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物流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分析摘要:现代物流业是一种渗透到所有经济领域和企业经济活动中的交叉和重合的复合产业,它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及其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广西具有发展物流业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拥有丰富的经济资源,面临着很好地发展机遇,广西物流业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和得天独厚的有利因素。
本文通过对广西物流业发展基础简况的情况分析,查摆研判广西物流业发展的存在的问题和优势,并对广西物流业发展布局进行初步探讨,最终提出对进一步加快广西物流发展简要看法和建议。
一、广西物流业发展的基础简况近年来,广西不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交通综合供给能力日益增强,“十五”以来初步形成横联东西、纵贯南北、通江达海、联接周边的大交通格局,为全社会交通运输生产的迅猛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一)交通基础设施规模不断扩大,日臻完善铁路网框架初步形成,技术标准和通行能力在逐年提高。
“十五”期末,广西初步形成连接广西沿海三大港口和周边相邻的广东、湖南、贵州、云南各省,并通过越南铁路线连通东盟的出海大通道铁路网框架。
在铁路线路不断延伸的同时,线路的质量也不断改善,随着黔桂铁路扩能改造如期完工,区间内大幅提速,从柳州到贵阳的行程由14小时缩短到6.5小时,客货运输由时速40公里提升到120公里,客车通行能力由9对增到45对,全线运输能力由500万吨提高到1500万吨;南昆铁路全线实现电气化,货物列车通行能力由8对增至42对,客运列车通行能力由1对增至5对,运输能力由初期的1000万吨提高到2600万吨,运输能力显著增强;南防铁路经过技术改造后,港口、铁路货运实现了“无缝衔接”,出海、出港的颈瓶得到了缓解。
至2008年,广西国家铁路营业里程达到了2416.2公里,复线里程达518.7公里,电气化里程达514.6公里,铁路机车中内燃机车399台,占所有机的比重达88%。
公路里程持续增长,等级不断提高,路网结构日益完善。
“十五”期末,广西公路总里程达到62003公里,距首府南宁行车时间在3-4小时内的高等级公路经济圈逐步形成,并初步构建连通广西沿海三大港口、通向越南的主要边境口岸和广东、湖南、贵州、云南等相邻省份的出海大通道高等级公路路网框架。
至2008年,全区建成高速公路达2181公里,这是广西高速公路建设史上继2003年全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1000公里之后短短五年时间取得又一历史性突破;全区二级公路达到7812公里;广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99273公里;公路密度由上年的39.8公里/百平方公里提高到41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总量持续增长;公路等级里程占总里程的73.58%,公路等级不断提高;有铺装路面的公路里程由上年的14439公里增加到20516公里。
内河航道继续治理,通航能力得到改善。
“十五”期末,广西内河航道里程6157公里,比”九五”期末年度新增539公里,其中等级航道3506.2公里,占总里程的57%,三级及三级以上航道573.6公里,占总里程的9.3%。
西江航道二期工程、西南红水河水运出海通道中线起步工程、柳黔江重点滩险航道整治工程的完工,使得广西内河航道航运条件更为优越,西南水运出海通道通航能力大为改善。
另外,随着西江黄金水道建设全面启动,柳江航道整治工程、长洲水利枢纽三、四线船闸等一批水运工程开工建设;建成贵港至梧州Ⅱ级航道291公里,结束了广西没有2000吨级航道的历史,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末全区内河Ⅱ级航道建设和贵港至广州直航2000吨级船舶的目标。
港口基础设施增大投入,打造西南出海桥头堡枢纽。
“十五”期末,广西拥有生产性泊位800个,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26个,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到6720万吨,集装箱通过能力达到23万TEU,在沿海,有以大宗散货中转和外贸进出口主的防城港、以商贸件杂货和旅游客运为主的北海港、以临海工业货物为主的钦州港;在内河,有以西煤东运及水泥外运为主的贵港港、梧州港等,其贵港港更是中西南地区第一个突破千万吨的内河大港。
2009年,广西又开工建设沿海万吨级泊位11个、万吨级航道27公里,防城港东湾、西湾10万吨级航道、防城港18、19号泊位、钦州港大榄坪1、2号泊位和北海铁山港区1、2号泊位投产使用。
至2009年末,北部湾地区万吨级以上泊位达到46个,综合通过能力突破1亿吨,达到11516吨,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末建成亿吨大港目标,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130万标准箱。
航空运输持续发展。
“十五”期末,广西初步建成以桂林国际机场、南宁国际机场为主,北海、柳州、梧州三个主要中心城市民航机场为辅的航空港群,逐步形成了以桂林、南宁为中心,6个民用机场,连结14个国家和国内26个城市、150条航线的国内民用航空网。
近年来,广西航空运输业建设更是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2009年12月29日,南宁吴圩国际机场新航站区配套工程与桂林两江国际机场航站楼扩建工程开工建设,揭开了广西航空业发展的新篇章。
根据《南宁机场总体规划》,南宁机场新航站区及配套设施扩建工程总投资约60亿元,工程预计2018年底竣工,定位是面向东盟的国际门户枢纽机场。
