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西旅游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困难

广西旅游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困难

广西旅游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困难2013年,广西紧紧抓住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等重大机遇和重大举措,确定了“一个龙头,两条发展带,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四大旅游集散地和创建一批特色旅游名县名镇名村”战略部署,适时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的决定》和《关于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的若干政策》,进一步推动旅游跨越发展,有力促进了广西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2013年广西旅游业发展现状良好,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2013年旅游业发展现状总体看,全年旅游投入加大,服务能力提高,旅游整体形象全面提升,旅游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旅游业经济指标平稳较快增长。

(一)旅游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2013年,广西旅游业发展环境优化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体现:一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旅游业发展更加重视。

2013年充实调整了广西旅游发展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的作用,建立了广西领导联系重大旅游项目、特色旅游名县和重点旅游工作跟踪服务制度。

广西旅游发展大会的召开使全广西对旅游产业发展的认识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并标志着广西全面构建旅游产业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开始。

对旅游相关项目的投入明显加大,如自治区本级旅游发展资金比2012年增长3倍多。

二是相关部门在推动旅游发展上协作联动进一步强化。

旅游部门与广西发展改革委共同推进旅游重大项目建设,争取国土资源厅支持落实项目用地,与住建部门合作推进特色旅游名镇名村建设,与环保部门共建生态旅游示范区,与农业部门合作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等。

协作联动促进了旅游与工业、水利、商务、畜牧水产、扶贫、网络电信、文化、体育等行业或产业的大融合,发展了观光工业、乡村旅游、农家乐、林家乐等,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旅游业发展环境得到前所未有改善。

三是各市精心谋划旅游发展工作。

广西旅游发展大会后,各设区市均召开了旅游发展大会或工作推进会,精心谋划旅游发展工作,如桂林市着重完善重大项目联审联批制度和政府投融资工作机制,吸引保利文化产业园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签约落户。

各市均大幅提高旅游发展资金,如南宁、北海旅游发展资金由数千万元增加到上亿元。

四是旅游重大项目投融资环境改善。

在广西旅游投融资工作会上,广西旅游部门分别与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建设银行广西分行、中信银行南宁分行、广西农村信用社联社等签订框架合作协议;与广西金融投资集团签订《广西担保基金》合作协议;与中国人民银行共同制定印发了《关于金融支持广西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广西各级金融部门加大对旅游重大项目扶持。

五是旅游市场监管更加科学有效。

结合《旅游法》的宣传贯彻工作,针对旅游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广西旅游部门加大旅游市场环境整治工作,组织开展了系列旅游市场执法检查,重点整治“零负团费”经营模式和“挂靠承包”的违法经营问题。

2013年1月至11月,广西共开展旅游市场检查260次,出动旅游质监执法人员2155人次。

查处违规导游290多人,约谈8家旅行社负责人,吊销l家旅行社经营许可证,2家旅行社被处以罚金50多万元,为游客挽回经济损失189万元。

维护了游客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提升了游客满意度。

六是旅游对外开放合作进一步深化。

广西主要领导亲自参与对外旅游交流和合作,积极宣传推介广西旅游。

加强中国—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建设,推进与东盟国家市场开发、人才培训等方面合作,举办第十、十一期东盟旅游人才和大湄公河次区域高级旅游管理人才培训班。

广西四市六口岸获批边境异地办证业务,东兴口岸获外国人落地签证政策,跨国游和边境游已成为了广西旅游新品牌。

(二)旅游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继2004年以来连续多年高增长之后,2013年广西旅游业保持较快增长,增幅大大高于GDP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

旅游部门统计资料显示,全年旅游总收入2057.14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达23.9%,扣除价格因素,增幅仍高达21.9%,比同期GDP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幅均高出10个百分点以上。

从国内旅游看,国内游客人数达2.43亿人次,增长16.8%,实现连续五年增长速度15%以上;国内旅游收入1961.32亿元,增长24.2%,实现三年翻一番。

从入境游看,入境过夜游客391.54万人次,增长11.8%,在2010-2012年连续三年保持15%以上增长的基础上再次实现两位数增长;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5.47亿美元,增长21.0%,连续四年年增长20%以上。

以上旅游总收入等五项指标的年增长速度高于全国旅游行业平均增速,为广西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旅游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旅游类型由观光型逐步转向观光、休闲、度假多样化。

旅游公共服务方面,广西旅游行业在广西党委政府“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的统一部署下,积极推行“抓试点、树标杆,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做法,将公共环境卫生作为A级景区评定、乡村旅游区(点)、星级农家乐评定的重要项目和A级景区复核的重要内容。

专门安排旅游发展资金2600多万元,用于扶持提升旅游景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

还召开广西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工作会,进一步加大对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投入。

截至2013年末,广西4A以上景区达到99个,比2012年底增加5个。

四星以上旅游饭店达到85家,比2 012年末增加11家。

全年建成5个汽车旅游营地,新建广西旅游咨询服务中心19个,建设和改造旅游厕所近100个。

在广西4A级以上景区设立广西旅游导览图。

广西旅游部门联合交通运输厅制定下发《广西公路旅游交通标志设置指导意见》,与各市县政府、旅游企业及广西交通投资集团、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等共同推进广西旅游交通标识牌建设。

