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学概论第一章

文学概论第一章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一、文学四要素:
由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提出的文学四要素观点。

文学作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

二、文艺学:
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

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

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文学史五个分支。

三、文学理论:
以文学的普通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它以哲学方法为总指导,以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规律建立起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方法。

主要由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四个方面构成。

四、文学批评:
以一定的文学理论为指导,对以文学作品为主体的具体文学现象进行分析、鉴别、判断和评价的精神活动。

五、文学史:
以一定的文学理论为指导,对文学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历程进行描述,对这一过程中重要的文学现象思潮流派、重要作家作品等进行分析研究并揭示隐藏其内在的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的学科。

六、文学活动:
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类社火所特有的,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是一个包含诸多方面的复杂系统,同时又是作为人类整个社会活动的一个子系统而呈现出来。

七、文学本体:
本质、特性所呈现的形态。

八、文学的特点:
历史性、多样性。

九、文学观念:
是指人们对文学现象的觉悟。

十、文学概念:
是对文学本质属性进行抽象形成的是具备有一定内涵的外延的词语形成。

十一、文学形式:
文学的外在表现形态,如语言、文本等。

十二、文学三个基本方面(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文学史是关于文学发展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最有意义的文学现象的描述和研究,它是某个时代或所有时代的文学创作、文学流派、作家作品为主体的文学现象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致力于在具体文学现象发生发展过程的描述和研究中显示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

文学批评史对某些集体文学现象(以作家、作品为主体的分析、判断、和评价。

与文学史相比文学批评则是具体的、局部的、空间的。

文学史则是总体的、全局的、时间的。

文学史致力于文学总体过程的描述和内在规律的揭示。

文学批评则致力于具体文学现象的分析判断和评价。

文学理论则致力于从理论的高度全面而系统地对文学现象所涉及的六大方面的内在构成和规律进行全面的研究。

与文学批评比,文学理论系统全面抽象。

与文学史比,文学理论不致力描述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

不致力于分析文学史上的具体文学现象。

它致力于在抽象理论的框架内以理论的语言全面系统地揭示文学发展规律及其内在本质特征。

文学理论也可以研究分析具体的文学作品和现象,但只是作为说明或证明文学理论的原理的材料和例证,而不能成为文学理论的必要构成。

联系:
文学史不是作家作品的简单编年史,它需要以某种文学史观和某种文学本质观为基础来指导研究者理解、
解释和梳理文学史现象,同时,它也需要以古代和当代众多文学批评家对具体文学现象的分析、判断、和评价的丰富成果为参照和基础。

文学史编写者自己对文学史的研究也伴随着对大量作家作品的批评活动。

文学批评需要以一定的文学理论作为指导来展开,没有理论指导的文学批评史不存在的。

同时,文学批评的对象又是文学现象,它的批评成果构成文学史重要基础。

文学理论以文学的一般属性和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但它们是潜藏在文学史现象中的文学理论必须以丰富的文学批评实践为基础。

它的成果才是有价值的,同时,它的有效性和真理性必须在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研究中加以验证。

因此,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是一分为三,合三为一的文艺学的三个分支。

我们既要注意其区别,更要注意其联系。

十三、
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文学活动。

毛泽东:“社会生活是一切学术种类的源泉。


十四、
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实践性、现代性、民族性。

十五、
文学理论的认识客体:文学活动的整体。

十六、
文学活动的过程(文学活动的流动系统)
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
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
十七、
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文学哲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社会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十八、
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十九、
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相关主题