本期工程建设包括新建约13万平方M 的航站楼;新建约47.5万平方M站坪,设45个停机位;新建1.4万平方M货运库;新建10.37万平方M停车场以及相应的服务生活配套设施。
建成后,可满足目标年2020年1540万人次年旅客吞吐量的需求,将为南宁的经济发展注入强心剂,并辐射整个北部湾经济圈及东南亚各国。
<二)综合运量持续快速增长,运输结构优化全社会各种运输方式综合运量持续快速增长。
“十五”期末全区客运量比“九五”期末增长21.5%,客运周转量增长23.3%。
货运量增长31.2%,货运周转量增长56.9%,年均增速分别达到5.6%和9.4%,比“九五”时期的年均增长速度1.8%和5.4%提高了3.8和5个百分点,货物运输量和运距的增长速度大大的加快。
综合运输规模结构不断优化。
“十五”期末,铁路、公路、水路三种运输方式客运周转量比例为1:3.33:0.02,货运周转量比例为1:0.33:0.22,均比”九五”期末年度的客运周转量比例1::3.05:0.03和货运周转量比例1:0.43:0.16,更为趋向合理,更为符合现代运输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使制约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瓶颈问题得到进一步的缓解。
<三)各类主要交通方式运力大幅提升,运距明显增长铁路货物运输量增幅较大,运距明显增长。
”十五”期末全区铁路运输客运周转量比”九五”期末增长15.1%。
铁路运输货运量比“九五”期末增长45.8%,货运周转量增长60.3%,年均增速分别达到7.8%和9.9%,分别占综合运输总量比重的20.8%、64.3%,比”九五”期末提高2.1和1.4个百分点,在中长距离的货物运输中保持着“铁老大”的地位。
2008年,广西铁路客货运输周转量完成1100.96亿吨公里。
其中:国家铁路客货运输周转量完成1043.89亿吨公里。
国家铁路全年旅客运输周转量达186.47万人公里。
公路运输日显灵活、快捷。
“十五”期间,我区二级及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迅速发展并初步互联成网,营运车辆大幅度增加<年均增幅15%以上),为公路运输继续在中短距离运输中保持主力地位提供了有力保障。
“十五”期末,公路运输承担了综合运输体系中93.4%的客运量和67.9%的货运量,客运量、客运周转量、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各项运输生产指标均比”九五”期末年度增长20%左右,年均增幅分别达到 4.4、4.7、3.5和4.3个百分点。
同时,乡村路网的进一步完善,使得个体<联户)运输能力逐年增大,其”十五”期末,个体<联户)运输客运量、货运量占全社会运量比重分别达到了17.3%、55.7%。
2008年,公路客货运输周转量完成420.0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8.0%。
其中:旅客运输周转量完成563亿人公里,同比增长8.0%;货运周转量完成799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9.8%。
水路运输运能提升,运量大幅增长。
“十五”期末,我区拥有机动船净载重量比“九五”增长1.40倍,一降一升,显现出运力向大吨位船舶发展。
同时,集装箱箱位由”九五”期末年度“0”个TEU到”十五”期末年度,的8152个TEU。
水路运输在我区的货物综合运输体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十五”期末,水路货物运输货运量“九五”期末年度增长1.43倍,年均增幅接近20个百分点,货运周转量增长1.27倍,年均增幅17.8个百分点,在各种运输方式中的比重分别从”九五”期末年度的6.1%、9.9%上升到”十五”期末年度,的11.3%、14.3%。
2008年,水路客货运输周转量完成481.62亿吨公里,同比增长67.8%。
其中:旅客运输周转量完成3.24亿人公里;货物运输周转量完成480.00亿吨公里,同比增长68.2%。
港口货物吞吐量飞速攀升。
“十五”期末,我区港口货物吞吐量比”九五”期末年度增长1.39倍,“十五”时期年均增长19.0%;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1.1万TEU,增长4.13倍,“十五”时期年均增长38.7%,其中沿海总量中外贸吞吐量比重达到72.2%。
2008年全区新建投产港口吞吐能力1542万吨,港口总吞吐能力达13121万吨,其中沿海港口吞吐能力达8766万吨,内河港口吞吐能力4355万吨。
航空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快速、便捷。
“十五”时期广西航空机型由中小机型向大中机型大幅调整,客座率也由”九五”期末的54%上升到”十五”期末的65%,提高了9个百分点,至”十五”期末,全年客、货运量分别比“九五”期末的”九五”期末年度增长50.1%、42.0%,“十五”时期年均增长8.5%、7.3%。
而据广西机场管理集团统计,从2003年底公司成立到2009年的6年间,广西航空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飞机起降架次平均增速分别达15.9%、13.8%、12.6%。
广西机场2004年旅客吞吐量为493万人次,2007年旅客吞吐量突破800万人次,今年12月3日顺利突破1000万人次,实现了旅客吞吐量5年翻一番的骄人业绩。
<四)物流企业类型多元化发展,传统企业不断向现代化转变物流企业类型呈多元化发展。
首先是依托港口发展。
此类企业的总部一般设在港口,拥有自己的码头和可自调的船只,主要经营陆海联运货物及通过海运的进出口货物的相关物流业务,大都以集装箱运输方式为主。
其在港口一般设有专业仓库,货主可以直接把货物运送到专业仓库等待物流公司发货。
其次是依托货运交易市场发展。
其主要方式是公路汽车运输及仓储服务。
目前广西依托货运交易市场的物流企业大多分布在南宁、柳州、桂林等内陆城市,一般自己不配置运输车辆,专职经营货物的仓储、信息、配车等组织工作,凭借专业的服务及较低的成本迅速抢占运输及仓储市场,成为公路货运及仓储市场的主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