旅游类型由观光型逐步转向观光、休闲、度假多样化。

2013年广西人文自然观光休闲度假游、少数民族风情游、滨海休闲度假游、长寿养生旅游、中越边境游等普遍受到人们的欢迎。

以休闲为主的自驾游、自行车游、徒步游、攀岩、潜水、漂流等一些新业态发展趋势良好。

(四)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和特色旅游名县创建为发展增强后劲。

项目建设方面,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北部湾国际旅游区和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全面推进,桂林地中海俱乐部、罗山湖体育休闲项目一期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竣工,南宁东盟国际旅游风情小镇、田阳田州古城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桂林万达国际旅游文化城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桂林玉圭园·环球名胜、青秀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江山半岛旅游度假区等项目顺利推进,贺州姑婆山完成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整改提升建设。

特色旅游名县创建方面。

广西成立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创建工作会议,出台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和动态管理模式,建立与旅游业发展相适应的考核评价体系,实行差别化考核,并制订了创建特色旅游名县评定标准,编印创建工作手册。

联系创建工作的广西领导纷纷深入各创建县调研,并与相关专家到创建县就创建特色旅游名县和重大项目建设等问题进行研究,协调解决创建县遇到的问题。

从旅游发展资金中安排5000多万元专项经费重点支持广西特色旅游名县的创建工作。

三江县启动创建工作以来,已累计投入资金上亿元建设旅游道路及公共服务设施;阳朔县在成功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县的基础上,继续加强旅游厕所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大力整治旅游市场秩序,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上林县加快推进“三湖一寨”等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建设涵盖商务、观光、休闲、体验、度假、养生等特色鲜明的旅游景区。

(五)广西旅游整体形象美誉度提升。

广西加强旅游市场开发,编制了《广西旅游宣传推广总体规划》,在中央电视台和广西卫视等主流电视媒体播放以“天下风景美在广西”、“遍行天下心仪广西”为主题的旅游形象宣传片;成功举办“2013年中国海洋旅游年”系列推广活动、2013中国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和2013广西旅游商品展。

创新网络营销模式,拓展营销载体,深化品牌内涵,充分运用微博等新媒体积极宣传广西旅游资源及相关产品。

“广西旅游局”官方微博首次入围全国“十大党政机构微博”,在全国“十大旅游机构微博”排行榜中名列第一。

2013年广西各地旅游业还获得了比较多的荣誉。

如南宁市在10个“2013中国最佳休闲城市”中排名第三。

桂林市不仅被评为“第三届中国十大休闲城市”之一,还入围“2013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前十。

北海市不仅获“中国十佳优质生活城市”殊荣,还在“最中国生态名城”中榜上有名。

贺州市被评为“2012中国最佳生态旅游示范城市”。

兴安县在继获得“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县”、“中国十佳最美小城”、“全国旅游标准化省级示范县”等称号后, 2013年又获得的“中国最美文化休闲旅游名县”殊荣。

扶绥县被评为“中国最佳养生休闲旅游名县”。

鹿寨县获得“中国生态强县”称号。

隆安县入选“生态中国?十大生态魅力旅游名县”角逐名单。

凭祥市获得“2013最美中国·特色魅力旅游目的地城市”称号。

灌阳县被评为“全国最美生态旅游示范县、美丽中国示范县”。

此外,昭平县的黄姚古镇、兴安县的兴安镇、龙胜各族自治县的龙脊村、阳朔县的兴坪镇、鹿寨县的中渡镇、三江侗族自治县的程阳八寨、恭城瑶族自治县的红岩村和藤县的道家村获“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

北海涠洲岛火山国家地质公园荣获第四届“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

二、广西旅游业发展面临的困难近年来,广西旅游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业已成为广西的重要支柱产业。

而旅游业牵涉面广,广西旅游业发展也面临着多方面困难。

(一)旅游业发展受环境的制约旅游业发展在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建设、树立开放形象、增加社会就业、弘扬传承文化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会对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发展旅游必然会对土地、水、森林、矿产等各种资源原有的、自然的状态有所改变,对生态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旅游垃圾环境产生影响。

如旅游交通设施的建设会改变地形地貌,破坏沿线的植被,占用农田和林地,宾馆、饭店等服务设施建设也会占用土地,特别是景区服务设施建设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破坏地形地貌和森林植被。

如果规划不合理,手段不科学、措施不得当,将会产生不可逆转不良后果,发展将难以持续。

(二)旅游基础设施投资受到资金制约明显。

广西交通网络有待完善,重点景区亟需升级,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旅游基础设施投资一般投资回收期比较长,回报率低,对民间资本的吸引力不强,金融机构出于资金安全和资产收益考虑也会对长期贷款进行总量控制。

目前有实力的大企业介入广西旅游不多,旅游发展资金需求与社会资金供给不足的矛盾将长期存在。

广西每百平方公里土地拥有铁路、高速公路里程,均居全国第20位以后。

国内国际航线相对较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