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股癣的辨证治疗方法

浅谈股癣的辨证治疗方法

浅谈股癣的辨证治疗方法
股癣是发生在股内侧阴部、会阴部、下腹部、肛门附近及臀部,以皮损周缘起小水庖、斑丘疹、丘疹及鳞屑性炎症为特征,伴有剧烈瘙痒,常因搔挠破溃引起局部红肿、糜烂、灼热疼痛等症的一种病变,与中医学文献记载的圆癣、金钱癣、肾囊风及阴癣颇为相似。

《诸病源候论》中说:“圆癣之状,皮肉隐胗如线纹,渐渐增长或圆或斜,痒疼,里生虫,搔之有汁,由此风湿邪气客于腠理,复植寒湿,与血气相搏,则血气痞,此发疾也。

”指出了本病的特点。

本症多因肥胖痰湿之体,素体湿热内蕴,外感风湿热之邪,外邪诱发内邪,或接触不洁之物直接或间接传染所致。

临床辨治用大枫子皮肤舒涂抹治疗,现分述如下。

《内经》云:“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又云:“汗出见湿,乃生痤痱。

”湿热是皮肤科发病重要原因、之一,虽有内外之分,但内生湿热是主要的。

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油腻厚味,伤及脾胃,致脾胃阳气虚弱,运化失司,水谷精微不能上输以化血,反聚湿内停,日久化为湿热;肝气不畅,条达失司,胆汁失于疏泄,不能助脾胃之运转,亦致中焦湿热蕴结,见胸脘满闷,纳呆呕吐,因湿邪具有重浊趋下易袭阴位的特
点,故多滞于低洼之处,下先受之,又因肝胆之经脉布两胁抵少腹绕阴器,病邪侵淫蔓及前后二阴及少腹臀部,湿热下注,阻滞经脉,蕴蒸肌肉,则见肌肤糜烂、斑丘疹、红肿瘙痒等。

故治以大枫子皮肤舒清热解毒、祛湿杀虫止痒为原则,取得良效。

患者,男,39岁,2002年7月20日初诊。

阴部皮疹瘙痒2年,加重1周。

患者于2年前肛周及阴囊下部出现皮疹,瘙痒不适,逐渐向股内侧蔓延,曾多次吃内服消炎药,症状稍解,但时好时坏,老反复,不见好,近日因心绪不宁,饮酒食辣过多,致阴部汗出,剧痒难忍,皮疹丘疹加重,伴心烦不寐,夜间瘙痒不宁,小便黄,大便不调,口中黏腻不爽,脘闷恶心,晨起口苦干呕来诊。

症见肛周红晕潮湿,股上部内侧大片皮损,呈对称性,约4 cm×7 cm,皮损边缘呈线弧形、线状排列的红色丘疹,边界清楚,阴囊及阴毛区均可见红色丘疱疹,阴囊底部丘疱疹破裂渗出,部分区域糜烂,形体虚浮,面色稍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沉。

诊断:体癣,被中医诊为证属中焦湿热下注。

治当清热利湿,表里同治,标本兼顾大枫子皮肤舒涂抹治疗,每日涂擦患处5~6次。

使用一个月后,夜间瘙痒减轻,胸闷恶心好转,食欲转佳,大便稍溏,但阴部汗出不减,阴囊部渗出减少,糜烂处结痂,股内侧皮损转成暗褐色,舌质转淡,苔薄黄润,脉沉,守上方连用两个月,三个月后完全恢复正常,随访3年未复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