计算机在国防科技大学诞生。
1992年,国防科技大学研制出银河-II通用并行巨型机,峰值速度达每秒10亿次,主要用于中期天气预报。
1995年,北京市曙光计算机公司(前身为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推出了曙光1000,峰值速度每秒25亿次浮点运算。
这是同学们学习计算机的第一门课程,通过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以前对计算机的了解学习情况,让同学们了解为什么要学习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介绍本门课程的内容及学习安排,鼓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和新的面貌投入到新的课程中开始学习。
[教学过程]
(一)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1.第一台计算机:“ENIAC”1946年诞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罗江职教中心教师备课教案(续页)
No:1(章)1(节)3(页)
学与教(知识与技能)的过程设计
相关学科知识
延伸与德育渗透
【小结】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作业】
1、完成下表
第一代
(时间)
第二代
(时间)
第三要物理器件
内存储器
外存储器
运算速度
应用领域
罗江职教中心教师备课教案(续页)
No:1(章)1(节)1(页)
学与教(知识与技能)的过程设计
相关学科知识
延伸与德育渗透
[组织教学]
各位同学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的很多同学现在已经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但是否能够正确的操作,这还是一个问题,因此大家的基础知识是不一样的,所有在这我们有必要对计算机的相关基础知识作一个详细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