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职业院校摆脱困境。
在计划经济下,职业学校奉命办学,“招生靠计划、分配靠政府、经费靠拨款”,人才供应链条是计划性的。
企业发展也是计划的产物。
在人才供求方面,培养出来的人才全部由政府包分配,职业教育也处于卖方市场的地位,职业学校无生存发展这虞。
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来越发展,职业教育与企业之间,校企之间出现了真空地带,由于计划经济正逐步退出舞台,而市场还未完全在企业与职业学校之间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导致了人才供应数量、专业类型、人才规格层次无序的状态。
目前,不少职业学校生源不足,学生素质较差,毕业生就业层次低,教学设备陈旧,办学经费短缺,真可谓是举步维艰,濒临困境。
再下去几年,高职院校也将面临同样的问题。
职业学校面临的发展困境,既有自身的原因,也有政府的责任;既有企业的原因,也有社会的责任。
在此之下,必须强调政府、企业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责任尤为必要。
职业院校要积极争取政策,强化校企合作才能摆脱困境,求得发展。
2、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力。
职业学校加强校企合作,实行顶岗实习,能够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企业环境熏陶和必要的实习条件、难得的实践锻炼机会。
生产实践过程也就成了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学生在师傅带领指导下,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并把在实践中体验进行理论的对接,从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增强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实践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热情和创造精神。
3、有益于减轻职业学校学生的家庭经济负担。
由于中职学生家庭绝大多数为农民、工人等低收入家庭,在提供学费、生活费等方面,大多存在困难,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帮助与扶持。
校企合作,半工半读等方式能够在培养技能的同时,给这部分学生减轻经济负担,顺利完成学业。
4、有利于建设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老师大多是从高校直接分配的,他们专业水平高,理论知识丰富,但缺点是知识应用能力不强,实际操作水平不高,这也极大地影响了职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校创设实习基地,兴办专业产业,为广大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参加实践、提高实际工作的能力提供了条件和机会,而且在实际工作中,教师把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相结合,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这有利于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学的质量,对职业学校建立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5、有利于地方经济结构的调整。
校企合作,企业和院校如同生命共同体,而不仅仅是一个是需方,一个是供方。
只有打破这样的观念,加快适应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才能真正实惠产业升级。
目前不少行业产业升级已经到了非常急迫的程度。
实现产业升级,走科学发展,以人才为支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的自主创新发展道路。
校企合作有利于改善企业的人才结构,夯实人才对发展的支撑;有利于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提高科技进步对发展的贡献。
如果现在职业院校和企业之间还没有达成共识的话,在短期内要进行产业升级是非常困难的。
我们知道,职业教育是最直接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为企业所用,为社会所用,这有利于带动当地经济结构和调整,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