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壁垒案例分析——宁夏枸杞
专升本2班周泾泾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日益加强,国际贸易额的不断扩大,贸易逐步全球化,许多国家的本国的贸易受到冲击,逐步恶化,集贸易保护和环境保护于一身的绿色壁垒也因此应运而生且发展迅速。
我国的大量贸易顺差和诸多问题使我国在国际贸易中也频频遭受来自国外的绿色壁垒障碍,损失重大。
所以如何应对国外的绿色贸易壁垒,同时构建我们自己合理的绿色壁垒正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中医药品广受欢迎,可是出口常常遭受壁垒,2008年,多种中药材对美出口量大幅下降,党参下降了80%,冬虫夏草下降了67%,沙参下降了48%,田七下降了47%,地黄下降了46%,贝母下降了39%,人参下降了38%。
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枸杞,由2007年的290吨下降到2008年的29吨,降幅达90%。
就拿宁夏的枸杞来说,枸杞药性平和,具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润肺止咳的功效。
枸杞还能增强免疫力,具保肝、抗疲劳、抗衰老等作用,适合抵抗力低、身体虚弱者服用,常服可延缓衰老、强身健体、美肤养颜。
枸杞作为宁夏的特色农产品,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已经成为国际社会认识了解宁夏的一张名片。
宁夏是枸杞的原产地,素有世界枸杞在中国,中国枸杞在宁夏,宁夏枸杞在中宁之说,国际市场的开放为宁夏枸杞贸易出口带来了无限商机,但是,宁夏枸杞贸易处在一个较低的层次水平,问题的症结主要在于国际竞争力不强,难以突破绿色壁垒。
案例:杞农之困
2011年7月的宁夏中宁县,满眼皆见的是路边晾晒的枸杞。
这个时节,正值枸杞盛产,全年一半的产量几乎产自这个时节。
中宁,这个位于宁夏中部的小县城是全国著名的枸杞生产基地,枸杞产量占到全国总量的60%以上。
然而,此时,很多枸杞生产商却在犯难。
来自瑞士市场生态研究所(IMO)的检查人员检查,不仅新添了检查合同的细则,还增加了网上追踪系统。
IMO是全球首批从事有机产品认证的机构之一,同时具备欧盟和美国认证许可。
这是出口有机枸杞的第一道门槛,即获得由出口目的地国家认可的有机认证。
例行检查每年一次,但是2011年却格外严格。
事实上,欧盟和美国几乎已经对中国枸杞关上了“大门”。
近年来,枸杞的出口之路可谓一波三折。
2010年,西班牙一度是中国枸杞的第一出口市场,出口额为774万美元。
然而2011年以来,受到欧盟更为严格的限量标准,西班牙进口额锐减。
来自宁夏林业局的资料显示:2007年1月-2009年3月期间,我国共有24批出口到美国的枸杞产品因为检出农药残留、亚硫酸盐、色素、恶性杂质以及标签、成分未作说明等问题而被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拒绝入境。
自2007年以来,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以枸杞干果在美国无明确农残限量标准为由,要求农药残留一律不得检出,一旦检出,就拒绝入境。
宁夏有机枸杞也就此基本停止对美出口。
有机枸杞,就是不用任何化学农药的枸杞。
以欧盟有机食品农产品农残法规要求,枸杞鲜果中的农药——啶虫脒的限制含量为0.01mg/kg,这一含量意味着在生产过程完全不能使用农药。
这对于病虫害泛滥、一年至少打药6次以上的枸杞生产,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但反过来看,绿色贸易壁垒不一定是个坏东西,遭遇“碰壁”也可以把坏事变成好事。
绿色贸易壁垒的设置也能有利于改善我国出口产品的质量,向着生态友好型的产业方向不断迈进。
这是冲破绿色贸易壁垒的需要,也是我国生态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